马克思语录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 i 己的精神武器。 ==========第1页========== 列宁语录 不能不看到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最新的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 ==========第2页========== 毛主席语录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剑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 ==========第3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 两条路线的斗争……(1)第一节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唯物主义、 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的斗争…(7) 第二节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和危机时 期德谟克利特路线反对柏拉图路 线的斗争…(13) 第三节希腊奴隶制晚期和罗马奴隶制时 期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31)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 的斗争…(44)第一节“异教”、“异端”思想反对正统 经院哲学思想的斗争…(48) 第二节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59)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 两条路线的斗争…(66)第一节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71)第二节早期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80) ==========第4页========== 2 欧洲哲学简史 第三节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反对神学唯 心主义的斗争…(83)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 上两条路线的斗争……(91)第一节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英国唯 物论反对唯心论的斗争…(96) 第二节十七世纪的法国唯物论反对唯心 论的斗争…(141) 第三节。十七世纪的荷兰哲学…(154)第四节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的德国 哲学… (162) 第五章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 斗争…(168) 第一节十八世纪法国的空想共产主义 思想…(173) 第二节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宗教、反封建 的斗争…(182) 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宗 教神学的斗争…(190) 第六章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 典哲学……(216) 第一节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先 (223) 第二节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及其 合理内核…(236) ==========第5页========== 目 录 3 第三节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同宗教、唯 心主义的斗争………(253)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274)第一节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一圣西 门、傅立叶…(279) 第二节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欧文…(292)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 的空前大革命………(303) ==========第6页========== 1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是指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后期。古希腊位于地中海、黑海及其沿岸地区。古希腊奴隶制国家是以城邦形式出现的,城邦是以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村镇。古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北部拉丁平原上,它是一个奴隶制城邦国家,经过几百年扩张,最后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欧洲历史上,希腊最先跨进了奴隶制社会,并且发展得最充分。 在希腊奴隶制社会里,各阶级、阶层的区分以及彼此的斗争是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不同地位的人构成了多级的阶梯。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此外,穷人反对富人,负债和失掉土地的自由民反对奴隶主的斗争,还有奴隶主民主派反对奴隶主贵族派的斗争。奴隶主贵族派是在原始公社瓦解,私有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他们在氏族社会中居于优越地位。他们将上地和其它社会财富化为己有,并将氏族制度机构改造成为压迫与剥削的国家机器,以保护他们的特权地位。他们竭力保存氏族制度残余、落后的传统和习惯,阻挠工商业和科学文化的发 ==========第7页========== 2 欧洲哲学简史 展,妄图使奴隶制社会停留在氏族贵族家长制统治的范围内。一句话,他们是阻挠历史车轮前进的反动派。 奴隶主民主派主要是由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自由民中分化出来的新的奴隶主阶层。他们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特权,他们经营的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为了发展生产和科学文化,他们坚决反对奴隶主贵族派的特权地位以及旧氏族制度和传统观念,要求建立新的制度和法律。这种民主政治对于促进生产还是有利的,是当时社会中比较进步的力量。 奴隶主民主派与奴隶主贵族派之间斗争是极其激烈的和残酷的,而争夺政权是他们之间斗争的焦点。 由于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程度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展,因此,在受压榨的广大居民中,有许多人很早就离开希腊本土,移居到欧亚通商要道一小亚细亚西部沿岸谋生,并在那里建立了米利都、爱非斯等城邦。公元前六世纪初,米利都成为希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小亚细亚希腊殖民地的繁荣,促进了希腊本土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与古希腊东部接壤的波斯帝国十分仇视希腊蓬勃繁荣的景象。公元前六世纪末期,波斯帝国吞并了小亚细亚沿海地区,严重打击了希腊人的商业贸易活动。因此于公元前五世纪初发生了长达五十年之久的希波战争(公元前五○○一 四四九)。战争结果以雅典为首领的希腊联合军事力量粉碎了波斯侵略者,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波斯人被逐出了爱琴海,希腊工商业和航海业大踏步发展,希腊各城邦首先是雅典的经济、政治、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公元前四四三一一四二九年,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是 ==========第8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 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极盛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派的力量大为增强,因而跃居到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城邦的首脑地位。雅典为了争做希腊的霸主,进一步扩大了“海上同盟”的范围,并且在入盟的各城邦中强制推行民主政治,打击奴隶主贵族派的势力。 雅典的这些行动,引起了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仇视。斯巴达日夜梦想称霸希腊,把全希腊的民主制推翻,建立起贵族专制政权。这样,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个集团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最后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于是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四三 四○四)。战争结果,“伯罗奔尼撒同盟”打败了“海上同盟”。从此,雅典出现了暂短的“三十寡头”专制即贵族复辟的局面。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希腊社会的经济、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城邦内土地兼并加剧,大奴隶主阶级占有大片土地和财富,而广大奴隶和破了产的自由民却死无葬身之地。贫富分化愈演愈烈。战争的胜利者斯巴达上层统治阶级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变成了希腊最富有的奴隶主,这样就更加刷了贫富的两极分化,因而使整个希腊的奴隶反对奴隶主,自由民中穷人反对富人的斗争更加尖锐化。整个希腊奴隶和穷人的起义风起云涌。在这种形势下,城邦奴隶制国家已不适应历史发展的儒要,加速了希腊奴隶制的灭亡。 与希腊北部接壤的马其顿,在公元前四世纪已进入奴隶制社会,它接受了先进的希腊文化和生产技术,其势力日益 ==========第9页========== 欧洲哲学简史 强大起来。经腓力二世改革后,已成为军事强国,并乘希腊城邦奴隶制危机之际,向南进兵,于公元前三三八年,在喀罗尼亚战役中,战胜了希腊反马其顿联军,从而奠定了马其顿对全希腊的控制,把希腊社会置于马其顿的军事统治之下,使希腊各城邦已失去其历史意义,成为马其顿的附庸。马其顿征服希腊后第三年,腓力皇帝之子亚历山大继承帝位。亚历山大继位后不久,继续向外扩张,首先大举向东方进攻,打败了波斯,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侵占希腊时期,历史上称作晚期希腊。 公元前三世纪当希腊奴隶制开始全面崩溃向封建制过渡的时候,地中海中部的罗马兴起了,它的奴隶制是有浓厚的贵族色彩。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罗马得到希腊贵族奴隶主的内应,征服了希腊和马其顿,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使希腊奴隶制又苟延了几个世纪。 罗马奴隶制社会又分为共和和帝国两个时期。 罗马共和时期,奴隶反对奴隶主,同平民反对贵族、穷人反对富人的斗争纵横交错,非常尖锐。公元前一三七一 一○四年间,两次西西里岛奴隶起义和公元前七三年的斯巴达克大起义,严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贵族共和政体的统治。奴隶主阶级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变换了新的统治形式,改为奴隶主君主制。公元前二七年,经过激烈的夺权斗争,奴隶主头子屋大维成为罗马第一任皇帝,罗马帝国从此开始。 罗马帝国初期,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得到一定调整,因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某些发展。至公元三世纪,奴隶制开始走向 ==========第10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危机,四世纪时,罗马帝国的统治已摇摇欲坠,经济衰落,政治腐败,再加上饥荒和疾病的灾祸,奴隶阶级的生活更无保障。压迫愈是厉害,反抗愈是强烈。奴隶和下层平民的起义风起云涌,人民反抗运动与外族的进攻相配合,终于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古代希腊的哲学及其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的斗争是在公元前六世纪末希腊奴隶制确立的过程中发生的。哲学上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当时的哲学观点是与包罗万象的科学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当时的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古代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在创立科学和哲学时,吸取了东方各族大量科学文化思想的成就。 与阶级区分的复杂情况相一致,表现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观点、哲学观点是纷繁多样的。毛主席教导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① 奴隶制社会中广大奴隶们,为人类的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恩格斯教导说:“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样又为人所必需这种状况为前提的。”②但是由于奴隶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只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因此,他们的思想自然受到压制。古希腊、罗马的奴隶不但为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也有着奴隶阶级朴素、直观的哲 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648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78页。 ==========第11页========== 6 欧洲哲学简史 学思想。由于历代反动阶级的贬低与歪曲,所以保存下来的反映奴隶阶级哲学思想的材料极少。通过发掘可以发现不仅从一些激进的哲学家的著作中看到奴隶阶级的思想要求和反映,而且奴隶们也在自己的作品里直接地表达了这些思想。其中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伊索寓言》就是一例。奴隶阶级冲破了奴隶主阶级哲学家的狭隘眼界,提出了自已对世界的看法。如在奴隶社会里,一切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不论是唯心主义的或是唯物主义的,都认为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是天经地义的。而在《伊索寓言》中,则愤怒地揭露了这种社会的不合理和奴隶主的狰狞面目。《伊索寓言》中说:奴隶社会没有真理,没有正义。并影射地指出:奴隶主如同发疯的狮子,横行霸道,是什么事情都千得出来的。再如在对待宗教神学的问题上,即使是被马克思誉为“公开地攻击古代宗教”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也没有否认神的存在。而在《伊索寓言》中,神却成了毫无用处的嘲笑对象,是不识抬举的东西。作者还以无神论的革命精神提出:不是神决定人的命运,而是人决定神的命运。另外,在哲学的其它问题上,《伊索寓言》也都表达了奴隶阶级比较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当然《伊索寓言》只是发掘出来的表达奴隶阶级哲学思想的一例。更多更丰富的材料,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 由于包括哲学在内的科学和文化被奴隶主们所垄断,所以,古代希腊、罗马哲学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主要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派与贵族派的利害冲突,并贯穿于整个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第12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7 的发展中。 古代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唯物主义、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多 二、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和危机时期德谟克利特路线反对柏拉图路线的斗争, 三、希腊奴隶制晚期和罗马奴隶制时期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一节 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唯物主义、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 随着希腊奴隶制的确立,政治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当时小亚细亚沿岸伊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爱非斯城邦中,工商业奴隶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日益强大。在这两个城邦中首先分别产生了反映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两个唯物主义学派一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揭开了古代希腊哲学斗争的序幕。 当时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南意大利及西西里岛一带的希腊殖民地,是以农业为主的保守落后的地区。在那里出现了代表奴隶主贵族派利益的两个唯心主义学派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它们疯狂地反对伊奥尼亚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第13页========== 欧洲哲学简史 这一时期,哲学战线上斗争的焦点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和世界是否有变化的问题。 一、米利都学派与爱非斯学派的 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 米利都学派是古代希腊最早的唯物主义学派。他们的基本思想是:世界万物是由某种物质产生的,毁灭时又回到某种物质本原中去。如有的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还有的把“气”或“无限者”作为是世界的本原。他们这种思想虽然是直观的、幼稚的,但是他们力图为多种多样的事物寻找 一个统一的物质本原。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所以,恩格斯说:“在这里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它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比如泰勒斯就在水里去寻找。”@ 同时,他们的这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中已经包含着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因为他们把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的社会生活在内,都看作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他们的这些思想是力图从物质世界本身说明万物的产生,而反对神创世界的观点,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话世界观以及所渭贵族奴隶主的统治秩序是神意安排的反动观点,为平民工商业奴隶主夺取政权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64页。 ==========第14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公元前五三○—一四七○)是古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卓越代表。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莫基人之一”。① 赫拉克利特继承和发展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把一个物质性的东西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但他所说的物质,仅是一种生动、灵活,富于变化的物质,这就是“火”。他说:“这个世界的一切存在物都是统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里说的“一定的分寸”也就是指有规律的。他把事物变化的规律称为“逻各斯”。列宁称攒这一思想时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 赫拉克利特思想中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丰富的自发辩证法思想。 赫拉克利特以自发的辩证法观点说明世界万物的生灭变化过程。他把世界万物的变化比作了片刻不停的河流。他说:“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一切都在这样永恒不断的流动着,产生着和消灭着。”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走下,而又不走下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这就是从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事物所得出来的朴素的然而是正确的结论。因此恩格斯指出,“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 ①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1页。 ②同上书,第395页。 ==========第15页========== 10 欧洲哲学简史 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① 赫拉克利特阐述了对立面互相依存和转化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而且对立面又是统一的。他说:“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同时他又认为互相对立的东西是互相依存的。他说:“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没有疾病,也就无所谓健康”。他从直观的经验中又看到,对立面不仅是互相依存的,而且是互相转化的。他说:“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千,干变湿”“在我们身上,生与死,醒与睡,少与老,都始终是同一的东西,后者变化了,就成为前者,前者再变化,又成为后者”。列宁很重视这种转化的思想,指出:“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世界的基本规律是‘向对立面转化的规律’”。② 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对立面斗争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源泉观点。他说:“应该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 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他很重视斗争,因为有斗争才有变化,才能产生万物。 当然,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8页。 ②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 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1页。 ==========第16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1 阶级地位的限制,不能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缺乏科学的根据和科学的分析,因此是朴素的,自发的,直观的和笼统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①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与爱利亚学派 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爱利亚学派是在当时意大利南部希腊殖民地的贵族政权保护下,为奴隶主贵族统治作辩护的两个唯心主义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由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五八○一 五○O)所创立的。他们吸收东方的文化,对数学和天文学 的发展作过重要的贡献。 他们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所谓秩序与和谐,反对社会进步与变革。毕达哥拉斯说:“人需要有主人,并且应该遵守秩序。”“人类社会最大的恶,便是目无君长”。与伊奥尼亚唯物主义相反,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他说:“没有数,人就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思考什么。”并且把数说成为在人类认识以前,就已存在的东西。本来离开具体事物的存在就没有抽象的数的存在。数学中的数是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结果,而毕达哥拉斯学派却把数和物质割裂开来,说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页。 ==========第17页========== 12 欧洲哲学简史 数是绝对存在的。这就是最早的唯心论和先验论的形式。他们认为世界万物之所以有秩序,就是由数的比例所规定的,这样“数”就变成了主宰万物的神,世界事物的秩序就是神的意志。因此,他们要人不应该违背秩序。 他们否认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宣扬“美德乃是一种和谐”。他们还极力宣扬神秘主义、禁欲主义,宣扬灵魂不死,灵魂转世,肉体是灵魂的坟墓等反动观点。鼓吹要轻视肉体,轻视现实生活,以麻醉人民的革命情绪。 可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这些唯心主义观点是为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作辩护的。 爱利亚学派,因其产生于大希腊的爱利亚城而得名。他们把世界万物归结为抽象的、神秘的“存在”,否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事物的运动变化。他们创立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存在学说。断言:“存在”是统一的、永恒的、是不动和不变的。他们所说的“存在”实际上只不过是抽象的观念,把这种抽象“存在”看作是世界本原。他们认为与存在相对立的是“非存在”,非存在是不存在的。他们所说的“非存在”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变化万端的世界万物。认为:物质世界是变动不居的,即是无。他们把“存在”和“存在物”即是具体事物对立起来。断言宇宙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存在”。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① 他们还用割裂运动和静止、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等手法,来否认运动和变化。其主要代表之一艺诺(约公元前四九○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41页。 ==========第18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3 四三O)提出的诡辩式证明一一“飞箭不动”就是一个例 证。芝诺认为一支飞着的箭,在一定的时间内经过许多点,但在每一瞬间里,这个箭一定要停留在一个点上,这样把这些不动的点加起来仍然是不动的,所以飞着的箭是不动的。 由此可见,爱利亚学派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正如恩格斯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 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①芝诺的错误就在于,他完全忽视运动的连续性,把运动的间断性绝对化,把运动过程分为无限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部分,因而否认运动的可能性。但是,也应该看到,芝诺自发地接触到矛盾的问题,从反面揭示了客观事物运动中存在的矛盾。 爱利亚学派否认矛盾,否认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表现了古希腊贵族奴隶主反对社会进步与变革的立场,其社会作用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是完全对立的。 第二节 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和危机时期德谟克利特路线反对柏拉图路线的斗争 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阶级斗争更加尖锐化,科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17页。 ==========第19页========== 14 欧洲哲学简史 学、文化、艺术等有了很大的发展,哲学的发展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和唯心主义者柏拉图之间的斗争,标志着古代希腊罗马哲学斗争的最高峰。因此列宁把古代希腊罗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称做德谟克利特路线与柏拉图路线的斗争。 一、德谟克利特路线与柏拉图路线的斗争 在哲学斗争新的发展阶段上,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代表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已不是停止在奴隶制形成时期的水平上。他创立了关于物质内部构造的学说,使以前的唯物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刻化和完善化,以便更有力地打击唯心主义。奴隶主贵族派的思想代表柏拉图也对以前的唯心主义观点加以补缀和修饰,继续宜扬宗教迷信思想,以对抗唯物主义。 (1)德谟克利特(公元前四六○一三七○)出生于希腊北部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一阿布德拉城的一个富商家庭里。他是古希腊唯物主义路线的最大代表。他关心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据说他为了追求知识到处游历,耗尽了他的全部财产。他曾经到过埃及、巴比伦等地,学习古代东方先进科学,因此有丰富的知识。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①他以原子论为基础,说明一些自然、社会和心理现象。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第146页。 ==========第20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5 德谟克利特创立了一种温顺的,有节制的小康的道德学说。他主张人们的行为应谨慎、适度和纯洁。他用这种道德学说,来调整当时的阶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巩固奴隶主民主制度。他一方面让人民群众“满足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物”,另一方面又指责富人追求财富,贪得无厌的行为,同时极力宜扬超阶级的人性论,说什么“我们既然是人,对人的不幸就不应该嘲笑而应该悲叹”,叫喊什么“不爱任何人的人,据我看他是不能为任何人所爱的”。德谟克利特认为,道德就是以精神快乐为标准,而快乐就是精神上的“纯洁、合理的节制”,幸福“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欲望的适度,正直、谨慎。因此,他把这种“小康”的富足,欲望的知足,行为的适度称为最神圣的“美德”,“真正的美德”。 在当时的条件下,德谟克利特的道德论是同柏拉图神秘主义的道德论相对立的,对巩固奴隶主民主制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德谟克利特是奴隶主民主制的热烈拥护者。他说:“在一种民主制度中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然而,他的自由仅仅是奴隶主的自由,而并不包括奴隶的自由。他把奴隶当成会说话的工具,说什么:“应该象使用我们身体上的四肢一样来使用奴隶,用每一个来完成一种特定任务。”并且他还鼓吹英雄创造历史的谬论,他说,“优秀的人是本性命定来发号施令的”。 原子唯物论是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式。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和虚空的学说。认为原子是产生 ==========第21页========== 16 欧洲哲学简史 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一原子所组成的。他说:“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它的最根本的属性是绝对的“充实性”,就是说每个原子都是毫无空隙的。“虚空”的性质,恰恰相反,它给原子提供运动的场所。因此德谟克利特把原子叫做“存在”,把“虚空”叫做“非存在”。他和爱利亚派相反,承认“非存在”的存在,并认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客观实在。所以他说:“虚空并不比实体不实在”,“存在”比“不存在并不更多一点”。德漠克利特认为,原子和原子之间并没有性质的差别,只有大小、排列、形状的区别。原子是永恒的,它不生不灭,数目无穷。这种观点是对阿那克萨哥拉“种子说”(即认为事物都是许多性质不同的物质微粒构成的,这种物质微粒称为“种子”)、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四种元素一土、水、气、火结合而成的)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了一种更为深刻的物质结构的理论。当然由于这种理论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所以仍然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德谟克利特肯定“虚空”的存在,这是在希腊哲学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来的“空间”理论,是对唯物主义的一种发展,但是他把空间和原子割裂开来,却是错误的。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自动说,他认为运动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在这一点上,显然他克服了思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的运动是由外力引起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向前推进了一步。 德谟克利特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进一步描述了世界万 ==========第22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7 物生灭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他认为由于各种原子在无限空间中凌乱急剧地运动和互相碰撞而形成万物。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本身没有性质的差别,但能构成千差万别的不同性质的事物,这是由于原子的形状、原子之间的次序、位置的不同所决定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日、月、星、辰也是由原子构成的。这对将日、月、星、辰崇拜为神的观点是个有力的打击。他认为灵魂也是物质的,是由最活动的光滑的精细的圆形原子结合而成的。这样原子分散的时候,灵魂也就灭亡了。这种对于灵魂的看法虽然是很幼稚朴素的,但却打击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以至柏拉图等所宣扬的灵魂不灭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 德谟克利特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还明确提出关于自然现象的因果必然性原理,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思想。他说:“一切都是由必然性而产生。” 他把关于因果性的发现看做是最幸福的事情。他说:“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波斯人的王还好”。但是德谟克利特片面地夸大了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 ◆ 在,把偶然性说成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无知而产生的主观观念。所以,他的关于必然性的观念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他的这种片面性给唯心主义者以可乘之机。尽管如此,他的决定论观点还是起到了反对神学目的论的作用。 德谟克利特以原子唯物论为基础,提出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一“影象说”。他认为:“感觉的产生是从物体的表层分出一些极细的流出物即物体的形象,它作用于人们 ==========第23页========== 18 欧洲哲学简史 眼前的空气,因而使人能够看到这些物体”。并且他进-一步说:“若不是有影象来接触,就没有人能有感觉或思想”可见,他在认识上肯定了人们的感觉来源于客观世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 同时,他叉以朴素的形式把认识区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种。他说:“有两种形式的认识:真理性的认识和啜昧的认识。属于后者是视觉、听觉、嗅党、味觉和触觉…当暖昧的认识在最微小的领域内不能再看,不能再听,不能再嗅,不能再尝,不能再触摸,而知识的探求又要求精确时,于是真理性的认识就参加进来了。因为它在认识中有更精确的认识工具”。他看到认识有两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最初阶段,这是德谟克利特在认识论上的重大成就。 但是他的认识论是不彻底的。他把两种认识看作是由两种不同的影响与两种不同的器官直接接触而各自产生的,这就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 他还把由感觉所得到的事物的某些性质,如色、声、气味、滋味等说成是主观的不真实的。他说,“甜是从俗约定的,苦是从俗约定的,热是从俗约定的,冷是从俗约定的,颜色是从俗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可见,他把感性认识叫做曖昧的认识并不是偶然的。这就向唯心主义作了让步。同时他不懂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贬低感性认识作用。这一局限性反映了德谟克利特作为奴隶主思想家,轻视体力劳动,重视理论思维,把理论和实践完全割裂的阶级本质。 ==========第24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9 (2)柏拉图(公元前四二七—一三四七)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参加苏格拉底的反动阴谋集团,反对奴隶主民主制。苏格拉底是反动的奴隶主贵族思想家,因反对奴隶主民主制,被民主派处死。苏格拉底死后,他逃离雅典。由于柏拉图复辟的野心不死,不久又回到雅典,但发现其复辟阴谋活动有困难,于是就出外游历,进行反动游说。柏拉图曾到南意大利一带,结识一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分子,并且通过他们的介绍而成为西西里岛上叙拉古王的上宾。柏拉图企图在那里实现他的反动政治主张,但没有成功。因此,在公元前三八八年他再次回到雅典,开办学校,名叫学园。这个学园,从成立时候起到公元五二九年罗马皇帝下令封闭时止,延续九百余年,一直是传播唯心主义和反动思想的中心。 柏拉图的哲学是集他之前的唯心主义之大成。他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神秘主义,爱利亚学派关于“存在”的学说,以及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一“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我们可感觉到的这个物质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不稳定的,都是既存在而又不存在的东西,因此是不真实的。而这变化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一个本身并不变化的“绝对的存在”,只有这个东西才是真实的,这个东西就是“理念”。一个个具体的人之外,有个“人的理念”,桌子有“桌子的理念”,美有“美的理念”,圆有“圆的理念”等等。同时,柏拉图又进一步歪曲的说,我们感觉到的物质世界是“理念世界”的阴影,是“理念世界”的摹仿,是由“理念 ==========第25页========== 20 欧洲哲学简史 世界”派生出来的。这就是说,“理念”(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决定物质、产生物质。由此可见,柏拉图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柏拉图把“理念世界”又分成许多等级,最低级的“理念”,如桌子的理念,椅子的理念等具体事物的理念,较高级的是数学,几何学的理念,再高一级的是美的理念,最高级的就是“善”的理念。他认为整个世界万物的差别和社会的等级就是“理念世界”阶梯的体现。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不过是把人类思维从具体事物抽象得到的普遍的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我们从具体的东西,如美的花、美的人等抽出一般的“美”这个概念,也就是美的共性。美的共性决不能离开具体的特殊的美的东西而单独存在,美的概念就是美的共性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毛主席指出:“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①柏拉图却将这种普遍概念加以绝对化,把这些概念和它们由之抽象出来的感性事物完全割裂开、对立起来,把它们看作客观独立存在的东西。所以他认,为个别的人不如人的概念实在,美的东西不如美的概念实在。这样,一般同个别的关系便被他说成是真实与不真实的对立。因此柏拉图不是把个别的事物看作第一性的东西,用它来说明一般(即概念、观念)的产生,而是反过来,把一般看作第一性的东西,用它来说明个别事物的存在。列宁指出:“原始的唯心主义认为:一般(概念、观念)是单个的存在物。这看来是野蛮的、骇人听闻的(确切些说:幼稚的)、荒谬 ①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294页。 ==========第26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1 的”。①这是对柏拉图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有力批判。柏拉图宣扬神学目的论。他认为理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个别的事物只是理念的摹仿和影子。这样理念就成了特殊事物所追求和仿效的模型。柏拉图认为每类事物的理念都是该类事物追求的目的,而所有一切事物都追求一个最高的理念一“善”。他认为“善”的理念象太阳一样是创造一切和维持一切的力量。可见,按照柏拉图的观点,“善”成了神的化身,世界是神按照理念的模型所创造出来的。柏拉图公开的以神学目的论来反对德谟克利特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和无神论思想。他说:“不敬神的言论不是到处在散布的话,对于神的存在的证明就没有必要了。但是既然我们看到这种言论是传播得很广很远的,因此,这种论证是必要的。”他攻击那些把水、火、气看成一切事物的根源,而把灵魂也看作是这些东西所构成的自然哲学家是“不敬神的”。因此,他主张对这种“在言论行动上侮辱神灵的人”必须给以惩罚。 柏拉图的认识论是他的理念论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苏格拉底所宣扬的灵魂转世说相结合的产物。 他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是真正的知识对象,而现实的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因此不是知识的对象。这样,柏拉图就否定了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从而否定了感性在认识中的作用。他认为感觉不能提供真正的知识,因为在他看来感觉的对象即物质世界只不过是一个“阴 ① 列宁:《亚里土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20一421页。 ==========第27页========== 22 欧洲哲学简史 影”而已。所以感觉所反映的也只不过是“阴影的阴影”,是“摹仿的摹仿”,是不真实的。感觉所产生的只是“意见”,不是知识,他说:“真正的知识不是感觉和意见得来的,而是灵魂对观念的认识得来的”。 柏拉图断言,人要想得到知识,认识真理,他就得抛弃 一切物质的,感性的东西,就得闭目塞听,沉醉于自我反省,努力去回忆自己的所谓不灭的灵魂原先在理念世界中所熟悉的,而后来因为灵魂堕落到人的肉体时而遗忘的“理念”。所以他说“知识就是回忆”,“学习就是回忆的过程。”这就是柏拉图的荒唐的神秘主义的“回忆说”。在他看来人的概念、理性是先天固有的,是在人没有出生之前在理念世界里就已获得了的“天赋观念”,这是典型的唯心论的先验论。 毛主席指出:“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①柏拉图的神秘的“回忆说”充分表明,一旦割断了认识与客观世界,认识与实践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会走上多么荒唐的道路。 尽管柏拉图的神秘的先验论的“回忆说”是原始的、粗野的,但是历代反动派都把它奉为至宝。时至今日,卖国贼林彪所宣扬的先验论也不过是柏拉图的先验论的翻版而已。 柏拉图的先验论的“回忆说”又是他的“天才论”的理论基础。柏拉图认为,一般人由于受到了感官的束缚,不能把理念很好地回忆起来,只有少数“天才”人物才能够破除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267页。 ==========第28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23 身体感官的障碍,使灵魂获得解放,从而得到理念的知识。这样的人就是哲学家、统治者。 由此可见,叛徒林彪所鼓吹的“天才论”不仅来源于孔孟之道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拾起柏拉图回忆说中的糟粕。难怪林彪把柏拉图吹捧成“已经载入世界史册”的名字。 柏拉图从奴隶主贵族的反动政治需要出发,在反对民主制的斗争中提出了所谓“理想国”的方案。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在“善”的理念统率下的-一个等级系统。按照这个理念的等级系统创造出来的世界是最好的世界,而按照它组织起来的等级森严的国家也是理想的国家。 柏拉图主张,最好的国家应该由少数精通理念和具有才智的哲学家来治理。他说:“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国家中的国王…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他把奴隶主民主制视为最坏的政体,因为它是在“平民这种强大的野兽”统治之下,这种制度把贵族们撵下了台。 柏拉图指出,国家就是个人的放大,个人也就是缩小了的国家。在他的理想国中,把自由民分为三个等级,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灵魂、道德和天赋的职能。第一个等级是统治者,或称哲学王,他们的灵魂是理性,其道德是智慧,而他们的天赋职能是以才智管理国家,第二个等级是武土,他们的灵魂是意志,其道德是勇敢,而天赋的职能是保卫奴隶主统治的国家,第三个等级是手艺人和农夫,他们的灵魂是情欲,其道德是节制,而天赋的职能是安分守已的劳动。至于奴 ==========第29页========== 24 欧洲哲学简史 隶,在柏拉图的眼中,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根本不在人类之列。柏拉图还极力的为这种等级进行论证,他把这种等级关系,说成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只有专事专人去办,才能办好。至于谁做那件事,那是由人们拥有的理念知识的多少和才能的大小来决定的。因此柏拉图认为,这三个等级的人要各守其位,各尽其职,这样,整个国家才能“和谐一致”,才能实现正义的原则。他说:“当这三个等级在国家各做各事而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一个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相反,“这三个等级的互相干扰和互相代替对于国家来说是有很大害处的。”“就应当叫做不正义了”。 柏拉图还利用宗教神话来论证这种等级的合理性。他说:神用各种不同的金属造出了各种不同等级的人。哲学家是金子做成的,武士是银子做成的,劳动者是铜和铁做成的。因此,哲学家、统治者最高贵,武士次之,劳动者最卑贱。并且他还说,一个人属于那一个等级,他所生下的子女也就属于那一等级,代代相传,永世不能变更。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为贵族奴隶主专制服务的,是为等级制度的划分和不平等制度作辩护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他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① 这个反对和颠覆民主制,恢复和巩固贵族奴隶主专政的反动国家学说,被叛徒、卖国贼林彪视为珍宝,把“理想 ①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 405一406页。 ==========第30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5 国”吹捧为“以后世界国家学说的一种基础。”由此不难看出,他为了篡改党的基本路线,变无产阶级专政为林家父子世袭的法西斯专政,已达到不惜乞求于历史亡灵的地步。 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在希腊奴隶制走向瓦解时期,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曾出现了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然而他始终没跳出唯心主义圈子,仍属于柏拉图唯心主义路线的。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三八四一三二二)生于希腊北方的斯塔吉拉城。其父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御医。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三六七年,到雅典入柏拉图学园,学习二十年之久。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地区的爱索斯讲学。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应腓力二世的聘请,做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三三五年亚历山大即位,并开始东征时,亚里土多德离开马其顿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学园,从事学术活动。公元前三二三年,亚历山大死去,在雅典掀起了反马其顿统治的运动,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家庭及本人与马其顿有过密切的关系,因之受到牵连,迫使他离开雅典,第二年病死。 亚里土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以后欧洲和世界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具有较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从奴隶主阶级利益出发,极力为奴隶制进行 ==========第31页========== 26 欧洲哲学简史 辩护。他把奴隶制看成是完全合乎人性的,和合乎自然的。他说:“生物首先是由灵魂和身体构成的,在这两者之中,其一在本性上是统治者,另一个在本性上是服从者”,又说:“自然似乎是有意造成自由人和奴隶在身体上的区别,使后者强壮得足以担负奴隶劳动,使前者成为端正的,虽然在劳动上不中用,但在政治生活中,在掌握战争和平的艺术上都是有用的”。因此,在他看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他把奴隶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并且宜扬“奴隶在本性上就是属于主人。” 但是,由于当时奴隶的不断起义和逃亡,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城邦奴隶制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在这一历史事实面前,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极力为奴隶制作辩护,另一方面又企图作出某些阶级调和的姿态。他表示希腊人不应当奴役希腊人,甚至还说奴隶同主人是互相依赖的,有共同利益,奴隶虽不能和主人交朋友,但是作为人是可以的,要奴隶主不要虐待奴隶等等,以麻痹奴隶们的斗志,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同时,他认为“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特性”,只有“以居间者为目的”的“中庸之道”才是美德的特性。他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行为中要适度、谨慎。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的伦理观,是为了调和奴隶主内部的矛盾,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篡党夺权,极力宣扬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的伦理观,说它是“合理”的。林彪贩卖“中庸之道…合理”的黑货,实质上是在鼓吹阶级调和, ==========第32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27 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其复辩资本主义的野 心。 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亚里土多德把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称之为“第一实体”。这显然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这个前提下,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亚里土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它不是从事物的本身去寻找事物的原因,而是脱离开具体事物去寻找与这些数目相等的抽象的空洞的理念来加以说明。“有如 一个人要想计算事物,却认为事物太少就不能计算,于是把事物的数目扩大,然后才来计算一样”。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种作法是多余,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使问题更为复杂。如果把理念从个别事物中“分离”出来,变成独立实体,那么理念就不能存在,也不能帮助我们认识任何东 西。 亚里士多德认为个别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着的,普遍的东西本身不是以第一实体的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定概念和一定物质所构成的整体存在着。他说:“我们不能同意这样的说法,似乎除了个别的房子之外还有一般的房子”,“离开单一的普遍是不存在的”。这样他提出了关于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并且从这些方面揭露了唯心主义的共同的认识论根源。因此列宁曾经很高的估价他对柏拉图的批判,指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是对唯心主义,即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① ①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 巢》第38卷,第313页。 ==========第33页========== 28 欧洲哲学简史 亚里士多德把实体看成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之后,又进 一步去研究这种事物的构成和变化的原因。他提出四种原因,这就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以铜像为例,构成铜像的铜就是铜像的质料因,像的形式结构就是铜像的形式因,使铜取得像的形式结构的那种力量就是铜像的动力因,铜像之所以形成,是为了实现铜成为像的目的,这就是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折衷主义的形式总结和概括了以前各派的思想,当他承认事物是由质料因构成时,他是唯物主义的,而当他把目的也看成是事物构成的原因时,便成了唯心主义。 他进一步又把这四种原因归纳、合并为形式和质料这两个根本原因,即他的“形式质料说”。在形式质料说中也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例如,他认为形式和质料在个别事物中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形成事物。他还提出,形式和质料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个别物体是形式或质料要由它和其他事物的具体关系来决定。同时他还把一切事物运动的变化看作是从质料到形式的过渡、从潜在到现实性过渡的过程,把运动看作一个矛盾统一的过程等等。他第一次提出了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范畴。但是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亚里土多德的辩证法“是偶然的、不彻底的、尚未发展的、倏忽即逝的。”①因为当他进一步说明形式和质料的关系时,他逐渐使形式从个体事物中分 ①列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列宁全 集》第38卷,第419页。 ==========第34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9 离出来脱离了质料,把它们相互割裂开,这样他就脱离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倾向,步步陷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他认为个体事物虽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整体,但在个体事物中,形式和质料并不处于同等地位。在他看来,单是质料并不具有独立性和个体性,事物的形成不是决定于质料,而是决定于形式。这样他把形式与质料割裂开来,并认为形式先于质料,形式是积极的,质料是消极的,形式和质料是处于主动和被动、支配者和被支配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中。他又认为,质料本身并不具备运动、变化的原因。某一事物发生运动变化,是由较该事物自身形式更高级的形式所引起的。较高级事物总是较低级事物的形式。较低级的总是追求更高级的形式,以此类推下去,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说,最后存在着一个不追求任何形式的,最完善的脱离开任何质料的“纯粹形式”一神。神是推动一切运动变化的最后根源,是推动整个世界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可见他归根到底还是回到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信仰主义。这种哲学也就成了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理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也是动摇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而最后陷入唯心主义的。 他认为实体,也就是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是人类认识的对象,是感党和经验的源泉。他说“那引起感觉的东西是外在的…要感觉,就必须有被感觉的东西”。他说,外界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引起感觉,我们的感觉就象外界物质在腊块上印下痕迹是一样的。列宁指出:“这里的关键是‘外 ==========第35页========== 30 欧洲哲学简史 在’一在人之外,不以人为转移。这就是唯物主义”。①可是他同时又认为只有事物的形式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感觉就是感受被感觉的形式,而不感受物质,并否认对质料的可知性。而最高的理性认识的对象只是纯粹的形式。由此,他一步一步地贬低感性认识,最后终于抛弃他曾经承认的关于理性认识是从感党产生的唯物主义原理,而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认识是不可能从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中产生的,而是理性本身产生的。因此在他看来,理性又以形式(概念)为对象,对认识来说,客观世界是不需要的,感党是不需要的,感党的主体也是不儒要的。这样,亚里土多德在认识上又最终用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否定了他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可见,当他批判柏拉图的同时,他自身又变成了应该批判的对象。 亚里土多德在认识论上的这种动摇和混乱,是由于他把 一般与个别的问题和形式与质料的问题混同起来,他把一般的概念、本质的概念和形式等同起来,这样他就由割裂质料和形式的思想,即由形式的原则出发,而过渡到夸大了理性认识即一般概念的作用。正如列宁指出:“亚里士多德…在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即概念与感觉得到的个别对象、事物、现象的实在性的辩证法上陷入稚气的混乱状态,陷入毫无办法的困窘的混乱状态”。②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第一次把形式逻辑 ①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 第38卷,第318页。 ② 列宁:《亚里土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6页。 ==========第36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31 变成系统的科学。现代形式逻辑的许多主要内容,亚里士多德都已规定下来了。 对于亚里土多德的哲学思想,唯物主义者继承他的唯物主义因素,譬如,从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时代,不断出现 一些反对正统经院哲学的思想家,其中有不少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土多德的唯物主义思想。相反的,一切唯心主义学派则极力保留、利用他的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和歪曲、篡改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列宁指出:“僧侣主义扼杀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活生生的东西,而使其中僵死的东西万古不朽。”① 第三节 希腊奴隶制晚期和罗马奴隶制时期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 一、希腊奴隶制晚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公元前三世纪到一世纪,在马其顿奴隶主控制下的希腊城邦进入奴隶制没落时期。通常称为晚期希腊。 这个时期,阶级斗争越演越烈,希腊中小奴隶主反对外族马其顿的压迫,反对依附于马其顿势力的贵族奴隶主的专权。他们要求独立,要求发展生产。 这个时期希腊的哲学斗争,表现为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 ①列宁:《亚里土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列宁全 集》第38卷,第415页。 ==========第37页========== 32 欧洲哲学简史 与早期斯多葛派的斗争,他们之间的斗争是德漠克利特路线和柏拉图路线斗争的继续。这个时期哲学家们特别注意道德、幸福和命运等问题,并从不同奴隶主集团的利益出发,创立了各种道德理论。 (1)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 关于个人自由和幸福之类的伦理学问题是伊壁鸠鲁哲学的中心问题。 伊壁鸠鲁从中小奴隶主的愿望出发,提倡所谓贤人般的恬静的不动心的生活。他把这种生活看做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伊壁鸠鲁认为,为了精神上恬静的幸福生活,必须排除恐惧,而宗教迷信经常给人带来恐惧和威胁。因此,他把宗教迷信看作是妨碍人们获得幸福的最大障碍。他反对宿命论和目的论,认为世界万物并不是什么神安排的,也不体现什么神的目的。他反对灵魂不死的说法,认为灵魂只有依附于身体才能存在,一旦身体毁灭了,灵魂失去了它所依附的东西,也就随着消散了。伊壁鸠鲁说:“一切恶中最可怕的 一一死亡—一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他虽然没有否认神的存在,但认为神只是在世界与世界之间的地方,并不干预人间的事情。他反对神干预世界,干预人的命运的说法。所以,马克思说:“他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他公开地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论,那未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莫定的”。① ①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第147页。 ==========第38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33 伊壁鸠鲁在同各种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德谟克利特的路线,但是,他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德谟克利特的思想,而是随着时代的要求和科学的发展把它向前摧进了,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他指出原子不仅有形状、体积的不同,而且还有重量的区别。恩格斯说:“伊壁鸠鲁已经认为各种原子不仅在大小上和形态上各不相同:而且在重量上也各不相同,就是说,他已经按照自己的方式知道原子量和原子体积了。”① 公 德谟克利特只提出原子在大小和形状上的不同。因此,只能从原子的外形说明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没能从原子内部来说明运动的原因。伊壁鸠鲁提出原子在重量上的区别,作为他说明原子运动的内在原因。 第二、他提出原子偏离运动的思想。他认为,由于原子有重量,在虚空中垂直下降运动的过程中,有的原子由于其内部的原因脱离了它原来的直线运动的轨道,向旁边倾斜出去,引起原子的相互碰撞。由于原子的相互碰撞而结合成世界万物。马克思指出:“原子脱离直线的偏斜运动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在伊壁鸠鲁物理学中偶然出现的规定性。反之,偏斜运动所表现的规律贯穿了整个伊壁鸠鲁哲学”。②伊壁鸠鲁承认原子有徧离运动,这就是在原子唯物论体系中容许了偶然性的存在,堵塞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由于片面强调必然性否认偶然性,而可能走向宿命论的途径。在当时的阶级斗争中,它为论证人的自由、反对宿命论,起了一定的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8一29页。 ② 马克思:《博士论文》第21页。 ==========第39页========== 34 欧洲哲学简史 作用。这一思想乃是他全部哲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鼓舞希腊爱国力量进行反对马其顿大奴隶主的斗争和反对贵族大奴隶主专横统治要求民主的斗争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认识论上,伊壁鸠鲁也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认为人们的认识活动得到的影像,·“不拘是关于形状还是性质的影像,都是具体对象的形式或性质” 他克服了德谟克利特在强调理性作用时,贬低感觉作用的缺点。他肯定感觉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还是真假的标准。他指出,感觉本身是无所谓错误的,错误只存在于我们对感党所作的不正确的解释和判断之中。 伊壁鸠鲁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概念的学说。他认为概念是感觉多次重复的结果,经过多次重复的感觉在记忆中保存下来就形成了概念。因此,概念必须以感党为基础,并且和感觉联系在一起,如果感党是真实的,那末,概念也应该是真实的。 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希腊奴隶制没落时期社会进步势力反对马其顿统治,争取政治权利的要求。他的进步思想遭到当时反动的腐朽的社会势力的攻击。 (2)早期的斯多葛派 斯多葛学派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伦理学说。早期的斯多葛派还有一些唯物主义倾向。他们的伦理学说和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针锋相对,是一种宿命论和禁欲主义思想。他们认为,世界上的-切都是预先安排好了的,所要发生的一切都必然要发生,偶然逃脱的机会是没有的。命运是一种必然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反抗是没有用的,只有逆来顺受。要 ==========第40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35 人们顺从自己的“命运”,安于贫困和被压迫的遭遇,不要进行反抗。他们认为,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善,就是服从命运,顺应“自然”而生活。他们反对追求快乐,提倡禁欲主义。他们的这些思想暴露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悲观失望的情绪。 斯多葛派在哲学上曲解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来为自己的反动政治立场服务。他们把赫拉克利特的自然万物的物质始源一一火,歪曲为脱离事物的,精神性的东西,称为“普纽马”,而把“逻各斯”说成是神的思想、神所安排的必然的命运。从而为他们的宿命论思想作论证。 二、罗马奴隶制时期哲学上 两条路线的斗争 罗马奴隶制社会是希腊奴隶制社会的继续。罗马的哲学斗争也是希腊哲学斗争的继续。以卢克莱修、琉善为代表继承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折衷主义、新斯多葛派和新柏拉图主义则继承了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1)罗马共和时期哲学上的斗争 共和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卢克莱修(约公元前九 九一五五)对原子唯物论又有新发展。卢克莱修认为世界上除了原子和虚空以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物质世界自身是无限的,它决不是由神所创造的。生命也是运动着的原子的产物。心灵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卢克莱修认为,所谓神由无中创造世界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他详细 ==========第41页========== 36 欧洲哲学简史 的论证了“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的原理。他指出,如果事物可以由无中产生,那么不要种子就可以产生生物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样,有也不能化为无。如果有可以化为无,那么世界上一切东西将会立刻毁灭。 卢克莱修以原子唯物论为理论基础,宣传了无神论思想。他指出,神的观念的产生是由于人们不能了解自然现象,因而发生畏惧心理造成的结果。神的本性无论对我们的感觉或理性来说,都是不可捉摸的,是和万物没有任何关系的。神只是由精细的原子构成的,他们过着自己的完满生活,“与世无争”,因此对于神的恐惧是毫无根据的。只要向人们解释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就可以消除宗教的偏见,他主张人们应当观察与研究自然界,以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 虽然卢克莱修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是可贵的,有其进步的作用。但是,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的。他认为人类社会、国家和法律的产生,是人们互相协议的结果。他和伊壁鸠鲁一样,认为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而这种幸福只有靠精神安宁才能得到。他要人们去研究自然规律,研究伦理道德,认为这样就可以摆脱各种欲望,得到安宁,这就完全反映了消极的奴隶主的世界观。 与唯物主义哲学对立的是折衷主义,其代表是罗马的西塞罗(公元前一○六—一四三)他从奴隶主贲族立场出发,把各种反动思想,如柏拉图主义、斯多葛主义以及毕达哥拉斯的神秘主义等集合成一个杂拌。他大肆宣传神恩、天命和灵魂不死等反动观点,并说宗教的道德观念是任何时代 ==========第42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37 的一切民族所共有的,是“天赋的观念”,是确定可靠的。在伦理道德观上,他攻击伊壁鸠鲁的快乐论为纵欲主义,而极力宣扬斯多葛派禁欲主义。在政治上,他宣扬所谓“等级和睦”,他认为把君主、贵族和民主制混合起来的政体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其实,这是公开的欺骗人民,为罗马共和制作辩护。 (2)罗马帝国时期哲学上的斗争 在这一时期,唯物主义的代表琉善(约公元一二○ 二○○)继承了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他信奉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主义谬论。琉善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宗教的批判。恩格斯说:“关于最初的基督徒,我们最好的资料来源之一是萨莫萨特的琉善;这位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伏尔泰,对任何一种宗教迷信都一律持怀疑态度,因而对基督徒,比起对其他任何宗教杜团来,都不会由于异教的或政治的原因而持另外的看法。相反,对他们的迷信,他一律大加嘲笑—一对丘必特的崇拜者并不比对基督的崇拜者嘲笑得少一些;从他那平易的唯理论的观点看来,这两种迷信是同样荒谬的。”① 琉善还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完全抛弃并讽刺了对灵魂不死的信仰,对圣灵和幽灵的信仰,对预言和咒语的信仰以及对当时唯心主义哲学家所宣扬的其它迷信思想。 随着罗马奴隶社会腐朽没落,出现了新斯多葛派和新柏拉图主义,他们宣传唯心主义,反对唯物主义。宣扬宿命 ①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2卷,第527页。 ==========第43页========== 38 欧洲哲学简史 论和禁欲主义,以麻痹人民的革命意志,妄图使人民甘心服从他们的统治。他们大肆叫嚷什么:世界是由“天命”所决定的,人根本无力去反抗。“愿意的人由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由命运拖着走”。他们宣传这种宿命论是直接和信仰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还宣扬说,神主宰着一切,神决定一个人生死。可见这种反动理论是直接为挽救罗马贵族奴隶主统治做辩护的。 新柏拉图主义是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最反动的神秘主义哲学,他们继承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论,并进一步发挥了它的神秘主义思想。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一”,也就是神。他们把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说成是从“太一”,从神流出来的。首先从神流出来的是“宇宙理性”,其中包括心智和理念世界,其次又从宇宙理性流出来“宇宙灵魂”,最后流出来感性的现实世界。 新柏拉图主义否认感觉在认识上的作用,甚至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逃出感性的物质世界。说什么只有灵魂超脱于肉体和感官的束缚之外,才逐步达到和神合而为一,超升进入“太一”。他们极端蔑视肉体,认为肉体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们宣扬禁欲主义,要人们放弃现实生活与斗争,只等待神的启示和精神的解放等等。可见,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已经蜕化成赤裸裸的宗教迷信了。新柏拉图主义随即与基督教同流合污而为基督教的组成部分。 ==========第44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39 三、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异教和 基督教的斗争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并且影响最广。它首先是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统治工具。到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时,它几乎垄断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和文化。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当时,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公元前五十三年,在罗马统治下的犹太人民多次举行起义,但是这一切反抗,都遭到了残酷镇压。斗争失败后,劳苦群众便幻想上天派下救世主进行末日审判,惩罚压迫者,伸张正义,以使受苦的人得解放。据基督教的传说,基督教的创始者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使者”、“救世主”。基督教就是适应这样情况而产生和流传起来的。基督教早期主张穷人要忍受苦难,因为一切受苦的人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而富人剥削者升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孔”还要难。这样早期基督教由于对富人、权贵表示鄙视和仇恨,相信末日审判和正义终将获得胜利,并且提倡不分阶级和种族吸收信徒,主张人人平等,有些团体并实行财产公有,彼此互助,反对罗马统治,于是它便在被压迫者中间,特别是在下层自由民和奴隶中迅速流传起来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①但是基督教和一切宗教一样是麻醉剂,是鸦片 ①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22卷,第525页。 ==========第45页========== 40 欧洲哲学简史 烟,它起着麻痹革命群众斗争的作用,正因为它具有这种消极的作用,是很适合反动统治者的需要的。所以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四世纪不仅撤销原来对基督教的禁令,而且还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连皇帝都成了基督教的信徒。基督教哲学从此也就成了罗马奴隶主阶级哲学的 一部分。 自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反动统治工具以后,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反抗罗马统治者的斗争便采取了与基督教相对立的“异端”形式,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进行。在公元三一一 四世纪产生于波斯的摩尼教就是当时主要“异端”思想之 一y它的教义是与基督教教义相对立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唯物主义性质。摩尼教的根本目的是反对压迫,反对奴隶制的国家统治,它得到了广大劳动群众的拥护。但由于它反国家反基督教,很快就遭到基督教统治者的迫害,把它看成是眼中钉、肉中刺。它的代表人物被判处为祭刑,尸体被剥了皮,挂在城门上。 罗马统治者为了把早期基督教改造成为适合于统治者需要的精神支柱,他们就进一步制定了统一教义和神学理论,并使它和哲学结合起来,以便于圆满其说,这就是所谓“教父学”。“教父学”的出现,增强了基督教在思想领域中的森严统治,同时也使基督教思想体系具有了所谓“学问”、“理论”的面貌,因而更加使人肃穆笃信。那些创立这种神学的狂热神学家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奠基者或创始者,因此被教会尊为“教会之父”,而其神学也就被称作“教父学”。 公元二世纪后半叶至公元九世纪,是“教父学”形成发 ==========第46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 41 展的时期。基督教产生之后,信徒们在自发地奔赴各地进行传教过程中,对于基督教信条,即教义的解释,特别是对于基督教信仰的基石、教义的核心一上帝生耶稣到人世拯救人类的解释上众说纷纭。尤其当基督教传播到罗马帝国境内,与希腊、罗马哲学相逢,受到希腊、罗马哲学的重染,发生以哲学理论思辩方法推敲、解释教义,妄图使其更加“合理化”,然而疑难丛生,暴露了基督教教义的荒唐和不合逻辑。譬如上帝之子怎么会死呢?死了怎么还能复活呢?等等。人们为了避免这种基督教教义的破绽,便提出了一些关于基督教教义的非正统的说法。基督教与任何宗教邪说一样,自然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即使是唯心的思辩方法的推敲。因此无论东方的希腊教会或西方的罗马天主教会都疯狂宣场蒙味无知,贬低理性智慧,以保卫正统教义打击异端邪说。 基督教的正统教义是在公元四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为使基督教更适应于统治者的需要,在教会召开多次的宗教会议上制定的,其主要教义有: “三位一体”说:是由尼西亚会议(公元三二五年)规定圣父、圣子是同质的,一体的和平等的。宣布圣父长于圣子的说法是异端邪说,予以打击。在几十年后的一次宗教会议上又提出所谓圣灵出自圣父与圣子,与圣父、圣子同质并构成一体,于是三位-一体说便告成立。这种荒诞不经的结合,实际上是基督教思想不同来源的胡乱拼凑。圣父是犹太教信仰的耶和华的改装,圣子基督是依据东方的死而复活的神话捏造出来的,圣灵就是精神、思想,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中 ==========第47页========== 42 欧洲哲学简史 的逻各斯的进一步神秘化而已。 “基督神人”说:是由公元四世纪后半叶的多次宗教会议分别规定的。针对圣子是圣父的化身,还会有肉体实为不可理解这一疑难,强词夺理地规定耶稣具有神性和人性。这一规定是基督教关于耶稣济渡人类教义的关键。 “原罪”说:提出所谓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在天堂乐园里吃了上帝禁食的智慧之果犯了罪。他们的罪过传给其后代,于是其子子孙孙也成了具有前科的罪人了。人类因有罪而失去自由,不能自救。上帝爱万民,生基督到人世,死在十字架上,以解上帝之怒,替人类赎罪,而人类必须信仰基督才能最后洗净自己的罪过,重新得救。这一套荒唐骗人说教害处极大。关于这一教条的正统说法,是由奥古斯丁最后确立的。 教父学的最大权威是奥古斯丁(公元三五四一一四三○)他对基督教的基本教条作了全面的阐述,对唯物主义和各种异教思想进行了猛烈攻击。 他宣扬哲学应服从神学,理性应服从信仰,信仰高于理性,先于理性,还宣扬什么理性与信仰不能有矛盾,与信仰无关的知识是无用的等等极端反动的观点。他认为信仰来自超自然的启示,是上帝的恩赐。这种称为“天启论”的观点,其实就是先验论。 他具体的论证了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世界的“创世说”,攻击了物质独立的实体观点,在他看来离开上帝,世界就会变成无。他提出了时间和物质是同时被创造出来的,在时间上,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现在。并且把时间说成是主 ==========第48页==========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43 观的,只存在于期望和回忆者的精神之中,所以,没有被创造者,也就没有时间。 他大肆宣扬“原罪说”,认为人类是不能用自己的力量来避免祖先所遗传下来的罪恶的,是要受永远的惩罚的。只有靠上帝的恩赐,才能解脱,而教会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因此,教会可以帮助人们得救。所以,接受教会洗礼的一部分人可以升入天国,而未受洗礼的人死去就是婴儿也要下地狱和经受无情的折磨。 他还宣扬宿命论和禁欲主义,他把一切都说成是上帝注定的,否则就连一根头发也不会从头上脱落下来。他要人们只爱上帝,不要爱财产,轻视物质生活和性欲。 他从上帝支配一切的神权论出发,宣扬上帝创立了“幸福的天国”而“黑暗的世俗国家”是魔鬼的产物,所以是低下的,天国一定战胜黑暗的世俗国家,进而论证了教权高于 王权。 奥古斯丁的这些反动观点,维护了教会的特权地位,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为中世纪的政教合一奠定了思想基 础。 ==========第49页========== 44 第二章 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 两条路线的斗争 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日尔曼等民族入侵的打击下,于公元四七六年灭亡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历史上一般地把这个时期称为“中世纪”。 罗马帝国的崩溃,标志着西欧古代世界的终结,封建社会的开始。和奴隶制相比,封建制度下的生产者有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生产力有明显的提高,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很大进步。当然,在这个时期中,同样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在哲学战线上也充满了两条路线的斗争。 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主(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并把这些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封建主为了对农民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用暴力手段把农民控制在封建主的土地上,形成对农民的人身束缚。由于当时生产等条件的影响,封建主对农民控制特别厉害,农民基本上丧失了人身自由,农民除了不能被封建主随意杀害外,几乎和奴隶没有多大区别,一般称这样农民为“农奴”,西欧封建社会的农民大体上都是农奴,所以恩格斯指出:中世纪例期 ==========第50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45 的农奴制“包含着古代奴隶制的许多成分”。①在封建社会,农奴要向封建主交纳各种捐税。农奴在经济上受封建主剥削,主要的剥削形式是劳役地租。农奴要用自己的工具,耕种封建主的土地。封建主无偿地占有农奴的劳动果实,使农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牛马不如的生活。农奴依附在封建主的土地上,受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而封建主之间又以分封土地为枢纽,大封建主除自已留一部分直接经营外,其余分给小封建主,层层封受,形成了隶属关系,这样就构成了封建社会中复杂的等级制度。 农民反对封建主的剥削压迫,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从未间断过。九世纪时德国萨克森农民举行大规模起义,驱逐封建主,要求恢复人身自由。十世纪时,在法国诺曼底也发生了农民反对封建法令,争取各种权利的运动。一○二四年,在法国布列塔尼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者杀死封建主,焚毁许多堡塞。农民和其它被剥削的人民反抗封建主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的统治,成为推动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农奴和封建主的统治,成为推动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农奴和封建主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欧洲封建社会思想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就是在这一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展开的。 十一十一世纪,随着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代表工商业经济的城市市民阶级(资产阶级前身)为了自身的利益,也纷纷起来斗争,他 ① 恩格斯:《马尔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64页。 ==========第51页========== 46 欧洲哲学简史 们也成了一股反封建的社会力量,他们往往同农民的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封建革命大军。 欧洲的封建社会初期,由于外族的侵略,在长期的战争中,使古代的文明遭到极大的破环,古代科学和文化的成果,丧失殆尽。在新兴的封建国家里,基督教的思想代替了古代的文化和科学而取得支配地位。由于宗教直接为封建主服务,所以奴隶主的宗教很快转变成封建主的宗教,基督教很快在欧洲封建社会占统治一切的地位。这是因为“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其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枝,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神学在知识活动的整个领域中的这种无上权威,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里万流归宗的地位之必然结果。”① 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是分裂的,而教会却是统一的,基督教形成了庞大的国际性的组织。它疯狂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大量掠夺人民的土地、财产。它占有欧洲各国三分之一的土地。从教皇、主教,到每个修道院,本身就是大大小小 ①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 卷,第400页。 ==========第52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47 的封建贵族。以这样的封建经济为基础,它还逐步控制了世俗的封建国家的政权,并凌驾于国家之上,国家的法律要依“圣经”的词句为准则。教会有权监禁、审判,并任意以火刑、绞刑和各种残暴手段处死无辜的人民群众。而教会的神职人员则不受国家法律管辖,可以胡作非为,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教会在社会上有无限的权力,成为封建社会的强大堡垒和精神支柱,教会成为封建压迫的综合代表。因此人民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教会。在劳动人民中流行的“异教”思想,就反映出了反封建教会的要求。“异教”是指流行于下层人民中的与正统宗教不同的教派,一般在宗教外衣下掩盖着反封建的思想内容,有时发展成人民运动,甚至武装起义。由于中世纪的城市经济仍属于封建经济的一部份,城市民阶层为发展工商业虽然参加了反封建的斗争,可是他们还很软弱,还不能建立完整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们反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斗争,最初也只能采取在神学内部争论的形式,反对正统的基督教神学。这种思想称为“异端”思想。 在中世纪,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异教”、“异端”思想反对正统基督教神学的斗争是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是社会上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 ==========第53页========== 48 欧洲哲学简史 第一节 “异教”、“异端”思想反对正统 经院哲学思想的斗争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是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并不是一种新的哲学体系和派别,它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基督教神学进一步思辨化的哲学运动。因为这种哲学是在教会下设立的学院、经院中形成并进行讲授的,所以称它为经院哲学。而在欧洲中世纪中,反对正统经院哲学的斗争和反封建革命斗争相结合的异教运动,则是当时思想战线上的级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经院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形成过程,到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已经确立并逐渐巩固起来。为了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和阶级斗争、文化复兴的新形势,必须采用更加复杂、玄妙和精致的说教来愚弄、欺骗人民,以便巩固封建统治和保护宗教。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为着保护宗教,必须马上造出一种和尿泡一样滔滔不竭的唯理论的体系。”①这种“和尿泡一样滔滔不竭”的体系,就是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他们利用古代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土多德哲学中的 ① 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1863,4.8)》,《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3卷,第153页。 ==========第54页========== 第二章欧洲州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49 糟粕,为神学做论证,用理论化、系统化的神学代替原来为奴隶主服务的粗陋的“教父学”。经院哲学主要任务则是在理论上对教义进行论证,使基督教神学进一步思辨化。 作为经院哲学是有它自己的特点的,首先,从形式方面看,这种经院哲学显著的特点就是极端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空洞烦琐。他们只是在“圣经”和“权威”著作中寻章摘句,死抠字眼,咬文嚼字,常常为一些荒唐无聊的问题争论不休。如:“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天堂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亚当有没有肚脐?”等等。 其次,从内容上看,经院哲学所宣扬的是彻头彻尾的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他们把基督教“圣经”和教父们制定的教条,以及被捧为“权威”的人的说教,看成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只许盲目信仰,绝对不许怀疑,他们认为一切真理都已经由“圣经”提出来了,研究自然和现实不能再发现真理。哲学可以做的只是说明已经由“圣经”提出来的真理。经院哲学是神学的理论形式。这正如伽利略所讲的讽刺故事:一个经院哲学家,在解剖室里看到神经在大脑里会合,于是,他感叹地说“若不是亚里土多德说一切神经在心脏里会合,我就承认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理了”0 经院哲学的任务,主要是运用逻辑和思辨的形式去论证教义。企图论证整个宇宙是上帝意志活动的产物,整个人类受上帝意志所支配。使人类完全屈服于盲目的信仰,达到用哲学去维护信仰,保护宗教。“哲学是神学的婢女”这句话具体地表达了经院哲学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歪曲并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来论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合 ==========第55页========== 50 欧洲哲学简史 理性”和“永恒性”,直接为贯彻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政治路线服务。 经院哲学的真正奠基人是坎特伯雷的安瑟伦(一○三 三一一一○九年),他出身于意大利的贵族家庭,历任修道院院长、大主教等职。他曾被称为是“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他是奥古斯丁的继承者,极力宣扬神权论,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为罗马教会统治世界进行辩护。 安瑟伦把信仰摆在理性之上,他要求知识服从信仰,他说知识是信仰的奴仆,上帝要知识听信仰的使唤。他的原则是:“不是理解了才去信仰,而是信仰了才去理解”。他终生为基督教教条寻找证明,特别是极力的论证上帝的存在,他提出了“上帝存在本体论的证明”。也就是从上帝是最完满的观念出发推论出上帝的存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谈到这种论证方法时指出:“这种论证法说。‘当我们思考着上帝时,我们是把他作为一切完美性的总和来思考的。但是,归入一切完美性的总和的,首先是存在,因为没有存在的东西必然是不完美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存在算在上帝的完美性之内。因此上帝一定存在。’”①这种论证方法从思维到存在,是道道地地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他还主张,只有一般的概念才是真实的存在,现实生活是使灵魂返回天国的重要准备。这为早期经院哲学确定了基本内容。 到十三世纪时,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也是罗马教会势力的极盛时期。他就要求经院哲学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化,以便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精神统治和反对异端思想的斗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40页。 ==========第56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51 争。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托马斯·阿奎那来完成的。 托马斯·阿奎那(一二二五一一二七四)是意大利一个伯爵的儿子,他的哲学的主要特点是对亚里土多德著作进行了阉割和歪曲,把其中积极的科学成果与圣经相违背的内容删去,把他认为有用的东西与圣经说教结合起来,硬把亚里士多德著作篡改成为教会哲学的组成部分。 托马斯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学说来论证宗教与哲学,天启与自然知识的关系。认为宗教的真理与哲学的真理的关系是较高级的真理与较低级真理的关系,不是冲突对立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形式、目的,后者是前者的质料、工具,哲学必须以启示来帮助。他唯恐哲学独立和自由思想妨害封建教会的利益。 他利用亚里土多德的目的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纯洁的,是失去物质的形式,上帝是纯洁的,是失去潜能的现实。它是起作用的和最终的世界原因。这个世界不是永恒的,而是上帝“从无中”创造出来的。托马斯认为“六天创造世界说”是真实的。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秩序安排的,它们形成一个等级的体系。“因为人具有某种程度的智力,天意要使根本缺乏智力的禽兽服从人的支配…禽兽虽然没有智慧,却还有点懂事,因而天意就把它们安排在植物和其他一切无知识的东西之上”。由此可见,在这个等级体系中,人在禽兽之上,禽兽又在植物和其他无生命的东西之上。 他还进一步指出:“由于同样的道理,在人们中间也可 ==========第57页========== 52 欧洲哲学简史 以找到一种体系,因为才智杰出的人自然享有支配权,而智力较差但体力较强的人则看来是天使其充当奴仆”。这一切都是上帝按照自已目的安排的,就象上帝创造太阳是为了给人们以光和热,创造猫是为了吃老鼠,地震是对人们的惩罚 一样。而这都是永远不变的,谁想改变这种安排是有罪的。他还常说“提高自已的等级是有罪的,因为等级的划分是上帝规定的。”这样,托马斯的哲学就公开的为封建等级制度合法化作了论证。 他还把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和宗教教义结合起来。他说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所以人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月亮、太阳和行星都是绕地球转的。地球中心说对中世纪科学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他还从神权论出发,论证了教会应高于国家,因为服从世俗权力的只是人们的肉体,并不是他的灵魂,教会的权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就象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他宣扬教皇是地上的“基督的代理人”,应该掌握全世界的政权,等等。 他极端仇视异教、异端思想,主张对待异端分子,“不但应该把他们逐出教会,而且还应该处以死刑,把他们从世界上消灭掉”。 总之,托马斯完成了经院哲学的系统化,中世纪反动思想在这个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托马斯的体系是用来作为奴役人民的精神枷锁,作为为封建等级制度作辩护的理论依据,作为论证基督教统治世界的思想武器。所以这种反动的托马斯思想体系,一直成为天主教的正统思想,成为帝国 ==========第58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53 主义进行侵略和掠夺的挡箭牌,时至今日,依然为帝画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服务,新托马斯主义就是其具体表现。 二、农民、市民的“异教”、“异端”思想 欧洲封建社会由于正统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这一特点,决定了被压迫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的特殊性,一切革命斗争必然把斗争矛头首先指向正统经院哲学。反对正统经院哲学就是反封建,反封建必须反对正统经院哲学,而且,这种革命斗争不得不披上宗教的外衣,以“异教”、“异端”形式出现。正如恩格斯说的:“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① 中世纪有反映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异端”、“异教”,其主要表现形式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反封建的革命反对派活跃于整个中世纪。革命反对派随时代条件之不同,或者是以神秘主义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公开的异教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出现。”②以及拉丁的阿维罗依主义等异端思想。 (1)神秘主义与泛神论思想 从十二世纪起,在教会内部出现了神秘主义的异端,这种异端往往与反封建的社会运动结合在一起。 ①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1页。 ② 同上书,第401页。 ==========第59页========== 54 欧洲哲学简史 他们不满于封建教会制度,认为不需要教会作为人和上帝之间的媒介,靠神秘主义的“启示”和上帝直接联系,靠自己的虔信得救。他们要求实行原始基督教的平等和恢复贫因困的使徒生活。有的还幻想“基督再临”,对罪恶世界的“末日的审判”、“千年幸福”等。有的甚至提出消灭教会的统治,取消教会财产和等级制度,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平等”。 神秘主义的异端还常与泛神论结合在一起。泛神论认为神存在于万物之中,否认有超自然力量的一种学说,它反对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认为自然界并非任何超自然的力量所创造。十三世纪时流传的阿摩利教就是一支激进的流派。它的创始者是巴黎大学的神学教授阿摩利。他认为上帝是万物的本质和存在,上帝就存在于万物之中,因此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所以万物都有神性,人人都是神圣的。他否认“原罪说”的真实性,否认外在的宗教仪式的必要性。和阿摩利教同时流传的还有大卫·迪南所宣传的神秘主义异端,在他的主张中,不仅充满了泛神论观点,而且具有较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他认为,上帝与万物的本质都是物质。物质既是物体的本源,也是灵魂的本源。上帝是万物统 一的唯一的基础。 到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上半叶,德国的神学教授艾卡尔特是神秘主义异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但是,被创造的万物就在上帝之中,上帝也就在万物之中,万物都充满了上帝,并复归于上帝。他主张人对于上帝的认识是通过一种神秘主义的启示,而不是靠 ==========第60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55 理智,在这种神秘主义状态中,人和上帝合而为一了,人也就成了神了。 虽然神秘主义异端的许多观点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在中世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它的思想却具有反对信仰主义,反对教会的独裁统治和烦琐的宗教仪式的作用。因此,这种神秘主义的异端也被称为反封建的斗争形式之一,并且对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起了积极的影响。所以,恩格斯说:“说到神秘主义,那末大家知道,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它就有多么密切的关系,闵采尔也从神秘主义中吸取了许多东西。”① (2)公开的异教思想 从十二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也开始了反对封建教会的斗争。而这种斗争也是披着宗教的外衣,以异教的形式进行的。恩格斯称这种城市异教为中世纪真正的公开异教。他们主要反对僧侣占有大量财产和政治上的特权,要求有一个廉价的教会,反对烦琐的宗教仪式和众多的开支,攻击教会中的戒律,要求恢复原始基督教的教会制度。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有:阿尔诺德、阿尔比派和威克利夫。 阿尔诺德是意大利市民阶层的思想家,他是法国唯名论哲学家阿伯拉尔的学生。他参加并领导了一一四三年意大利的伯利霞市民阶层反对高级僧侣的起义。他提出了僧侣应放弃世俗权力,将财产交给国王。在他的政治纲领中规定设 ①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金集》第7 卷,第401页。 ==========第61页========== 56 欧洲哲学简史 立人民议会,恢复保民官和选举罗马人作皇帝等反对基督教统治的进步思想。 阿尔比派起源于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因此,称为阿尔比派。十二一十三世纪流行于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北部城市中。他们反对教会的熹华仪武和教阶制度。在阿尔比派中有的认为穷困是灵魂得救的必要条件,反对教会积累财产,斥责高级僧侣的奢侈生活,攻击神秘主义的教义,否认教会能帮助信徒们灵魂得数。有的提出,一切封建秩序和天主教教会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魔鬼的产物。阿尔比派不仅反对正统的宗教,也反对封建秩序。这一异教活动虽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却冲击了封建秩序和教会统治、 约翰·成克刹夫(一三二O一一三八四)是英国牛津 大学的教樱,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他首先提出了改革教会的主张。 威克利夫攻击教皇和教会拥有财产,·主张将教产收归英国国王所有。他认为国家不应依附教会,而教会在民事上应服从世俗政权。他反对罗马教皇在英国征收捐税,要求建立脱离罗马教童的英国教会。斥责天主教关于“神恩”的教义,否认教会能赦罪和拯数人的灵魂,攻击崇拜圣像和秘密杆悔,宣称圣经是教义唯一的源泉。他将圣经译为英文,以便大家理解,他玉张用英语作札拜。 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反映了新兴阶层的民族意识,符合当时下层群众的要求,因此,在下层教士和广大群众中传播开来,并且增加了新的内容,咸克利夫的思想对以后宗教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62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皙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57 (3)武装起义中的异数思想 在中世纪的反封建群众运动中,另一种异教,便是与农民及平民起义相结合的异教。他们不仅象城市异教那样,反对教皇和僧侣的特权,要求恢复原始基督教教会制度,而且还依据“上帝儿女平等”的原则,提出社会平等,甚至要求财产平等,要求取消徭役、地租、捐税和特权。 这种异教,开始与城市异教是一致的,但到十四和十五世纪时便以完全独立的形式与城市异教并列。这种异教主要以法国“牧人”起义的领袖雅科和英国泰勒起义时的博尔为代表。 雅科是十三世纪法国最大一次农民起义一“牧人”起义的领袖。这次起义是以“十字军”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反封建的农民运动。雅科自称是来自匈牙利的“导师”,他提出要消灭教士和封建主。起义农民到处杀死官人和僧侣。起义队伍到巴黎时镇压了天主教僧侣,到都尔时捣毁了教会,袭击了僧团。这次声势很大的起义,因内部分裂而被封建势力镇压下去了。 约翰·博尔是罗拉派的著名代表,比威克利夫的思想更激进。他不但主张废除教会的什一税,剥夺教产,而且激烈的反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要求社会平等,他说:“在亚当耕田夏娃织布时,谁是贵族?”在他看来不实现公有,取消人与人之间不平等,英国就不会好的。 他的主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教会对他极端仇视,几次把他逮捕下狱。但他在狱中仍坚持传布改革主张,并不断发出起义的号召。不仅他的主张为一三八一年的英国 ==========第63页========== 58 欧洲哲学简史 农民起义作了思想准备,而他本人也被起义的农民从狱中救出,拥为领袖。 在同教会与封建主的斗争中,农民又进一步提出。没收教会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一切封建特权和农奴制度等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打击了英国的封建统治,加速了农奴制的灭亡。 (4)拉丁阿维罗依主义 异端思想中,影响较大的是接受阿拉伯哲学家阿维罗依的学说而形成的拉丁阿维罗依主义。 阿维罗依(一一二六一一一九八)是阿拉伯著名哲学家,伊本•路士德是拉丁文的名字,他生在阿拉伯封建王朝统治下的西班牙,他吸取了阿拉伯文化的先进成果,并且对西欧中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他注释并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使其具有更明鲜的唯物主义倾向。他认为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还认为运动是永恒不断的。并说,“真主和自然界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阿维罗依的带有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倾向的思想在欧洲传播时,被基督教正统派视为异端邪说,遭到了以托马斯为代表的正统经院哲学家的猛烈攻击。但也得到了一部分经院哲学家的拥护,他们利用阿维罗依主义学说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且比阿维罗依主义更激进,形成了“拉丁阿维罗依主义”。它们的活动中心是巴黎大学,其著名领袖是布拉邦 特的西格尔。 西格尔(约一二三五—一一二八二)生于荷兰,曾任巴 ==========第64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59 黎大学教授,他因宣传阿维罗依主义,积极地同托马斯·阿奎那进行斗争。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监狱中。 他发展了阿维罗依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自然是永恒的,·因而它不是上帝创造的。他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是一致的,个人的灵魂要随肉体而灭亡,反对灵魂不死和来世生活,否认有天堂和地狱。他把物质和形式看成是不可分的,没有形式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和形式只能在概念中加以区别,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区别的。 农民和市民的“异教”思想是中世纪同宗教唯心主义斗争的主要武器,是唯物主义路线的代表。农民的反抗斗争,大大动摇了封建阶级的统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产生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为新的资本主义关系逐渐形成淮备了条件。 第二节 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 在农民、城市平民的大规模起义斗争的冲击下,欧洲封建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促使经院哲学内部的斗争更加尖锐和突出。唯名论和唯实论就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两个思想派别。唯实论是正统派,唯名论是非正统派,这两种思想派别的斗争,虽然是经院哲学内部的斗争,并且以抽象的烦琐的形式出现,但实质上,却反映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 ==========第65页========== 60 欧洲哲学简史 一、唯名论和唯实论斗争的焦点 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最初是围绕对亚里土多德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的理解而展开的。唯实论认为:一般是存在于事物之先或存在于事物之中的某种精神实在。唯名论则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是单独的个别事物,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概念只不过是用来表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是称呼事物的名称。唯实论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是:安瑟伦,后期有托马斯·阿奎那,唯名论前期的主要代表是:洛色林 (-O五Oーーーーニ五)、阿伯拉尔(一O七九一一一 四二),后期有罗吉尔·培根(约一二一四一一二九四)、约翰·邓斯·司各脱(约一二六五一一三○八)、威廉·奥卡姆(约一三○○一一一三四九)。两派的斗争相当激烈,不仅有观点上的激烈争论,而且形成了两个实际的党派,这一斗争一直延续到经院哲学的瓦解。 唯实论者反对个体的实在性,主张只有共相、一般才有实在性。它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据的原型,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如安瑟伦认为,愈是一般的愈是实在,愈完善。上帝观念最普遍,因此,上帝最实在最完普。而托马斯·阿奎那还反对把一般仅仅看作在实在事物之先的独立存在,而主张一般在个体之先作为上帝创造世界的原型而存在于上帝的理性之中,也在个别事物之内作为个体的“本质”存在,同时还经过理性的抽象作为概念而存在于人的思想之中。但对于唯实论者来说,一般总是有其绝对的自身的独立存在,即使是在个别事物之中,它也还是一种独立存在。归 ==========第66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61 根到底,唯实论者总是认为:个别是被创造的,不实在的。 唯名论者正好相反。他们都坚持个别事物的实在性,否认一般是一种实在的东西。他们从这一点上尖锐地驳斥了唯实论的观点。如洛色林在反对唯实论的观点时指出:个别事物才真实存在,“一般概念是词,此外什么也不是”。又说:“人类不是实在,而只是记号、词、名称”。这意思也就是说,只有可以感党到的个别的人才是真实存在,作为一般概念的人则是名词,不是真实存在。他甚至提出,一般概念只是声音,“空气的振动”。认为离开具体事物,就无所谓一般概念。洛色林肯定个别事物的客观存在,当然是正确的,不过,他否定一般概念的客观内容是错误的。为了反对当时的唯实论,阿伯拉尔在早期的主张中还追随着他的老师洛色林。后来他脱离了洛色林对一般的粗糙的解释,把一般解释为不是声音,而是词。 到十三世纪末和十四世纪初,后期的唯名论者直接同托马斯进行了斗争。作为经院哲学家,他们没有完全抛弃神学和信仰。但从他们身上已开始明显表现出新世界观的发展趋势。 他们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在经院哲学统治下,首先公开提出了面向自然、注重实验、依靠经验的要求。罗吉尔·培根强调经验知识的重要,并攻击了经院哲学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和由此造成的对实证科学的无知。他把权威比作束缚人们认识的一条绳索,号召人们应该通过实验去认识事物。他提出“没有实验,什么东西也不能令人满意的得到了解”。奥 ==========第67页========== 62 欧洲哲学简史 卡姆提出了具有明显唯物主义性质的感觉论思想,他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感觉就是对于个别客体的认识,它是由个别客体在我们的感觉能力中所产生的作用。邓斯·司各脱坚决认为物质的实体本身就是个体性的,个体性和实在性是同一的。他并且把个体看作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本质,这种能动性主要来源于它的形式,而非上帝的作用。他们都强调质料和形式的统一,反对把二者割裂。奥卡姆主张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清除经院哲学家强加于个体上的神秘的“本质”、“形式”、“隐秘的质”之类的赘物。这个勇敢的原则被称为“奥卡姆剃刀”。特别有意义的是,他还把质料和广延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广延性的原始质料是不可能的,因为质料若不具有相互分离的各部分,就不能存在。但这和说质料是有广延的、有数量的和可量度的(有大小)…是一致的”。这种认识否定了质料的抽象的神秘性质,预示了对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理解的倾向。邓斯·司各脱还进一步试图用物质来说明观念现象,提出过“物质能不能思维?”的问题,这正象马克思所指出的“唯物主义是大不列顺的天生的产儿。大不列颠的经院哲学家邓斯·司各脱就曾经问过自己:‘物质能不能思维?’”“为了使这种奇迹能够实现,他求助于上帝的万能,即迫使神学本身来宣扬唯物主义。”①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他们虽然是属于经院哲学家,但其根本思想恰恰是和经院哲学对立的。唯名论成为近代唯物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 ==========第68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63 主义哲学的思想先驱。 二、唯名论和唯实论斗争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 唯名论和唯实论斗争从表面看来,似乎无甚重大意义,但实际上正是在这里隐藏着关于哲学根本问题的分歧。在欧洲中世纪,由于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公开提出哲学根本问题来争论。但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人们总是回避不了的。只要有阶级对立的存在,在哲学上就必然要反映为两条路线的斗争。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根本问题在中世纪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当然无论唯实论还是唯名论,都形而上学地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联系。唯实论观点把一般与具体事物加以割裂,并把一般看作客观的独立存在的纯粹观念性的东西,从而把它看作世界的本原。他们否认个别事物的实在性,也就是否认物质世界的实在性,把物质世界看作第二性的东西,是地道的唯心主义。唯名论肯定个体的实在性,否认一般是独立的存在,他们把一般看作只是从个别事物中经过抽象而形成的概念,承认个体先于一般而存在,这包含着承认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关于它的概念是第 二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倾向。因此马克思说:“唯名论是英国唯物主义者理论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一般说来它是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①列宁也曾指出:“中世纪唯名论者同实在论者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第163页。 ==========第69页========== 64 欧洲哲学简史 处”。①这就是说: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包含着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但中世纪的一切唯名论者都还是经院哲学家,从根本上来说,他们都没有跳出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他们并不构成一条独立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这场斗争在当时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和当时进步力量反对基督教的独断专横以及反对神学教条的斗争密切联系着。唯实论是直接维护教会权威和论证教条的理论,它是基督教一切正统教条的理论基础,也是罗马天主教会乃至西欧封建统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唯名论的观点,则严重地动摇了封建教会的统治。洛色林就从唯名论观点得出了否认“原罪说”、“三位一体”等教条的结论。他论证说,如果实在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圣三位就不能是一体的,而应当是三个上帝。如果说个别事物才是实在的,则所谓“原罪”也只能是一个虚名,只有个别人,个别行为的具体罪恶或过失才是真实的。这就直接否定了基督教教条的权威。 唯实论的观点特别适合于罗马天主教会作为世界的统治和封建等级制作辩护。唯实论认为一般或普遍高于个别,比个别更实在,愈普遍的东西就愈高,愈实在。依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存在的等级阶梯。就整个世界而言,罗马天主教会是世界性的,比各国各地的教会更普遍,因而更高,更有权威。同样,罗马天主教会对于各国的世俗政权也是普通对个别的关系,应当将世俗政权置于罗马教皇的最 ①列宁,《又一次消灭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0卷,第 185页。 ==========第70页========== 第二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66 高权威的统辖之下。 唯名论只承认个别,不承认一般,这种观点如果认真加以贯彻,侧不可避免地要跟正统教条、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教权至上的思想等等发生抵触。许多唯名论者在政治上倾向于加强本国的王权,参加过反对罗马教皇的斗争,有的市民异端运动同唯名论思潮有联系,由此可以看出唯名论在中世纪所具有的实际的社会意义。 但是必须看到这个争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神学争论形式提出来的,争论也始终是在神学范围内进行的。唯名论作为反对派,也还不能避免经院哲学固有的神学观点和经院习气,就争论的问题本身来看,唯名论观点比较接近真理,但他们不能正确解决一般与个别的矛盾统 一关系。他们不懂得普遍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普遍性质和真实性质的反映,他们不了解个别事物并不是和一般性质分开的,而是包含着一般性质。所以他们没能得出唯物主义结论,给后来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留下了后路。 6 ==========第71页========== 66 第三章 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公元十四世纪末到十六世纪末之间,欧洲社会处于激烈的大动荡之中。反封建、反宗教的革命风暴席卷整个欧洲。 一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猛烈地冲击着欧洲封建制度,持续很久的封建统治已开始走向全面的崩溃。资本主义在很多较发达的国家里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这一时期,人们沿袭了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说法,称做“文艺复兴”时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发生的新的文化革命(“文艺复兴”)运动而得名的。毛主席指出:“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它们服务的。”①“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适应当时新的经济、政治的需要并为之服务的反封建的文化革命。 十四世纪末,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首先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到十五世纪下半叶,西欧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从市民等级中形成起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贸易迅速发展,原料来源和市场范围急待扩大和开辟。沉醉于黄金美梦中的欧洲州新兴资产阶级,把贪婪的目光 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659页。 ==========第72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67 射向早已向往的世界东方,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富饶的国家。为避免当时东西方陆路通商所遭遇的自然的、人为的障碍和缩短往返的时间,寻找捷便的途径迫在眉睫。这一时期发达的航海业、造船业及其他生产技术,还有早已传入欧洲的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为远渡重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因此,疯狂追求财富的新兴商人冒险远航,在西欧风行 一时。从十五世纪起,二百多年内,许多新兴资产阶级的冒险家向茫茫大海做了多次远航。与此同时,他们开始了残酷的殖民掠夺。 一四九二年,西班牙王国资助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结果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在葡萄牙王国组织下,一四九 七年,达·伽马发现绕过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一五 一七年,麦哲伦破天荒第一次实现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等等,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 地理大发现和掠夺殖民地的结果,商业、工业、航海业空前繁荣,使行会手工业经营方式再也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因而被工场手工业所代替。恩格斯说:“I旧的orbis terrarum的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的急剧发展,尤其是由于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大量金银和其他财富,并促进了生产和科学发展,使资产阶级饱尝了人间生活的欢乐。因此,新兴资产阶级真正感到人不是没有力量的。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这时候也发现了人,在这种情况下,对“天国生活”、禁欲主义、经院哲学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7页。 ==========第73页========== 68 欧洲哲学简史 的信念在新兴资产阶级心目中发生了动摇,崩攒着的封建杜会里所产生的革命因素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农民阶级、城市平民和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阶级斗争。许多重大社会改革的任务摆在资产阶级面前;挣脱封建枷锁,获得个性解放和自由,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横霸,拾高世俗政权的地位,废除教会名目繁多的盘剥,建立有利于资本积累的廉价教会,打击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开拓经验科学发展的道路等等。因此发生了个性解放、自然科学解放、宗教改革等等反对教会和宗教神学世界观斗争的浪潮。“文艺复兴”运动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后来逐渐波及到西班牙、法国、德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在资产者和贵族格斗方兴时,破产的农民和无产阶级的先驱也掀起了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浪潮,在法国,继十四世纪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的起义之后,十五世纪初又爆发了以卡波胥为首的巴黎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反对封建压迫的起义。在英国,一三八一年瓦特•泰勒领导了伟大的农民战争。尔后,于一四五○年又发生了杰克·凯德的农民起义。在德国,一五二五年以托马斯•闵采尔等为领袖掀起了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反封建运动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恩格斯关于德国农民战争的这样一段话,对当时欧洲各国具有普遍的意义:“当市民和贵族还在互相格斗时,德国农民战争却预言式地提示了未来的阶级斗争,因为德国农民战争不仅把起义的农民引上了舞台一这已经不是什么新的事情了,而且在农民之后,把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也引上了舞台,他们手里拿着红旗,口里喊着财产公 ==========第74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69 有的要求。”①伴随着这种反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产生了相应的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理论。 资本主义关系形成的过程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实质就在于它为资本主义生产创立两个必备的条件:第一、在少数人手里迅速集中和积累大量货币,并把它转化为剥削他人劳动的资本,第二、使千百万劳动者脱离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的”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此,资产阶级以各种方式最卑鄙最残酷地剥夺农民、手工业者和殖民地人民。资产阶级化了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丧心病狂地剥夺本国劳动人民,赶走农民,把他们的家园变为收场。他们贩卖黑奴,抢劫、奴役和屠杀殖民地人民。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史,指出:“对他们的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②被剥夺者的反抗运动汇成了另一股斗争的巨流。 “文艺复兴”运动中,新兴资产阶级的锋芒所向,首先是指向罗马天主教会及其宗教神学的封建主义世界观。“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单纯恢复古代文化的运动,而是以古代文化为前提,创立适合于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但是如果把“文艺复兴”仅仅了解为这样一个内容,还远远不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第783页。 ==========第75页========== 70 欧洲哲学简史 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①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这个时代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变革的时代。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代替封建生产方式,在政治上,建立了现代资产阶级由之发展起来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在这些前提下,除了所发生的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外,自然科学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此外,不可忽视的就是随着农民登上政治舞台之后,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也登上了政治舞台,要求自身的解放。自一三七八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雇佣工人反对压迫剥削的斗争—一梳毛工人大起义以后,西欧各国工人反抗压迫剥削,要求自身解放的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只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当时工人在政治上还不成熟,没有组成为无产阶级,不能将斗争引向决定性的胜利。 恩格斯概括了当时暴风骤雨般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时,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②他们吹响了反封建、反宗教黑暗势力的号角。恩格斯说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③他们虽然遭到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6页。 ② 同上书,第7页。 ③同上书,第8页。 ==========第76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挥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71 了反动势力的迫害、监禁或火刑,但是,依然继续战斗。 第 节 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到处充满了复杂的斗争。各个派别竞相活动,各种思潮流行于社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是当时欧洲社会的两股主要思潮。这两股思潮在不同程度上批判了反动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 一、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他们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它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内容和指导思想。当时的一批思想文化代表人物也因此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 一词的涵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与中世纪宗教神学不同,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指贯穿于资产阶级新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他们看一切问题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他们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这是他们文化活动的共同的根本思想。 人文主义者的主要代表有:意大利的皮埃特洛·彭波那齐、列奥纳多·达•芬奇,荷兰的爱拉斯谟,法国的米谢尔· ==========第77页========== 72 欧洲哲学简史 德·蒙台涅。 (1)以“人权”反对“神权” “人权”与“神权”的斗争是这个时期思想文化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主要内容。人文主义提俱“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 具体地说这个斗争,大致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第一、人文主义肯定现实人生的意义,要求个性自由,提倡个性解放,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反对宗教桎楷,反对天主教宣扬的禁欲主义和来世生活。提出“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的口号,来为资产阶级的企业活动和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建立进行辩护。 天主教为了统治人民,宣扬什么现实世界是“烦恼和苦难的场所”,现实人生毫无意义,它让人们面向彼岸世界, 一心向往天国、来世的幸福等等神学的说教。人文主义者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文艺形式,竭力证明:“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生的自由”,是“人性”的要求,·痛斥僧侣们宣扬的禁欲主义,是违反“人性”的,是绝顶的伪善。僧侣们要别人蔑视地上的财富,而他们自己却占有大片地产,侵吞别人的财物,他们宜扬“肉体是灵魏的监狱”,劝诫别人要抑制贪欲,而他们自已却贪得无厌,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人文主义者无情地抨击这种伪善,并以此证明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享乐生活是天经地义的。 当然,人文主义者所要求的“个人自由”,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买卖自由、剥削自由和财产自由的别名而已,他们所宜扬的“个人幸福”,其实是用资产阶级公开的纵欲主义, ==========第78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73 去反对封建阶级不公开的纵欲主义。这样的“自由”和“幸福”,当然是以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破产和痛苦为前提的。 第二、人文主义者非常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相信人力的伟大、歌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反对抬高神的观念,以人性反对神性。他们认为,天造万物,也造了人,人与草木、禽兽的不同,就在于有“理性”,即真正的“人性”。人并非天生有罪,就可以通过研究自我,探索自然和社会来发展“理性”,求得“自由”和“幸福”,而不必对上帝和教会卑躬屈膝。人文主义者就这样鼓吹“人”的独立地位,反对和缩小“神”的绝对权力。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只是表明了资产阶级在封建制度的范围内要竭力扩张自己的财富和争琅政治上的权力,向封建主阶级作一番争雄竞胜的斗争。但他们却把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主人一劳动人民诬蔑为“缺乏理性”的“无知群氓”,而排斥在“价值”和“尊严”之外。 (2)以唯物主义恩想反对神学唯心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人文主义者还以强烈的唯物主义观点同经院哲学和宋教神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极力攻击宗教的虚伪性、教会的反动性和经院哲学对人的思想的束缚,揭露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腐败,说经院哲学家的论点只是 一些混乱不堪、彼此矛盾的“谎离”和“诡辩”,都是违反人的理性的。其中没有确实可靠的东西。爱拉斯漠曾尖刻地讽刺那些经院哲学家,只会空谈什么“没有质料的形式”、“共相”、“本体”等等,“实际上他们一无所知,却自以为无所不知,他们甚至连自已也不认识。”这个时期具有人 ==========第79页========== 74 欧洲哲学简史 文主义思想的人文主义者,到处宣传唯物论和唯物论的反映论以及科学必须建立在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上等等进步的思想,与经院哲学相对抗。意大利著名的大画家、杰出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着,自然界一切现象是服从客观的必然性的规律,而不是服从于神的意志。他说:“必然性是自然界的教师和养育者。必然性是自然的主题和发明家。”关于知识来源的问题,他说:“我们的一切认识,都是从感党开始的”。他主张“画家的头脑应该象一面镜子,镜子能反映对面物的形状和颜色,在镜子对面有多少物体,镜子里面就能反映出多少形象来。但是,人的感党器官和镜子还有多少不同,人将感觉保留下来,而镜子不能。”这样,他已经表达了唯物论反映论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我们的认识必须“从经验出发,并通过经验去探索原因”,通过经验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发现事物的必然规律,这就是科学的任务。他认为只有通过经验,通过科学实验得来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真理。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蒙台涅还写了很多论文反对封建等级束缚和宗教压迫,坚持个人的理想,崇拜自然界,相信自然界,并号召人们遵守自然界的指示。他仇恨所有的独断的和先天的认识论,主张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事实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方法。这些可贵的思想对近代先进思想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人文主义者提倡以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以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个性解放,以反对宗教桎楷,提倡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提倡以知识反对蒙昧主义。他们继承 ==========第80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75 了沉睡已久的古代文化遗产,动摇了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禁锢人心的封建愚昧,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当然,人文主义者的哲学思想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没有摆脱宗教的形式,没有形成完整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还存在着“双重真理”(主张真理有两种不同的来源,一种是从感官、从经验得来的真理,一种是从神的启示,从信仰中得来的真理,二者互不相干,同时并存,这叫双重真理),“二元论”(主张世界上有两个互不依赖的本原,即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这叫二元论)以及泛神论的思想。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人权、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都不是超阶级的,而是资产阶级的人权,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他们对所谓人力的歌颂,实际上是对少数资产阶级和所谓英雄豪杰们的歌颂。至于创造世界历史的亿万劳动人民,既没有被他们“发现”,更没有被他们所“肯定”。这充分地暴露出他们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他们所追求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所谓“个性自由”,不过是资产阶级任意剥削和掠夺的自由。当时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血淋淋的事实,直接戳穿了这种抽象的人性自由的虚伪性。 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是以超阶级的“人性论”作为理论基础的。但是,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①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们拿起“人性论”这个武器, 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 第827页。 ==========第81页========== 76 欧洲哲学简史 正是要求把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即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疯狂的占有欲,统统宣布为“上帝”赋予的“普遍人性”,从而掩盖了阶级斗争的实质,掩盖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按照他们的观点,资产阶级自私自利,残酷剥削人民是合乎人的“自然本性”,劳动人民反对剥削、消灭私有制,似乎都是违反人的“自然本性”.了。 因此,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作用,无论是全盘否定,还是全盘肯定都是不正确的。 苏修叛徒集团及其御用文人,大肆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人性论”,极力美化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把它说成是“全民”的,无所不包的思潮,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闵采尔同资产阶级思想代表人物硬扯在一起,抹煞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他们的目的就是用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来篡改马列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把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融化到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中去。他们把共产主义歪曲为“人道主义的最高体现”,是“人性的胜利。”为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制造理论根据。叛徒林彪步新老修正主义者的后尘,极力美化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把它同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相提并论,大肆兜售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对抗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攻击党内两条路线斗争,把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作为他们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复辟资本主义反革命政变纲领的理论基础。 ==========第82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77 二、宗教改革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指出:“所有这些等级把全民集结成(当然只是很费劲地而且勉强地)三大营垒,即天主散派或反动派,路德式的市民改良派,革命派。”①新兴的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村的广大农民同反动的封建主、贵族和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农民和无产阶级先驱者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时期还居于次要的地位。 城乡的广大劳苦群众和新兴的资产阶级日益不能忍受封建主、教会的压迫与剥削,掀起了反封建统治的革命浪潮。这个时期是大规模人民革命运动的时代,是反封建制度的群众起义时代。在这个时期反封建运动中有两股巨流。 (1)广大的农民群众和手工业者的运动,(2)无产阶级先驱者的运动。这两股巨流经常相互交错在一起。这种行动最初便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德国的大规模农民运动。 早在十四世纪,反映新兴工商业阶层要求的各种天主教会的反对派就开始活跃起来。十五世纪初,在捷克有胡斯(约一三六九一一四一五)发起的同争取民族解放相结合的宗教改革运动。到了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终于汇成席卷欧洲的汹涌潮流。阶级矛盾急剧激化的德国成为这个运动的爆 ①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 卷,第399页。 ==========第83页========== 78 欧洲哲学简史 发点。马丁·路德是它的最先发起者。 马丁・路德(一四八三一一五四六)是大学神学教授,是德国市民宗教改革的领袖。路德对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专横深感不满。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出了宗教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一个服从本国世俗政权的“廉价的教会”。他在发动宗教改革的第一个文件《九十五条论纲》中揭露了教会僧侣们的虚伪和腐朽,反对教会利用“赎罪券”骗取民财。他认为,人人都要相信自己的理性,凭自己的理性信仰上帝,就可以得到自由,教会不能加以千涉。他主张建立新教教会。在路德的号召下,宗教改革的浪潮日益高涨。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的目的,不过是建立一个适合于资产阶级利益和需要的宗教而已,对此,马克思作了深刻的评价:“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成。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①因此,当农民和城市平民把宗教改革运动进而发展为反封建革命战争时,路德就出卖了人民,转而与封建势力联合起来,镇压人民。 托马斯·闵采尔(约一四九○-一五二五)曾任德国芝维考城的神父,是农民革命的领袖和思想家。随着人民群众反天主教会运动的发展,他的宗教改革观点更加革命化 ①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1卷,第461页。 ==========第84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79 了。 闵采尔起初赞同路德的主张,但随着运动的发展,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力量,坚决与路德分道扬镳。他斥责路德的宗教改革是“不彻底的宗教改革”。他认为,改革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套新的教义和宗教仪式,而是要宣告和实行根本的社会政治变革。他猛烈地攻击基督教的陈腐教条,否认圣经是唯一的、无误的启示,甚至认为“基督教也曾和我们一样的是人。”他指出,那些训诫别人“勿盗窃”的王公贵族老爷们,正是盗窃的主犯。认为要恢复对上帝的真实信仰,就必须消灭一切私有财产,“不能既事奉神,又事奉财”。他的宗教观点接近无神论,他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的利益。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① 闵采尔号召人民同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作坚决的斗争,并拒绝同剥削者作任何的妥协,决心把封建主和富人当成“旧瓦罐”那样捣毁掉。在他的号召下,一五二五年德国爆发了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它给封建主及教会以最有力的打击。闵采尔领导的军队除农民外,还有矿工、雇工和其他劳动者。他在英霍森成立了民主政府,要求立即在地上建立“天国”。“闵采尔所了解的天国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没有阶级差 ①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588页。 ==========第85页========== 80 欧洲哲学简史 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和社会成员作对的国家政权的一种社会而已。”①在这个社会中,“一切工作一切财产都要共同分配,最完全的平等必须实行。”®这就是他提出的实现空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纲领。他的这个纲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是对当时平民中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预见。”③“自闵采尔以后,在每一次的民众大骚乱中都出现这种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直到它渐渐与现代无产阶级运动合流为止。”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反封建的群众运动,都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这是因为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任何新的思想在刚刚出现的时候,总是不容易同旧思想一下子彻底决裂的。从阶级根源上分析,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采取宗教改革斗争形式,是资产阶级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的。而农民和城市平民不能摆脱宗教的形式,是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落后性和无产阶级先驱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 第二节早期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已孕育着自身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文艺复兴时期已经有少 ①②③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7卷,第414页。 ④ 同上书,第405页。 ==========第86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81 数先进的思想家由批判、揭露剥削制度进而批判了剥削制度本身,也批判了刚刚产生的资本主义剥削的罪恶本质。他们从已经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看到财产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而主张取消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他们提出了希望有一个根本废除私有财产、人人从事有益杜会的劳动,个个能过幸福生活的理想社会的思想,这就是早期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除了闵采尔所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外,还有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托马斯·莫尔(一四七八一一五三五)是一个法官的儿子,他在牛津大学受过教育。曾在伦敦当过律师,一五○ 四年被选入议会,在议会中他反对亨利七世横征暴敛。亨利 八世在位时,一五二九年被任命为内阁大臣,由于在教会政策问题上和国王的意见发生分歧,他便辞去了一切职务,一 五三四年被捕入狱,一五三五年被判处死刑。他的名著《乌托邦》,是一部空想共产主义的代表作。 当时英国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由此引起的贫富对立也比较明显。地主资本家为了满足发展毛纺织业所需要的日益增多的羊毛供应,进行了野蛮的“圈地”运动,将用暴力霸占的良田变成牧场,迫使农民背井离乡。莫尔攻击了这种由“圈地”运动带来的灾难,他说:绵羊本来是那样的驯服,“现在变得这样贪婪和野蛮,甚至要吃人了。”莫尔认为,产生这种“羊吃人”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它使财产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贫困不堪。他揭露国家完全是富人为了压迫穷人而制定的 ==========第87页========== 82 欧洲哲学简史 阴谋。他说,因“圈地”而破产的穷苦农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而那些穷奢极欲的寄生虫却日益发财。他认为社会上 一切灾难、不平等和罪恶都是由私有制度造成的,只有废除私有制,才有人类的幸福。 莫尔在《乌邦》一书中,描绘他所幻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方案。他设想在“乌托邦”那里没有私有制,没有穷富之分,没有寄生现象,人人都参加劳动,人们定期轮流从事工业和农业生产,一切生产所得,都送到公共仓库里去,合理分配。他认为,这样一来,城乡差别和工农业差别也就没有了。所有公务人员都经过民主方式选举,有的每年选一次。这些关于未来社会的猜测和预料,反映了早期无产者要求的崭新的社会思想。但是,在莫尔的“乌托邦”里,还存在奴隶和宗教,这反映了莫尔思想中的落后因素。 托马斯·康帕内拉(一五六八一一六三九)出生于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亚,少年时代就对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在修道院里努力学习哲学。一五九一年,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感官哲学》出版问世。由于康帕内拉有自由思想,宣传了新哲学和自由科学,多次受到宗教法庭的审判。他热爱祖国,曾于一五九九年领导了反西班牙统治的卡拉布里亚起义。因此,他被捕入狱,在牢狱中渡过了二十七年。但是,无论是多年监禁或严刑拷打,都不能摧毁他宣传美好社会制度的意志和决心。他写道:“我生下来就是为了打倒邪恶、诡辩、伪善、暴虐无道”。康帕内拉抨击了僵死的经院哲学,反对蒙味主义,主张科学自由。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具有重大意义,是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基础。一六 ==========第88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83 ○二年,康帕内拉在狱中完成了《太阳城》这部空想共产主义的名著,但直到一六二三年才出版。他在《太阳城》里描绘了一幅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个体家庭的理想社会的图画。这个社会的基础就是崇高的普遍劳动,在这个社会组织中,每人只要做四小时的工作。《太阳城》的目的就是使它的居民享受人间幸福以及发展文化。但是,他不了解私有制产生根源,有时把自私自利归之于人们的无知,有时还相信占星术之类的迷信思想,这些说明了他的局限性。 莫尔和康帕内拉的思想只是一种空想。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不知道如何达到这种理想社会的途径。但是,他们批判私有制,主张公有制,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来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第三节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反对神学唯心主义的斗争 十五一十六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也大踏步地成长起来了。这个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下,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纺织、钟表、治金、染色、酿酒等工业的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观察的事实材料和实验手段,这就使有系统的实验科学第一次成为可能。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作为技术的理论基 ==========第89页========== 84 欧洲哲学简史 础。因而近代自然科学在斗争中诞生了。从此,科学冲破了信仰的束缚,摆脱了神学的奴仆地位,获得了独立。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使资产阶级唯物主义思想家得到了有力的根据,从而更加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并捍卫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宗教教会和僧侣极端仇视近代自然科学,疯狂迫害自然科学革新家,扼杀新思想的发展。这样,自然科学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权利同封建教会、宗教神学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宗教疯狂地迫害是徒劳的。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力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 同时,这个斗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是一场反对经院哲学和发展科学的生死斗争,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统治的革命斗争。站在这个革命斗争最前哨的,就是哥白尼、布鲁诺等人。 哥白尼(一四七三一一五四三)波兰天文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太阳中心说(地动说),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在当时是一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大事件。它推翻了千年来一直被教会奉为权威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在哥白尼以前,关于宇宙中心的问题的争论已持续了两千年,到公元二世纪,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依次围绕地球旋转,并系统地提出了地球中心说。由于托勒密的这个学说能够为宗教的上帝创世说服务,所以一千多年来一直被经院哲学家定 ==========第90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85 为神学的教条。 哥白尼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关于宇宙中心的理论,详细总结了人民群众实践的成果,通过对长期观测到的现象的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证明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并和其它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宇宙的中心是太阳,不是地球。他用大量的科学材料,有力地批判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指出托勒密的错误在于把现象与本质混为一团,把假象当作真实。为什么地球在运动,而地球上的人感党不到,却感觉是太阳和其它星球在围绕地球运动?哥白尼说,这种情形如同我们坐在行进中的船上,往往感觉不到船在前进,而感到是两岸上的东西在向后移动,实际上,是船在前进,两岸的东西并没有向后退一样,同样,我们感觉太阳围绕地球转是一种假象,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才是真实。当然,哥白尼并不否认感觉经验,而只是指出单纯的感觉经验有时会带来错误的认识,他告诉人们,要想认识客观事物的真实规律,就必须对感党经验加以分析比较,进行科学研究,这样才能不为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去认识它的本质。哥白尼的这个思想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哥白尼将他的发现写成《天体运行论》一书,由于他知道这个学说会触犯宗教教条,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教会的严酷迫害,因而直到他逝世前夕才敢把这本书公诸于世。 《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巨大的革命影响,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戚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 ==========第91页========== 86 欧洲哲学简史 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①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说”,引起了天主教的仇视,他们说地动说是个“胡说异端”,立即焚毁了哥白尼的科学著作,但是,教会的反动行径并没有中止这个学说的广泛传播。最后连罗马教皇也不得不取消他的禁令,以至于承认哥白尼的革命学说。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同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它使人类第 一次认识了太阳系的真实面貌,从而揭开了近代天文学和宇宙观的革命序幕。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提出和《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宣布了自然科学的独立,从此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的长期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反宗教的行列,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写下了壮丽的一页。 哥白尼学说致命地打击了神学世界观。给唯物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提供了科学的根据,当然,他的学说有不少的缺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认了宇宙物质的无限性,并且认为太阳是不运动的,因此,仍然不能彻底摆脱形而上学的羁绊。 乔尔丹·布鲁诺(一五四八ーー六00)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他是一个反封建的坚强战士,是个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十岁的时候,贫穷的父亲不得不把他送到修道院去。但是,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布鲁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8页。 ==========第92页========== 第三常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哲学上两杀路线的斗争87 诺并没有成为宗教的信奉者和维护者。相反,他越来越认识到宗教的虚伪性、教会的反动性和经院哲学对人的思想的束缚,成为一名反对教会、反对宗教、反对经院哲学的坚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因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原理,被教会反动势力革除教籍。他不得不逃出意大利,到了瑞士和法国,后又展转于英、德等国。在国外十五年间,他不断受到各国教会反动势力的迫害,然而他宣传哥白尼学说,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斗争从没停息。晚年(一五九一)怀念祖国的布鲁诺被骗回国,落到宗教裁判所的手中。八年狱中的生活,他受尽了严刑拷打和折磨。但是,他并没有向教会屈服。一 六○○年二月十七日宗教裁判所作了所谓“不流血的任意处理”的判决。他却毫不在乎地说道:“你这样恐怖地宣读对我的判决,然而我却没有听到”,“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感到恐惧”。由于他不肯放弃自己的信念,罗马教廷将他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的十字架上,他在临刑时喊着:“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布鲁诺是一位坚持真理至死不屈的反封建的革命战士。 布鲁诺在他的著作《原因、本原和统一》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哲学体系。他的整个哲学思想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关于宇宙的无限和统一性问题,关于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关于万物产生的原因问题等。布鲁诺依据哥白尼学说在同天主教会所宣传的“地球中心说”的斗争中,克服了哥白尼学说的重大缺陷,提出了字宙是无限的和统一的思想。 ==========第93页========== 88 欧洲哲学简史· 布鲁诺认为,太阳只是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体系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限的大”,在宇宙间象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有无数个。他认为恒星都是同太阳一样灼热而巨大的天体,只是离我们太远,因此看起来没有太阳那么大,那么亮。在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尚未发现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宇宙有统一的法则,但是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他指出无限的宇宙是永恒的,它不是谁创造的,也不可能被消灭。它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布鲁诺还尖锐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有限论和单纯直觉的经验论,他在书中写到:“真理决不存在于感觉之中”,“谁要因为感官不能理解也不能看到一个事物就否认它的存在,他必然也要否认自己的存在。”布鲁诺不但提出了字宙是无限的,而且论证了宇宙是物质的,他说:“至于无限空间,我们确实知道它适合于容纳物质,而且除物质之外再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了。”同时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宇宙是一”的思想。他指出,既然宇宙是无限的和永恒的,这就是说,没有任何东西存在于宇宙之外,除了我们所在的宇宙,没有别的宇宙,因此宇宙是唯一的。他认为从自然之外和自然之上去求神,只有神学家才那样做。真正的哲学家,要向自然中去求。这样,他便把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所宣扬的超自然力量的神、上帝的观点。但是,布鲁诺并不是一个彻底无神论者。他是一个泛神论者。按照他的观点来说:“神”不能在自然以外存在,“神”就是自然本身,他说:“要知道,那自然界不是别的,就是事物中的神”。 关于世界万物本原的问题,他认为质料和形式都是万物 ==========第94页========== 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89 的本原。他反对亚里土多德将质料和形式割裂开来,他指出形式和质料是不可分的,质料“自身中包含着形式”,他说质料是“自然事物的母亲”。 关于事物产生的原因问题,布鲁诺的观点是矛盾的。他 一方面承认事物产生的原因就是它自身,反对超自然的力量,另一方面,又认为“灵魂”·、“普遍理智”是使宇宙变化的一种能力,他认为万物具有灵魂和理智,这是物活论的观点。 布鲁诺提出一种和伊壁鸠鲁的唯物论相似的单子学说。他认为单子是统一的无限字宙或神的个体化的表现,单子不仅是分割的最终者,单纯极限的东西,而且是合成的起点,观察的出发点,存在的条件,是物质单位的概念。单子在质上是无限多样的,每个单子都有自己的形式,也就是它的灵魂,因此它具有内在的能动性。 在布鲁诺哲学中带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起出了对立统一的观点。例如,极大和极小是对立统一的,“生和死是对立统一”的,爱和恨是相反相成的,“对方的恨是对此方的爱”等等。布鲁诺认为,事物经过相互转化而形成对立面的一致,乃是世界的秘密的真正所在。他说:“谁要认识自然界的最大的秘密,就去观察和深思矛盾和对立的极大和极小吧。”但是,他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如他强调对立面的一致形成了整个宇宙和谐,他认为在无限的宇宙中,现实性和可能性没有区别,因此宇宙就整体而言是绝对圆满,不变不动的,这是明显的形而上学观点。 在认识论方面,布鲁诺抛弃了“两重真理”说,否认有 ==========第95页========== 90 欧洲哲学简史 超越理智和感觉的“信仰的真理”。他认为自然界是唯一的认识对象,而只有理性才能真正认识自然。他强调理性必须与自然对象相一致,认为“最好的”哲学应当是“最符合于自然的真理”的哲学。 总之,布鲁诺的哲学,还是属于十五一十六世纪刚刚兴起的市民资产阶级哲学的范围,表现出这个过渡时期新旧交替的特点。由于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限制,他的唯物主义观点是通过泛神论来表现的。他提出了唯物主义思想,同时又包含了一些过时和荒谬的东西。他看不到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不了解没有纯粹的空间,也没有离开空间而存在的物质,而只是把空间看成是物质的容器,这就表现了他把空间和物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倾向。但他的哲学主流还是唯物主义的,他的关于空间无限、物质世界无数的思想,把视野大大越出太阳系以外,比起哥白尼的学说,布鲁诺的哲学思想更进一步从根本上摧毁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更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更加针锋相对地把矛头指向中世纪的反动封建统治。他的哲学对近代唯物论哲学的形成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96页========== 91 第四章 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马克思指出:“虽然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①十六世纪末到 十八世纪初是西欧一些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当时,西欧一些先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甚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取得了支配地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封建地主、贵族、僧侣同广大群众、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十六世纪六、七十年代,尼德兰发生了反对西班牙反动统治和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北部各省由于有广大群众的促进和参加,一六○九年取得胜利,建立了欧洲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荷兰共和国。 十七世纪四十一一八十年代,英国爆发了更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经过反复斗争,终于挤上统治地位,与贵族建立了联合政权。 ①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 784页。 ==========第97页========== 92 欧洲哲学简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标志着欧洲近代历史的开始。马克思说一六四八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一七八九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意 ●●●●●● 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① 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法国落后于英国,但资本主义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即使更为落后的德国,资本主义也在发展着。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其中力学、天文学和数学的成就特别大,如牛顿力学就是代表。这主要是因为从十七世纪开始使用了机器、钟表、磨粉机等,这对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恩格斯说:“占首要地位的,必然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即关于地球上物体的和天体的力学,和它同时并且为它服务的,是数学方法的发现和完善化。”② 早期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在上述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一时期哲学上的斗争,主要的就是资产阶级近代唯物主义和科学同宗教神学、经院哲学的斗争。 当时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们都强调哲学要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服务,强调对自然的认识。他们对认识论和方法论都给予极大的注意。他们都推崇科学知识,反对盲目信仰,用唯物论的反映论,反对唯心论的先验论。因此,认识论问题成了当时哲学上斗争的最突出的问 ①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125页。 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9页。 ==========第98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93 题。这个时期,欧洲各主要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时在思想战线上不仪存在着劳动群众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而且在不同国家之间、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也进行着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的斗争,以及唯物论的反映论反对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斗争。当时,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近代唯物论冲破封建神学的迷雾,提供了新的科学根据。同时也向哲学提出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求哲学总结各门科学的新成就,制定新的认识和研究自然界的一般的思维方法,以促进科学进一步发展。英国哲学家,把当时自然科学中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方法加以绝对化,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意义,忽视理性的作用,从而陷入片面的经验论。而法国、荷兰、德国的哲学家则把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加以绝对化,夸大理性作用,贬低感性经验的作用,从而陷入片面的唯理论。因此,在西欧初期资产阶级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关于两种认识方法问题进行着尖锐复杂的斗争。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的核心是“私”字,他们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时,主要是从他们个人利益出发的,是为了发展他们的资本主义的生产。他们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也能站在人民一边,但那也是为了利用人民,欺骗人民,使人民为他们卖命。他们一刻也没有忘记剥削人民,提防人民造他们的反。并且常常和封建贵族进行妥协,一旦取得政权之后就立即镇压人民。所以即使资产阶级还处在革命的、进步的时候,他们也有局限性、软弱性和两面性。正因为这样,他们就不可能真正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他们的唯物 ==========第99页========== 94 欧洲哲学简史 主义思想就不可能十分彻底。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当然,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又是和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与特点分不开的。在当时,科学家们都把力学定律看作是包罗万象的普遍真理,企图用它来解释一切现象。把物质运动的多种形态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种思想方法也影响了当时的哲学家,这就使早期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必然要带有机械性的特点。 另外,当时自然科学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对已积累的大量材料进行解剖、分析和综合,分门别类地去认识,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但这种科学分析的方法也就包含着它的片面性。即常常只孤立地强调部分的、具体的分析,而忽视了全面的分析与综合,特别是忽视事物的复杂的有机的联系。于是人们便形成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多不是署做活的东西,而是看做死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① 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虽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但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相比,它是属于更高一级的阶段。因为古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8一19页。 ==========第100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95 代唯物主义“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①资产阶级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却要求把注意力放在说明构成自然现象的总画面的各个细节的分析上面。恩格斯指出:“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②就上述的意义来说,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优越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向前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基本形态。 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之所以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观上却是唯心主义的,正如毛主席所指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杜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一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③ 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同封建的思想体系、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虽然还不是彻底的,但对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及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 ①②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8页。 ③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260页。 ==========第101页========== 96 欧洲哲学简史 第一节 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英国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的斗争 英国的农奴制早在十四世纪末已日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不断成长。到十六世纪,英国手工工场有了迅速发展。这时毛织业在工业中已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十六世纪中期起,又兴起许多工业部门,如造纸、军工、造船等。英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是同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同对外贸易的扩大联系在一起的。英国从新大陆和新航路发现以来便成为欧洲同殖民地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中心。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和航海事业迅速地发展,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农业资本主义化的过程,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代替了封建行会手工业。英国的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贵族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从十五世纪末开始,持续进行了三百多年圈地运动。随着圈地运动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向各个方面渗透。同时,也使大批破产的手工业者,无家可归的自由民源源不断地流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英国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也起了变化。当时英国,由于纺织业比较发达,需要大量羊毛,因而许多贵族便经营起牧场来了,有的则办起农场或从事商业活动,有的甚至办起工场。这些贵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越来越和资产阶级一致。这类贵族、地主被称为“新贵族”。马克思说:英国“新的封建贵族则是他们自已的时代的儿子,对这一时代说来,货币是一切权力的权力。 ==========第102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未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97 因而,把耕地变为牧羊场就成了他们的口号。”①他们的习惯和意向与其说是封建的,倒不如说是资产阶级的。随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增长,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和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势力的斗争愈加激化。同时由于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不满于封建统治,举行了多次起义,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一六四 二年,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着“国民军”向国王政权发起进攻。由于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积极参加,革命力量终于击溃了国王军,并于一六四九年把国王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同时宣布成立共和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正如恩格斯指出:“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单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为了取得即便是那些在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这看来事实上就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一。”②恩格斯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创造历史的正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决不是克伦威尔之流的所谓英雄人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独占了。他们掌权后对高涨起来的人民群众运动表现出极大的恐惧和敌视,并把斗争的矛头转向人民群众。在一六 四九年春,以温斯坦莱为首的劳动群众,在伦敦西南的塞利郡,举起“真正平等派”的旗帜,他们集体掘土耕种,过着 ①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6页。 ②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335页。 ==========第103页========== 98 欧洲哲学简史 共同劳动共同衣食的生活,所以又称“掘土派”。他们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了斗争。后来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血腥镇压下去。一六五三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拥立他们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成立护国政府,废除共和制度,实行军事独裁,对人民实行镇压。一六五八年克伦威尔死去。不久,护国政府便崩溃,政权落到高级军官集团手中。由于护国政府推行军事独裁统治和多年的对外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时,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人民革命运动又高涨起来,新的内战一触即发。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图建立一个新政权,扼杀人民革命运动。同时,对于军官集团掌握政权也深怀戒心。因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希望寄托于已被推翻的旧王朝。一六六○年五月,国会通过迎立查理的议案。把查理二世迎回伦敦,英国出现了封建王朝复辟。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在国内公然恢复了封建专制统治,残酷的镇压革命力量,把资产阶级排除在政权之外,并妄图复活天主教,对外实行依附法国,损害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卖国政策。因此,引起了全国各阶层群众的不满,西南各郡人民举行起义,要求宗教自由,恢复国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凭借自已的实力,时时准备夺回政权,但它害怕人民的革命运动而甘心与封建贵族妥协。于一六八八年发动了 一次宫廷政变,把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威廉迎来,继任英国国王,称为威廉三世。从此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这次政变,虽然限制了王权,增加了国会的权力,使资 ==========第104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99 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了国家的真正掌权者,但是,许多中世纪以来的旧制度依然保留下来了,而且人民群众在政治地位上和经济生活上却根本没有得到改变。这次政变和一六四二年革命相比是无足轻重的。可是却被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称颂为“光荣革命”。对此,马克思非常深刻地指出:“‘光荣革命’把地主、资本家这些谋利者同奥伦治的威廉三世一起推上了统治地位。”①从此,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互相利用,并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人民群众。大资产阶级登上了统治宝座,建立了由辉格党(主要代表金融资本)和托利党(主要代表土地贵族)轮流执政的寡头政治。这时的英国资产阶级开始转向保守和反动。一方面,它与封建贵族妥协,反对人民群众,维护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它又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复辟。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和工人的自发斗争此起彼伏,给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 在英国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变化,随着阶级关系的演变,在哲学上也就逐步从唯物论转变为唯心论。英国唯物主义始祖培根的哲学是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相适应的,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是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时期相适应的,而洛克的哲学则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儿。但是经过一六八八年的政变,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开始反动,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由于资产阶级更加骇怕人民,一心想巩固自己的统 ①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 791页。 ==========第105页========== 100 欧洲哲学简史 治,所以必然要把宗教作为重要思想武器,疯狂地攻击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正是这 一时期开始走向反动的大资产阶级的思想表现。这清楚地证明哲学是有强烈的阶级性和党性的。唯物主义是为进步阶级服务的,而唯心主义哲学则是为反动阶级服务的。 一、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同 经院哲学的斗争 英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条件决定它成了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的发源地。正如恩格斯所说:“从十七世纪以来,全部现代唯物主义的发祥地正是英国。”①而马克思则早已经指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② 弗兰西斯・培根(一五六ーー 一六二六)是一个掌玺 大臣的儿子,他自己也曾担任过掌玺大臣和大法官,并得到了爵位。 (1)培根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思想家 培根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时期。那时,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革命正在酝酿和准备。培根的哲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从中世纪以来统治人们思想达一千多年的封建宗教神学 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第163页。 ==========第106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01 和经院哲学。他指责经院哲学象献身上帝的修女一样是不生育的,并着重探讨了知识的起源问题。这对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培根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一一君主国,在国家大事上应该依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反对只知过奢淫生活的贵族,希望君主限制自己的意志。培根提出了大不列颠的世界霸权思想,并为侵略战争辩护。他以恐惧和怀疑的态度对待人民,诬蔑人民群众是动乱的原因,但他又认为动乱的产生是由于饥饿和不满。同时他还主张,实行进步的经济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科学技术。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矛盾性。他主张在政治上、宗教上进行一定的改革,但只能是逐渐的。他还极力主张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工商业和发财致富,并大肆宣传资产阶级“勤奋起家”、“剥削有功”等谬论。 (2)培根的唯物主义思想 培根的唯物论哲学的出发点和前提,是承认客观的自然界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并且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他说:“在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东西…除掉个别物体按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纯个体的活动外,没有什么别的。但是在哲学里面,就是这种规律的研究、发展和解释,构成了知识与活动的基础。” 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就是认识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他在《新工具》一书中一开始就指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作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或在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过此,他既不知道什 ==========第107页========== 102 欧洲哲学简史 么,也不能做什么”。这说明培根把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看作是第一性的,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看作是第二性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他强调人的所知和所为不能超出自然的本身,并非是说人对自然无能为力,而是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同时,他认为知道了原因,就可以产生结果,亦就是“原因如果没有知道,结果也就不能产生”。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和力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知识,即是说,只有认识了自然,才能支配自然,才有了力量。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资产阶级口号:“知识就是力量。”这就是说,要去征服自然,作自然的主人就必须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当然这个口号有它的合理部分,即在当时具有反对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的进步作用。但是这个口号片面夸大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动作用,把它说成是社会生活中的决定力量,并把资产阶级看成是社会的“主人”,这显然是错误的。他根本不了解,只有以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才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决定力量。因而“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是“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是为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发财致富制造舆论的,它充分暴露了培根的资产阶级本性。 培根还继承了古代原子唯物论思想,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构成物质世界的是“微小分子”。他还认为在物质中有 一些简单性质,如光、重、冷、热等。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性质不同,数目很多,但又是有限的,不变的,是“基本的原素”。它们就象有限的字母,可以拼成无限的文字一 ==========第108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03 样,互相结合而产生出千差万别的事物。他还认为每一种事物性质的内部都包含有某种“形式”作为它的基础。形式即规律,它决定事物的性质。培根说:“有了一定的形式,一定的性质就必然跟着出现。” 培根承认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还由于承认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承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马克思指出:在培根那里“物质的原始形式是物质内部所固有的、活生生的、本质的力量,这些力量使物质获得个性,并造成各种特殊的差 ● 异。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①可见,他作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奠基人,还保留了古代自发辩证法的一些特点。 (3)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对“偶像”的批判培根认为要获得科学知识必须从经验出发,必须研究自然本身和事实本身。他说:“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他的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就是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他不止 一次地强调,人们的知识都来源于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强调人们的知识必须以经验和观察为依据。他说:“全部路程应当从感官原始知党开始”,“人们若非发狂, 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助于感觉”,“不应当在人类机智的小室中来追求科学。”认为知识的获得除了面对自然,面对事实以外,别无他法。他说:“人们如果不是意在料想猜度,而是在发现知识,不是意在造作幕仿,创造一个自己底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第163页。 ==========第109页========== 104 欧洲哲学简史 宇宙,而是在考察、分析这个世界底属性,那末他们样样事情,必须都要亲自到事实上去。这种劳苦,这种探求,这种世界的旅行,不是可以以任何天才,任何思维,任何辩论所代替的,就是人类底机智都聚集在一块亦是不能把它们代替了的。”他提出了必须亲自到事实上去,这一思想是很宝贵的。另外,他还指出:“感觉的表象,愈丰富,愈精确,那末一切事情进行起来就愈容易,愈顺利。”这也是很重要的思想。所以,马克思指出:在培根看来“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④ 培根认为要获得真正的科学的知识,必须扫除由经院哲学长期统治造成的妨碍科学知识发展的四种幻想和偏见。他把它们叫做四种“偶像”,即:“种族偶像”、“祠穴偶像”、“市场偶像”和“剧场偶像”。培根关于破除四种“偶像”的学说,是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种族偶像”是指普遍存在于人的天性之中的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不以宇宙的尺度为认识的根据,而是以人的尺度为认识的根据。由于这种偏见便使事物的性质受到歪曲。例如,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于是唯心论的目的论,就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目的的。 “洞穴偶像”是指由于每个人不同的天性所产生的一种个人偏见,这种偏见就等于处在自已的“洞穴”中“坐井观天”,看不到事物的真实面貌。 “市场偶像”是指由于语词上的混乱所造成的一种偏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 ==========第110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饮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05 见,这种偏见使人们的认识走上歧途,陷入无数空洞的争辩和无聊的思想里去。 “剧场偶像”是指由于受传统哲学的教条的影响所造成的一种偏见,这种偏见给人们的认识造成了极大的不幸,因 此,他特别强调反对崇古,反对迷信权威。 培根认为必须从这四种“偶像”中把人类的理解力解放出来,才可以使科学得到光明,才有可能建立新的方法。培根对四种“偶像”的揭露和批判,表明他提倡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自然界,反对唯心论的先验论。但是,由于他只是从认识论上寻找陷入错误的根源,而没有分析它的阶级根源,却反而大讲抽象的人类的“天性”等,因而他也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唯心论的先验论的影响。尽管如此,总的来说,培根对四种“偶像”的批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打击神学唯心主义还是有他的历史功绩的。 (4)培根的实验科学的归纳法 培根是第一个系统地制定了归纳法的哲学家,培根的归纳法是在实验帮助下,解释和分析感性材料,以便发现事物或现象的真实原因和本质的方法。培根的归纳法是:“从感觉与特殊事物出发,把公理引伸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他认为运用这一方法能使人认识自然的奥秘。培根的归纳法认为,真正的认识道路,不能象蚂蚁那样的经验主义者,鼠目寸光,只知道盲目地收集材料,也不能象蜘蛛那样的理性主义者,脱离外界,只靠自己吐出来的丝织网。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家、科学家的正确认识道路应当象 ==========第111页========== 106 欧洲哲学简史 蜜蜂一样,从田野和花朵里采取材料,然后以自己的本领进行加工。他说:“从花园和田野里采集材料,但是用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而为了能在这一认识道路上顺利前进,必须运用他的归纳法,作为《新工具》(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对立),不应盲目地在黑暗中摸索。他说:“真正的经验的方法,首先就要点起蜡烛来,然后用蜡烛来照明道路,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从经过适当安排和消化的经验开始,而不是从粗劣或错误的经验开始,由此导出公理来,又从既定的公理导出新的实验来。” 培根的功绩就在于他把归纳法同实验、考察、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了。提出制定三种“例表法”.作为归纳整理事实材料的方法, 第一种表是“存在表”也叫“同表”。收集因果关系的正面例子。例:研究“热”这种现象,就是收集那种只要有热出现就会有某种随之发生的运动。 第二种表是“缺乏表”也叫“异表”。收集没有因果关系的例子。例:没有热,也没有与之相应的运动。 第三种表是“比较表”也叫“程度表”。对因果关系出现程度不同的比较。例:有不同程度的热出现,也随着有不同程度的热的运动。 他认为制定这三种表的过程就是归纳、分析、比较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他特别强调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他说:“一切比较真实的对于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自然和事物本身。”他认为人的感官有一定的局限 ==========第112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07 性,感性经验并不能直接看到事物的隐蔽过程和原因。他说:“感官虽然能了解一切事物,可是它的了解是不可靠的,因为感官的论据和报导往往是参照于人的,而少参照于宇宙的,因此,要说感官是万物的准绳,那是很错误的。”他还说:“即在感官配置得当,毫无阻碍时,亦有许多东西能逃掉他们。因为有的物体是太于微妙的,有的是太于渺小的…”他认为只有在技术器械的帮助下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保证它的可靠性,并从而发现自然的奥秘。他说:“自然的奥秘也是在技术的干扰之下比在其自然活动时容易表露出来。”意思是说,人的认识不只是对自然直观的结果,而且是经过实验工作干预的结果。这个思想是很可贵的。所以,马克思说:培根认为“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①在这里他已经接触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因为实验也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 不但如此,培根还提出了实践决定科学价值的思想。他说:“科学在人的心目中的价值也必须由它的实践来决定。真理之被发现和确定是由于实践的证明而不是由于逻辑或者甚至观察的证明。”当然,他所了解的实践、实验,主要的还只是指个人在实验室里的实验。他还根本不了解实践活动的社会性、阶级性和群众性。但培根的这些思想,致命地打击了经院哲学,打击了唯心论的先验论,并有力地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第163页。 ==========第113页========== 108 欧洲哲学简史 推进了科学的发展,这在当时来说,确实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培根在归纳法中虽然强调了经验的作用,但他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他看到了感官的局限性,认为感性认识容易陷入主观性和片面性,所以决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上,而必须经过理性方法整理,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知识。因此,他主张“在经验能力与理性能力之间永远建立一个真正合法的婚姻”。可见,他已经意识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力图给以正确的解决。但是事实上他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因为他没有认识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不懂得飞跃,并低估了理性认识对经验、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他说:“不能允许从特殊事例一下跳到和飞到遥远的公理和几乎是最高原则上去”,“决不能给理智加上翅膀,而毋宁给它挂上重的东西,使它不会跳跃和飞翔。”所以,他实质上仍然片面地夸大了经验的作用,而是 一个唯物论的经验论者。 (5)培根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虽然贡献很大,但是他受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仍然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和不彻底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培根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表现在他缺乏发展观念,不懂事物发展变化的真正源泉。企图在自然界中寻找一些永恒不变的要素,并把一切事物当作这些要素的机械加减。他把归纳、分析同演绎、综合截然割裂开来,重视归纳法,忽视演绎法,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把对于全 ==========第114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09 体的认识归结为只是对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认识,把复杂的归结为简单的。可见,他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性质。 培根也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他的哲学还“充满了神学的不彻底性”。①主要表现在他仍然承认上帝的存在,承认灵魂不死。他说: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维系”,“无神论在一切方面可恨”。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人民是敌视和轻视的。他没有也不可能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认识论上则表现为他承认有“双重真理”,认为从感觉、经验得来的真理是属于科学范围;从神的启示,从信仰中得来的真理是属于神学:范围。可见,他在知识领域里已经给神留下了地盘。不过,在这里应当指出:培根的双重真理论虽然是错误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划分知识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界限,目的是为了使科学免受宗教的侵害,为科学向神学争地盘,起了限制宗教保护科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具体地分析,既要看到它的问题所在,又要肯定它的历史作用。 总起来说,培根的哲学虽然有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但他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历史上是有功绩的。培根的唯物论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的开端。它有力地打击了经院哲学,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 ==========第115页========== 110 欧洲哲学简史 二、温斯坦莱的空想共产主义和 霍布斯的机械唯物论思想同封建压迪及宗教神学的斗争 (1)温斯坦莱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杰拉尔德·温斯坦莱(一六○九一一六五二)曾做过小生意,后来因战争引起经济萧条而破产。生活条件的变化,使他有机会接近农民,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要求,成为“掘土运动”的领袖和思想家。 以温斯坦莱为代表所发起的“掘土运动”,反映了由于“圈地运动”而失去土地的贫苦劳动群众的利益。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反映广大贫苦农民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和消灭一切压迫和剥削的愿望,是历史上最早的共产主义运动之一。因此,恩格斯把“掘土派”运动看成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多少发展了的先驱者的那个阶级的独立运动”。① 温斯坦莱在《真正的平等派举起的旗帜》(一六四九)和《自由法典》又名《真正政治制度之复兴》(一六五一—一 一六五二)等著作里,阐明了“掘土派”的社会观点,提出了纲领。他要求废除私有制、贸易和货币制度,宣传消灭阶级差别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他认为公共占有土地是人民的天赋权利,只是后来因为自私的心理支配了人的理智,一部分人用篱笆把士地圈起来占为私有,其余的人则变成了他的奴隶。私有制的产生便出现了贫困、奴役和争夺。他认为私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5页。 ==========第116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11 有财产是“一切战争流血和遍地争夺的原因”,主张实行土地及其一切产品归公,各取所需,取消买卖和罹工,“铲除 一切利已的原则和私利”,他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利益”、“自我保存”。并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他说,“我们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失去了自已的朋友,我们毫无怨言地忍受了这一切,因为有人曾经答应要给我们自由。而现在,终于出现了新的主人,我们所受的痛苦反倒增加了”。所以,他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贫苦农民的利益,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把“战利品”—一土地进行公正的分配。他号召人民把剥削行为看作是一种罪行。并对剥削者加以惩处。他主张:“凡是汗流浃背地劳动的人都应平等地享受共同劳动的果实。”并说:“那些买卖土地和身为地主的人他们不是靠压迫就是靠杀戮或偷窃的办法来得到土地的。”他痛斥了教会和国家,因为它们捍卫私有制和不平等现象的存在,“一切不幸的根源就是国王政府”。他主张建立一个大家共同享受财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爱的,没有“寄生虫和乞丐”存在的“真正自由的共和国”。他主张“共和国”的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每年改选一次,以便防止“蜕化变质”。 毫无疑问,温斯坦莱等真正掘土派所主张和宣传的原始消费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是革命的,并对后来英国和法国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一一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等人是有一定影响的。马克思对于真正掘土派的空想共产主义运动的出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起源于德 ==========第117页========== 112 欧洲哲学简史 国而起源于英国、法国和北美。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出现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废除的时候。首先宣布这些‘社会问题?的是最彻底的共和主义者,即英国的‘平均主义者’、法国的巴贝夫和邦纳罗蒂等。”① 但是也必须指出:由于受时代的各种条件的局限,他们都还没有摆脱宗教的神秘主义观点,他主张用“神的启示”来宣扬自己的主张。他说:“谁要是决定共同劳动,共同吃饭,把土地变成共有的宝库,他也就把自己的手与基督的手拉在一起,以便把创造物从奴役中拯救出来”。温斯坦莱深受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影响而不了解阶级斗争规律,认为选举产生的议会共和国是最合乎造物主的意志,合乎理性“正义”的,他还幻想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并宣扬对敌人也要友爱等等。 (2)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及其经验论同宗教 神学唯心主义的斗争 托马斯·霍布斯(一五八八一一六七九)出身于乡村牧师的家庭,靠私人周济而大学毕业。以后他到一个大贵族的家里担任“旅行导师”,便也挤进了上层行列。霍布斯也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思想代表,是培根唯物主义哲学的直接继承者,是英国社会契约国家学说的创立者。 霍布斯在英国革命的激烈斗争中代表大资产阶级、上层新贵族的利益,他把社会政治问题放在哲学的首位。在国家 ①马克思:《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4卷,第334页。 ==========第118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13 学说问题上提出社会契约说,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他的政治学说基本点是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性论,实质上即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的阶级本性。他反对“君权神授”,马克思指出:他“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① 他认为在国家和社会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人的“自然权利”是无限制的,每个人对一切事物都有权利。当时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但由于“损人利己的本性”面不断地冲突着,“人对人象狼一样”,造成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在对于“自然状态”的这种描绘中,就反映出他力图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说成是利用和剥削关系的意图。这实际上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写照。从他关于 .“自然状态”的叙述中,也可看出他具有仇视革命的情绪。霍布斯认为这种人人自危,普遍战争的“自然状态”,没能使人们普遍生存。这样必然要使人们饱受苦难,为了摆脱这种丑恶的、野蛮的、可怕的状态,于是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通过契约方式放弃个人的绝对权力,建立起公共的权力以谋取和平。为了使和平得到巩固,人们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契约的掌握者一一个人或一个会议,这样就产生了“国家”。他认为国家建立以后,一方面个人的利益可以得到彼此的承认,另一方面在个人之上有了一个超越的权力一国家政权来维护契约,因而社会就可以得到安宁,和平就可以有保 ①马克思:《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1卷,第128页。 ==========第119页========== 114 欧洲哲学简史 障。这就是他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提出的所谓“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的这一社会契约学说是为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服务的。他断言,人们在订立契约时,要把自己的全部权利永远转让给国家统治者,而转让出去的权利是不能收回的,对君主的任何反抗,都意味着对自已的反抗,都是“违反正义”的。人们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因此对统治者“一切行为与判断,每个赞成的人以及不赞成的都要认可”。他认为军事独裁和君主专制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因为政权放在一个人手里,可以避免争执和内乱。恩格斯说:“当君主专制在整个欧洲处于全盛时代,并在英国开始和人民进行斗争的时候,他是专制制度的拥护者。”①霍布斯把人民视为“强壮而心怀恶意的小伙子”。②恩格斯在谈到英国唯物主义时,又指出:霍布斯“作为至高无上的王权的保卫者登上了舞台,并且号召君主专制制度镇压这个〔强壮而心怀恶意的小伙子),即人民。”®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揭穿了霍布斯的社会政治学说的阶级实质和反动目的。霍布斯的社会契约国家学说是反对民主,反对人民,为镇压劳动群众的资产阶级政权制造理论根据的。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说把国家说成“是由人们意志与契约造成的”。国家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是高于一切人之上 ⑦恩格斯。《致康·施米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 第489页。 ②③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52页。 ==========第120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15 的。这样,就完全抹煞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历史事实。这是地地道道的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但是也必须指出,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说在当时致命地打击了国家起源于上帝的中世纪理论。因此,在这一意义上来看,还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 霍布斯哲学始终贯彻着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他以物体学作为中心,制订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第一个典型的形而上学、机械唯物论的哲学体系。马克思指出:“唯物主义在以后的发展中变,片面了。霍布斯把培根的唯物主义系统化 ●●● 了。”① 霍布斯对培根的唯物主义系统化,主要表现在他对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作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彻底的表述。 霍布斯指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体,是永恒不灭的物质的东西。他说:“哲学的任务乃是从物体的产生求知物体的特性,或者从物体的特性求知物体的产生”。“只要没有产生或特性,就没有哲学。”“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物质不能因我们的任何企图而被造成或消灭,被增加或减少。”他认为存在的只是物体,而不存在任何精神实体,因为物质实体的普遍特点是具有广延和形状,而精神实体是没有广延,没有形状的。客观世界就是一切事物、物体的总和,物体和物质是同义语。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非物体、非物质的东西。物体的广延性和它们相互间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第163一164页。 ==========第121页========== 116 欧洲哲学简史 的转移,构成我们空闻和时间观念的物质基础。 他说:“世界…是有形体的,这就是说世界是物体,它有大小的度量即长阔高。…宇宙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物体。”在他看来不仅自然万物是物体而且人也是物体,世界就统一于物体。这就是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霍布斯根本不承认上帝的存在,也不承认有不死的灵魂。他说:“我们既没有神的观念也没有灵魂的观念。”在他看来,关于神和灵魂不死的学说,关于天使及一切既非物质的又没有物体特性的东西的学说,在哲学中都是没有地位的,在科学中也是没有地位的。他认为哲学与科学是为研究物体特性而产生的。所以哲学应排除神学,神学不是知识的对象。他说“哲学排除一切凭神的灵感或启示得来的知识”,这是他所明确提出来的主张。他抛弃了培根的两重真理论的观点,尖锐地批判了经院哲学家所谓的脱离物体的“实质”、“隐蔽的质”等神秘主义观点。他说,“神学家的一切作品无非是一些荒谬的和野蛮的词句的堆砌而已。” 霍布斯对于培根唯物主义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他抛弃了培根哲学中的辩证法因素,而把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方面加以发展,使之成为机械唯物论的体系。 我们知道,培根承认物质的质的多样性,因此,他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多种多样的世界。而霍布斯则认为,任何物体都具有一定形状,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广延性和形状是 一切物体固有的唯一的特性,从而否认了物质的其他感性性质,如颜色、声音、冷热等的客观存在。霍布斯使物质失 ==========第122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17 去了感性的光辉,把物质世界看成是无声无色没有血肉的东西。马克思指出:在霍布斯那里“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为了在自己的领域内克服敌视人的、毫无血肉的精神,唯物主义只好抑制自己的情欲,当一个禁欲主义者。”①霍布斯在肯定物质的质的多样性的同时,还承认物质的能动性,把运动当作是物质所固有的“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②认为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霍布斯也用运动来解释一切事物、物体的变化。他说:“一般的事物…总共只有一个一般的原因,就是运动… 一切变化都在于运动。”这就是说他认为物体、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物体本身的运动,而不在于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从而再一次打击了上帝创世说等唯心主义神学观点。但是霍布斯把运动了解为只是由于外因而产生的位置的移动。他说:“运动”是不断地放弃一个位置,又得到另 一个位置。”针对霍布斯的这种观点,马克思说:“物理运动成为机械运动或数学运动的牺牲品”。③他不懂得发展。在他看来,生命不过是肢体的运动,人与钟表里面的机器没有什么不同。“心脏是什么,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些游丝,关节不过是齿轮”。 霍布斯认为任何物体都具有一定几何图形(长、宽、高),所以一切科学都毫无例外地应研究物体的几何性质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4页。 ② 同上书,第163页。 ③同上书,第164页。 ==========第123页========== 118 欧洲哲学简史 (即形状、大小等)和机械运动。他把五光十色的感性世界归结为几何学的点、线、面和机械运动,他主张用几何学方法来解决哲学问题。他说:“研究自然哲学的人如果不从几何学开始是白费力气的。…不懂几何学,那就只能让读者和听者白费时间。”马克思指出在霍布斯那里“几何学被直市为虫要的科学”。①这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唯物论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霍布斯的功绩就在于他:“消灭了培根唯物主义中的有神论的偏见”。②给神学世界观以致命打击,为彻底贯彻近代无神论唯物主义观点,奠定了基础。但是霍布斯的无神论是为统治阶级提出来的,它是“仅仅适合于世界上的学者和有教养的人们的哲学”。⑨他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家一样,深深懂得宗教对劳动人民的精神麻醉作用,因此他即使在理论上达到了无神论的水平,也不能在实践上抛弃宗教。他仍然主张保留宗教,甚至要求国家制定一些信条,作为管束劳动人民,以维护剥削制度。 在认识论上,霍布斯继承了培根关于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经验的基本原则,批判了当时的神学家,柏拉图主义者亨利莫尔和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等人所宣扬的天赋观念说、回忆说和知识来自上帝启示等荒谬观点。他指出,人的认识的对象不是任何超自然的东西,而是客观存在的物体及其特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第164页、 ② 同上书,第165页。 ③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51一·352页。 ==========第124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19 性。人们对物体及其特性的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或原则,是所有人类知识的源泉。因为“感觉是外部事物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结果”,“我们通过种种感官,对于对象的种种性质得到种种观念”。所以他说:“如果现象是我们借以认识一切别的事物的原则,我们就必须承认感觉是我们借以认识这些原则的原则。承认我们所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获得的。”“我的这个观念本身是由感觉产生的。是由于我看到我自己的躯体而产生的。” 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也彻底贯彻了机械论的观点。同时把培根认识论中的形而上学倾向加以发展,从而离开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走向了主观主义的道路,给唯心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他说:“感觉的原因是外部的物体或客体,它或者直接地象味觉和触觉那样,或者间接地象视觉、听觉和嗅觉那样压在每一个有关的感觉器官上。”在他看来,外部物体施压力于感官,这种压力由神经传达到大脑,在那里产生出一种反压力,形成对外物的“显现”,这就是感觉。显然,这是一种片面的机械的观点。虽然他肯定物体的运动是感党的来源,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但由于他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因而不能说明物质形式特点的多样性,终于导至认为声、色、味等不是事物所具有,而只是事物若干运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在大脑中的“显现”,是主观的产物,从而转到了唯心主义。这一观点在以后洛克那里发展为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学说。 霍布斯关于理性认识是怎样从感党而来的问题上,和培根的主张不同。培根主张从感觉经验出发,通过比较,分析 ==========第125页========== 120 欧洲哲学简史 和归纳,引出理性的认识。而霍布斯从唯名论观点出发,只承认个别事物的实在性,否认一般事物的客观存在,因而他认为只有感觉经验才是实在的,而一般概念,理性认识不过是感觉的“名称”或“符号”,这些“名称”或“符号”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同意面约定的。霍布斯既然认为感觉本身是个“符号”,那么理性认识也就是“符号的符号”了。“符号论”不可避免地走向主观主义和不可知论。同时,既然一般概念、理性认识不过是人们约定的名称,那么,它们的真理性和可靠性也就和外界事物无关。因此,在他看来,真理只是没有矛盾的思维,不过是名词的正确排列。所以他对理性推理的理解仅是机械的认为“推理就是组合,分开或分解”,象数学中加减一样计算。“逻辑学对名称命题等进行加减,政治学对条约、法律条文进行加减”。即只知人的思维的量的方面而不懂认识的矛盾发展的质量关系,不懂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的辩证关系,更不懂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他一会儿把感觉经验绝对化,走上唯名论和符号论,一会儿又把理性绝对化,走向另一极端即唯理论。这样他在自己的认识论中把经验论和唯理论机械地、互相矛盾地拼凑在一起,没有把培根关于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的唯物论原则贯彻到底。正如马克思指出:“霍布斯把培根的学说系统化了,但他没有更详尽地论证培根关于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①尽管如此,他在认识论中基本上是一个经验论者。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第164页。 ==========第126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21 总之,霍布斯把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系统化了,创造了彻底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但是,他只知机械运动,不了解物质自动,不了解物质运动的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不了解物质与运动不可分。不懂得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物质的质的多样性,从而开始了向唯心主义转化的倾向。这一点在他的后继者洛克那里得到了明显的表现。 三、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及其 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约翰·洛克(一六三二一一七○四)出身于乡村律师家庭。在政治上,他站在辉格党一边,曾任过辉格党的领袖、萨夫茨伯利的顾问和家庭教师。萨氏因反对斯图亚特王朝而逃亡国外,洛克也被迫于一六八一年到荷兰去避难,直到一六八八年政变后,才随威廉回国,并以首席代表的资格参加与封建贵族谈判。因此,恩格斯说:洛克“是1688年的阶级妥协的产儿。”① (1)洛克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国家学说 洛克的国家学说,也是以社会契约说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的。他和霍布斯一样,断言国家产生以前存在所谓“自然状态”。但他认为自然状态不是战争,而是和平状态。那时人人平等,各人拥有私财,但是没有保证,随时有可能转为战争状态。因此,人们共同约定,推选出公共裁判 ①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89页。 ==========第127页========== 122 欧洲哲学简史 者,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政府。他与霍布斯不同,认为在订契约时,人们并没有把全部自然权利都转让给君主,而是还保留了一些,如自由、平等、私有权等。他认为国家政权的最好形式是实行分权原则的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而分权原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的最好办法。他认为国家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邦权(即外交事务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应归资产阶级的议会,而联邦权和行政权则归国王。他的分权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资产阶级限制君权,扩大议会权力的要求。 洛克的社会契约国家学说,显然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是为英国一六八八年妥协以后的资产阶级政权辩护的。它根本违反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历史事实,它完全掩盖了国家是阶级压迫工具的深刻本质。洛克的社会契约国家学说,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反封建专制的意义。他比霍布斯还进了一步。他主张建立国会起主要作用的君主立宪制。他认为君主也是订契约的人,也不能随意处置人们的财产权。但是,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反人民性的一面。他极力主张资产阶级国家对劳动人民进行镇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洛克是“对流浪者和穷人进行严惩的积极赞助者”。①可见,洛克的社会契约说把国家说成是由人们订约成立的“公共裁判者”等等,完全是欺人之谈。 洛克还发展了劳动价值的理论,这是他用来推翻旧的封 ①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19页。 ==========第128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23 建世界法律和道德的基础的思想武器。所以马克思在说到他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时指出:“洛克哲学成了以后整个英国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观念的基础,所以他的观点就更加重要。”① 洛克还在《基督教的合理性》(一六九六)一书中驳斥了关于迷信和奇迹的观念,肯定了理性在判断人的本性中的首要意义,但同时却承认基督教教义的某些部分与健全的思想并不抵触。洛克虽然反对教会的暴虐和维护自由思想,但又在《论宗教宽容的信》中谴责公开的无神论。 (2)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反对“天赋观念”论 的斗争 洛克是一个典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者。他批判了封建神学、经院哲学传播的天赋观念说,详细地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关于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经验的根本原则。马克思说:“洛克在他论人类理性的起源的著作中,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原则。”②洛克在论述他自已的观点以前,首先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天赋观念说。 洛克从事实出发,系统的批驳了“天赋观念”论者的主要论据,即所谓“普遍的同意”。经院哲学的天赋观念说认为有些观念和原则是人类“普遍的同意”,因此,它是人们心灵所固有的。与此同时,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也认为科学的一 ①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9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4页。 ==========第129页========== 124 欧洲哲学简史 般原理和公理,同起源于经验的观念和原则无关,是天赋的。洛克在驳斥时指出:这种说法根本违反事实。有些原则为一般人所同意是由历史形成的,并不是天赋的,所以天赋观念是不存在的。他说。“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因而“根本就没有什么全人类普遍同意的原则”。不然儿童和白痴为什么不知道数学公理和逻辑原则呢?至于道德原则更是如此,甚至不同的民族在某些道德观念上恰恰是相反的。 洛克还反驳“天赋观念”论者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天赋观念之所以是天赋的,就是因为人的理性能够发现和理解它们。洛克指出,按照这种说法,所有一切知识都成为天赋的了,因为他们也都是通过理性而获得的。这也就推翻了“天赋观念”是与生俱来的不证自明的普遍公理的出发点和前提。 洛克指出“天赋观念”论只能使人们变成懒汉,只是把那些称之为天赋观念或原则的东西接受下来,看做是不容置疑的东西,不用脑子去思索和研究客观事物,从而妨碍了认识的发展。 然而,洛克反对“天赋观念”的斗争并不彻底。他的批判仅限于认识论的范围,没有揭示“天赋观念”论所赖以产生和传播的社会阶级根源。 在同唯心论先验论的斗争中,洛克论证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经验论。他说:“我的目的在于研究知识的根源,可靠性和范围。”他认为感觉是外部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例如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可以看得到事物的体积,长、阔、高、动、静和颜色及听到声、嗅到味等,所以洛克认为 ==========第130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25 观念起源于经验,一切都是从经验得来。他断言:“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是导源于经验的。”“在感觉中未曾有过的东西,在理智意识)中也没有。”他认为一切丰富的心理现象都是感觉的变形。知识产生于经验,而经验侧由感性知识、感党积累而成。洛克在批判“天赋观念”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指出:“人的心灵原来象一张白板、白纸,上面没有任何天赋的东西。”“肉体出生时是赤裸裸的,心灵则是空空如也”。人心就象“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心灵是怎样得到那些观念的呢…我用一句话来答复这个问题:是从经验得来”。可见,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论的。 (3)洛克哲学的矛盾性和不彻底性 洛克的哲学学说突出地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贵族的妥协性。洛克的唯物论经验论观点并没有贯彻到底。他把经验分为二类:对外部事物的感觉的外部经验和对心灵内部的反省的内部经验。洛克对经验的了解主要是唯物主义的。因为他把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感党称为是“我们所具有的大部分观念的这个巨大的源泉”。并且指出,反省是在感党能力发展之后产生出来的,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他把感性知觉看作是认识的出发点。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的机械论的观点不懂得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又导致他把主观和客观割裂,从而断言:反省作为观念的一个来源,“和外物毫无关系”,反省活动寄托于某种“精神实体”上面,而且,“思维能力是上帝赋予人的”。这样,他就又保留了对经验的唯心主义观点,最终表现出对于神学的 ==========第131页========== 126 欧洲哲学简史 妥协。这是因为,一方面,洛克反对那种认为知识起源于上帝的神学唯心论,甚至否认上帝观念是天赋的。但是,另一方面,为了资产阶级利益,洛克并不否定宗教和上帝存在,甚至还要求禁止无神论。为此,洛克就要保留精神实体的独立存在。所以马克思曾指出:洛克的经验论中还存在着“神学藩篮”。① 洛克认为由于外部事物的性质在质上的不同,它们在人的心灵中所产生的感党也就不同。而事物的性质有二种,亦就是他关于物体的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学说。认为第 一性的质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数目等性质,这些性质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是绝对和物体不能分开的。第二性的质则是指物体的第一性的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使我们产生色、声、味等感觉的某种不可见的能力。 他断言色、声、味等不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性质,而是依赖于人的感官而存在的主观的东西。他说:“如果取消对他们的感觉,如果眼光不看光和颜色,耳朵不听声音,舌头不尝滋味,鼻子不闻气味,那末,所有的颜色、滋味、气味和声音作为这种特殊的观念,就将消失无有。”由于洛克把第二性的质看作第一性的质的某种不可见的能力,他无法解释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究竟有什么联系,也无法说明色、声、味等观念究竟怎样产生出来的。最后,他只有又求救上帝,说:“我们只能把它们看成是全知的造物主”凭其命令所产生的结果,而且它们完全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第165页。 ==========第132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27 洛克的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以及关于它们的观念的学说,充分证明了机械唯物论,最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到唯心主义的。这也反峡了当时科学水平还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还不能说明除机械运动外的更多的现象。同时也反映了洛克所代表的英国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妥协的阶级局限性。 洛克的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观点对以后的哲学发展影响很大。贝克莱和休谟等唯心主义哲学都是利用和扩大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唯心主义结论,来为他们自己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作辩护的。 那么,洛克又是怎样构成知识的呢?洛克认为构成人的知识的观念可分为两类,即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是一些最基本的观念,是构成人的知识的材料的基础。复杂观念是简单观念的结合,不过是人的心灵把简单观念加以相加或相减而已。这很明显是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形而上学的、不变的、简单要素的机械论思想。同时又由于洛克认为知识的对象只是观念,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就是说知识只与观念有关,而与物质世界无关,真理就是人类观念的相互一致。这样他就必然陷入唯心主义。事实上,以后的贝克莱也利用了这一点,并作了彻底的唯心主义的懈 释。洛克的机械唯物论的经验论又必然导致不可知论和对神 学的妥协。 他认为只有关于物体的表面特性及其外部联系的经验认识是可靠的,而对于事物的共性、内在的必然联系的理性认 ==========第133页========== 128 欧洲哲学简史 识,则是空虚的、抽象的、不可靠的。他不了解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毛主席所指出,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虽然也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的全体上则是错误的。经验主义的错误终于使洛克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谭中和表现出对神学的妥协。他说:“除了简单的观念之外,我们概无所知…至于事物的内在组织和真正本质则我们更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达到这种知识的官能。”又说:“我们的才具…只足以明显地给我们发现出上帝的存在和关于自己的知识。” 洛克的哲学观点的矛盾性,无论对于后来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吸取了他的唯物主义原则,并加以发展。另一方面,英国后来的唯心主义者利用了他的唯心主义思想,并加以扩大。所以列宁说:“贝克莱和狄德罗都渊源于洛克。”①总之,洛克的经验论,对于近代欧洲各国的哲学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马克思曾经说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在欧洲各国“象一位久盼的客人一祥受到了热烈的欢迎”。② 四、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 休谟的不可知论 恩格斯指出:从一六八八年起“英国资产阶级这时已经参加镇压下层等级’、从事生产的广大人民群众,而用来达到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 第12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2页。 ==========第134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残的斗争129 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就是宗教的影响。”①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是英国资产阶级趋向反动在哲学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对劳动人民加强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的产物。由于当时科学日益昌明,科学知识日益被重视。所以要维护宗教的影响就必须从哲学理论上加以论证,使它与经验相协调,才能使它起到更大的欺骗作用。由此可见,英国十八世纪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哲学的产生乃是对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无神论哲学的反动。 (1)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乔治·贝克莱(一六八四一一七五三)是英国一六八 八年政变后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思想代表,是近代反动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从一七三四年起一直在爱尔兰担任国教会的主教,极力主张利用宗教来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他认为一个君主如果以为只靠他的权力就可以使人民尊敬和服从他,就是犯了一个“可悲的错误”,只有使人们信仰宗教,畏惧上帝,他们才能以“内心的忠诚”服从国家权力的统治。 在政治上,贝克莱是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治的坚决拥护者,他认为要求得社会的安全和幸福,必须有一个高于一切个人的最高权力,个人对于最高权力(即大资产阶级和贵族统治)有绝对服从的义务。他疯狂攻击唯物论和无神论哲学。从他的反动立场出发,利用洛克哲学的不彻底性,把洛 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51页。 ==========第135页========== 130 欧洲哲学简史 克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思想倾向加以扩大,从而制造出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体系。 贝克莱认为拥护宗教是自己的天职,把信仰一切唯物论的人,当做仇敌来加以攻击、他首先恶毒地攻击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他说:“物质的存在不但是无神论者和命运论者的主要根据,而且各式各样的偶像崇拜者也是依靠了这个原则的。”又说:“物质学说,或有形实体的学说,是怀疑主义的主要的支柱;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无神主义的反宗教的一切读神的系统,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物质的实体从来就是无神论者的莫逆之友,这一层是无须申论的。他们所有的一切妖妄的系统,都分明地、必然地依靠于物质的实体。因此,我们如果把这块基石一移掉,则全部结构只有倒在地上了。”贝克莱就是想拿他的主观唯心论来证明物质的不存在,以捍卫宗教。所以,他把洛克的第二性的质的唯心主义观点加以扩大,以致把第一性的质也看做是主观的,从而否定物质实体的客观存在。贝克莱诬蔑唯物论把世界“两重化”了。他利用中世纪提出的世界上只有个别事物,而普遍的东西只是名称而已,是不存在的唯名论观点,从而得出,物质只是抽象概念,是虚无,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们在经验中只与个别事物发生关系,而物质是最一般的概念,是无法感觉到的,所以是无。他嘲笑说:“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们可以在别人使用‘无’这个词的意思上使用‘物质’一词。”贝克莱的这些说法纯粹是诡辩。物质决不是一个虚构的词,也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首先是客观实在,是世界万物统一的共同基础,共同本质。我们用物质这 ==========第136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31 个概念来概括世界万物的这个共同本质,来标志这个客观存在,这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影…象‘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①列宁也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形、反映。”②贝克莱狂妄地攻击物质概念,妄图‘驳倒?唯物论,当然是徒劳的。正如哲学史上,一切唯心论者“曾经一百次、一千次地宣告唯物主义已被驳倒,可是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一百零一次、一千零一次地继续驳斥它”。③这就明显说明了哲学的党性,“哲学观点的两条基本路线被直率、清楚、明确地描绘出来了。”④ 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从感觉经验出发的。但他篡改了培根、洛克等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把感党、经验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正如列宁指出:“从感觉出发,可以遵循着主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我论(“物体是感觉的复合或组合”),也可以遵循着客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物主义(感觉是物体、外部世界的映象)。”⑤贝克莱说什么“直接知觉到的东西都是观念”。他抹煞人的感觉观念的客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14页。 ②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20一121贡。 ③ 同上书,第8页。 ④同上书,第12页。 ⑤同上书,第117页。 ==========第137页========== 132 欧洲哲学简史 观内容,断言:“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可见,贝克莱是把感觉、观念看成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从而完全否认了感觉、观念之外的客观存在。 贝克莱从他对感党、观念的唯心主义解释出发,提出了他的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即“物是感党的组合”或“观念的集合”。他说:“由于这些观念中有一些是一同出现的,我们就用一个名称来标志它们,并且因而就把它们认为是一个东西。” 他举例说,当人们看到苹果时,苹果并不是客观存在,而是看到圆的、红色的、闻着有香味等等。把这些感觉集合起来,起一个名字就叫苹果。因此苹果就是这样一些“观念的集合”。“另外一些观念的集合,则构成了一块石头,一棵树,一本书和其他类似的可感党的东西。”列宁指出:“贝克莱是把“硬、软、热、冷、颜色、浅味、气味’等等作为他的哲学的基础的。”① 那末,是什么去感知感党观念呢?贝克莱认为有一个精神实体即心灵、精神、灵魂或自我。观念只是存在于自我的精神实体中,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精神实体所感知。而物即是观念的集合,那末物的存在在于被精神实体所感知,离开感觉便不能有物或存在。感觉经验是唯一的存在,而客观事物不过是感觉的产物,世界上只有感觉和感觉者,至于引起感觉的客观对象是没有的。所以,他说:“存在就是被感知。”这就是贝克莱的臭名昭著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公式。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批判贝克莱的这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0页。 ==========第138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33 种反动哲学时指出:“唯心主义哲学的诡辩就在于,它把感觉不是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看作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墙壁,不是看作同感觉相符合的外部现象的映象,而是看作唯一的存在”。”①列宁深刻地揭示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实质。贝克莱尽管给自己的哲学挂上了许多“感觉”、“经验”的招牌,但终究掩盖不了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的实质。按照他的说法,我一闭上眼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化为乌有,我一睁开眼晴,它们又被创造出来了。 贝克莱完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把一切都说成是自我的感觉的集合,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唯我论的荒谬结论。即有了我和我的感觉就有一切,世界就存在。没有我就没有 一切,世界就消灭了。显然这是非常荒唐的。“这是最纯粹的唯我论。”②贝克莱为了掩饰这一点,竟不顾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前提,提出真理就是共同意见的主张。他认为实在和虚幻的区别,就在于它是许多人同时对同一个感觉的感知,真理的标准就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观念的意见一致。他举例说,如果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真假呢?那就是“如果所有在座的人都看到了酒,闻到了酒味,喝到了酒…”那末“就不能怀疑这个酒的实在性了”。这实际上是为宗教欺骗作辩护。但是他的这种说法是自相矛盾的,是不能成立的。因此,他不得不求救于上帝。贝克莱认为人的感觉既非物质所引起,那就证明它是由上帝所引起的,某物之所以没有被任何一个人所感觉还继续存在,那正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8页。 ②同上书,第28页。 ==========第139页========== 134 欧洲哲学简史 是由于它继续为上帝所感觉,继续存在于上帝的感党中。各种感觉之所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呈现出来,那正好说明它是根据了上帝的意志,“上帝的意志构成自然法则”,真实与虚幻之所以相区别,那正是由于真实的感党是上帝安置在人心中的,因而是大家所共有的,虚幻的感觉则是某一个个人的想象所创造的,因而只属于个别人所有。所以,区别真实与虚幻的标准不在实践,不在人以外的客观事物中,而在于人们是否有共同的感觉,在于感觉是不是由上帝引起的。列宁指出:“贝克莱从神对人心的作用中引出‘观念’,这样他就接近了客观唯心主义:世界不是我的表象,而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精神原因的结果”。①就这样他又过渡到了客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竭力反对唯物主义的因果观。他否认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也就必然否认客观的因果联系。他攻击唯物主义者以物质原因来说明事物是“极大的荒谬”。提出了一个“自然符号论”。他说:“观念的联系、不是表示因果关系,它只是表示记号或符号,同用符号标志的物的关系。”他认为观念之间的联系,不是客观事物的因果性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而是上帝赐给我们通晓事物的记号或符号。他举例说,我看见火,接近火感党烧痛,但是火与痛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火这个观念或感党只是预先警告我们的一种符号,而不是产生痛的原因。贝克莱认为“根本没有必然的或本质的东西”。列宁指出:“在贝克莱的理论中,符号论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就在于:符号论应当代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8页。 ==========第140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未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35 替那种6妄想以有形的原因来说明物’的‘学说’。”①这就是说,贝克莱的自然符号论根本否认客观的因果必然性。他企图以此挖掉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基础。不但如此,贝克莱还进而使科学屈从于宗教。他断言:“自然科学不过是根据神在我们心中所唤起的感性观念的经验来预言将来…科学知识的意义和可靠性也就在这里。”贝克莱就是这样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既要利用科学,又要使科学服从于宗教,而不至变成反对宗教神学的武器。因此,列宁指出贝克莱哲学的实质和社会意义,说:“让我们把外部世界、自然界看作是神在我们心中所唤起的‘感觉的组合’吧!…这样我将在我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范围内承认全部自然科学,承认它的结论的全部意义和可靠性。为了我的结论有利于‘和平和宗教’,我需要的正是这个范围,而且只是这个范围。”②贝克莱企图利用这种对经验、感觉的唯心主义解释,以使科学服从宗教,而达到他所谓的“为了神的无上光荣”和巩固资产阶级反动政治统治的目的。 以上就是贝克莱哲学的主要内容。它的根本点和实质就是唯我论的经验论,即只承认自已和自己的感觉,而不承认客观世界的一切其他事物。列宁指出:“在‘经验’这个字眼下,无疑地可以隐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目前,各色各样的教授哲学都以侈谈‘经验’来掩饰它们的反动性。”④这是自从贝克莱以来的哲学斗争中的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7页。 ②同上书,第16页。 ③同上书,第145页。 ④同上书,第141页。 ==========第141页========== 136 欧洲哲学简史 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帝国主义的哲学一实用主义,主张对我有用的就是真理,没用的就不是真理,也就是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变种。 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者继承贝克莱的衣钵,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我论者。一切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若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立场,都以他们的主观愿望来代替革命的现实。刘少奇、林彪就是拒不承认伟大的革命现实和千百万革命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量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可抗拒性。他们都从唯我主义立场出发,大搞反革命阴谋,企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篡权复辟。其结果只能是身败名裂,自取 灭亡。 (2)休谟的不可知论大卫・休漠(一七一一 一七七六)出身贵族家庭, 曾学过法律,从事过商业活动,编纂过英国史,也担任过驻外使馆工作,他是代表英国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思想家。如恩格斯指出的,他是代表着这个阶级的利益的“辉格党寡头统治的热烈拥护者”。①他把大资产阶级当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化为“最好的”制度,竭力为现存的统治秩序辩护。他说:“一个现存的政府,仅仅由于它已经被建立这个情况,就带有无限的利益。”因此,他坚决反对进行任何政治改革。咒骂“革新精神本身就是邪恶的”。休漠不仅继承和发挥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的经验论,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不可知论,他比贝克莱的唯心论伪装得更巧妙、更精致。其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40页。 ==========第142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37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攻击科学和唯物论,以达到保护和论证宗教的存在。 休谟继承了贝克莱的唯心主义经验论,也是个主观唯心论者;同时,他又是个不可知论者。他也把人的认识局限在感性知识的范围之内,认为知觉是唯一存在的东西,除了知觉以外,不存在其他任何事物,并抹煞知觉、观念的客观来源和客观内容。他说:“任何一个有判断能力的人从来都不会怀疑,当我们说‘这张桌子’和‘这棵树’的时候所指的那些东西,不外是我们心中的知觉…”他认为知觉分为两类,即印象和观念,印象是生动活泼的感觉,观念是印象暗淡的幕本,都不是外部世界的映象。都是主观的知党,也就是贝克莱所说的感觉、经验。休谟和贝克莱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更隐蔽、更彻底。为了修补贝克莱哲学的矛盾、漏洞,把贝克莱认为和感觉不同的那个“自我”、“精神实体”也说成是知觉。他说,自我不过是“一束或一团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前后相继并且处于不断流逝和运动中的纷杂知觉”。可见,休谟认为自我也是知党,人们只知道自已的知觉,全宇宙也只是知党,知党是唯一的存在。这就是休漠的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结论。 休谟认为人通过感性知觉只知道经验中的一些表面的、个别的现象,超出这个范围的事物的性质、本质、内部联系等等都是不可知的。关于感性、知觉究竟是由外物所产生还是由精神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他认为也是不可知的。因为人只知感党经验而不知其他。他说:“在心灵面前显现的,除了知觉以外根本没有别的东西,它绝不能知党到经验与对 ==========第143页========== 138 欧洲哲学简史 象的联系。因此,我们假定这样一种联系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根据的。” 休谟称自已的不可知论为“温和的怀疑论”。列宁指出:“休谟所谓的怀疑论,是指不用物、精神等等的作用来说明感觉,即一方面不用外部世界的作用来说明知觉,另一方面不用神或未知的精神的作用来说明知觉。”① 休谟的怀疑论把人的认识和外部世界隔绝,根本怀疑外部世界的存在,完全否认人认识世界的任何可能性。因此,在哲学史上,休漠的这种观点就被称为不可知论。休谟的不可知论,不过是贝克莱的直接否认物质客观存在的一种更巧妙的说法而已。 休谟的不可知论已被实践彻底驳倒。但由于他的反动本性所决定,仍要坚持。他说“作为一个实践的人”,他不能不同意实践驳倒了他的怀疑论。但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却要坚持事物本性不可知的荒谬论点。 休谟从唯心主义经验论和不可知论出发,在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认为我们只能通过感觉知道一些表面的性质,而决不能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决不能认识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他说“结果和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也就不能在原因中表现出结果来”。一切事物,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没有任何确定不移的规律。休谟说:“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使我们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21页。 ==========第144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39 生。” 在因果性问题上,休谟认为规律只是人们的习惯,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他认为因果关系也不是原因必然产生结果。而只不过是说某现象和另一现象经常发生在一起,使人们养成一种习惯,看到一种现象就预期到另一种现象即将发生,于是人们把发生在前的叫原因,发生在后的叫结果。其实,我们只能说“在此之后”,而不能说“因此之故”,因为后者并不是必然从前一现象中产生出来的,科学不过是知党、观念的描述。休谟的这种观点显然是很荒谬的。因为,因果性是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的客观的联系,决不能归结为纯粹主观的心理的东西。同时,因果性的观念虽然是从经验得来的,但是,仅仅经验的观念还不足以使我们认识事物的因果性。休谟就是用主观随意性来偷换掉客观因果性,以贬低科学知识的意义,而为信仰主义服务。列宁说:“因果性问题上的主观主义路线就是哲学唯心主义(休漠和康德的因果性理论是它的变种),也就是或多或少减弱了的、冲淡了的值仰主义。”①休谟在把科学知识限制在主体经验和思想的范围之内以后,便进一步提出,在这个范围以外的“不可知的”领域属于“信仰和神圣的启示”,而这也就是神学的“最好的最牢固的基础”。给神学提供这样一个基础,就是休谟哲学的根本目的。他说“自然的全部构造都示着-一个智慧的造物主的存在”。他认为对上帝只要在理智上承认,在情感上信仰就行了,不要做什么理论上的论证,还说“在学术人士中做一个学术上的怀疑主义者是做一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48页。 ==========第145页========== 140 欧洲哲学简史 个健全的度诚的基督教徒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他认为对上帝的本质和属性我们是不了解的,不要妄自把莫须有的属性及奇迹迷信之类的东西加到上帝身上。这样,他就给他的哲学抹上了一层非宗教的色彩,而有别于公开宣扬宗教的贝克莱。所以,恩格斯说:“休谟的怀疑论…是英国一切非宗教的哲学思想的形式。”①其实,这正是休谟的狡猾的地方。他采取一些非宗教的形式,正是为了维护他的“真正的宗教”。正如列宁指出的:“如果没有客观真理,如果真理(包括科学真理)只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那未,这就是承认僧侣主义的基本前提,替僧侣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为宗教经验的‘组织形式’开拓地盘。”② 休谟的不可知论是彻头彻尾反科学的和反动的。它否认客观真理,限制人类认识能力,否认科学,目的就在于使人们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为宗教争地盘和为欺骗人民群众,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效劳。 科学证明,在人类和任何生物出现以前,地球早已存在。这就彻底驳斥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者关于存在就是被感知,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知觉等的谬论。同时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同客观世界打交道,科学性的预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这证明人们对世界事物及其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因此,社会实践就是对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驳斥。恩格斯说:“由于人的活动,就建立了因 ① 恩格斯,《英国状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60页。 ②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6页。 ==========第146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41 果观念的基础”。① 反动资产阶级的阶级儒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唯我论是反动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世界观的理论表现,而把主观经验加以绝对化,把它夸大到吞并了整个宇宙,变成唯一的存在,则是它的认识论根源。贝克莱和休谟的哲学,在十八一十九世纪的英国取得了统治地位,它是反动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体系的最早的和最典型的代表,是后来各种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动影响很大。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休谟的哲学是有直接继承关系。现代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流派,包括实用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等都是这种哲学的翻版和变种。现代修正主义的理论基础也都是这种哲学的老调重弹。因此,我们弄清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哲学的荒谬实质,对于我们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现代修正主义理论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二节 十七世纪的法国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的斗争 十七世纪初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比英、荷等国落后的农业国,封建势力比较强大。资本主义关系在上一世纪已经发生,由于内战结束,国家初步统一,全国性市场形成,加上王室政权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巩固政治统治,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鼓励工商和殖民、航海事业,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资本主义原始积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08页。 ==========第147页========== 142 欧洲哲学简史 累加速进行,个体手工业愈来愈被工场手工业代替,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一定的增长。于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的矛盾也开始表现出来。资产阶级不满教会的思想统治,要求发展科学、生产,主张废除行会制度,取消关卡,但还没有成熟到要求掌握政权的程度。同时,由于原始积累而破产的劳动群众,不断举行起义反对君主政体,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发生在一六三九年的“赤足者”的起义。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非常骇怕不断起义的农民运动,因而他们只能在王室庇护下,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包揽官税、国债,牟取暴利为满足。甚至有的大资产者不惜重金购买官职和贵族封号,以侧身王室和贵族为荣。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有较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马克思指出:“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①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同封建贵族的妥协性,必然反映在思想上同基督教会的妥协。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就表现了这一点。同时还出现了伽桑狄的唯物主义思想。 一、笛卡尔的唯心主义唯理论及其二元论勒亲·笛卡尔(一五九六一一六五○)出身贵族,是法官的儿子。在耶稣会办的学校毕业后,曾作过几年雇佣军官到过欧洲许多国家。他认识到经院哲学不能给人以知识,极力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主张人类理性 ①马克思,《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4卷,第340页。 ==========第148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43 的解放,建立一个能够发挥人类理性的新哲学。他以唯心论的唯理论反对经院哲学,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唯理论的创始人。笛卡尔在物理学、生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的哲学思想从本质上说,是反封建的,反神学的。但由于他害怕触犯教会和专制王朝的权威,他的反封建的进步思想,是通过承认“万能上帝”存在表达出来的。在政治上,他要人们安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不要去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他主张的第一条道德规则就是“服从我国的法律”,“遵守最中庸的、最温和的人们中间公认的见解”0他还给自己订下了这样一条守则:“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他宣扬屈从和妥协,主张改良,反对革命。这表现了他思想的保守性,妥协性。 (1)笛卡尔的唯心主义唯理论 笛卡尔和培根一一样,都很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他也认为传统的经院哲学的方法,不能给人以真正的知识。培根用经验的归纳法来代替经院哲学的方法,而笛卡尔则是用理性的演绎法来代替。他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方法,给予了哲学概括。他只承认演绎法,片面夸大感觉的局限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笛卡尔认为,认识的源泉在于人的理性之中,强烈反对“凡是存在于理性中的,都先已存在感觉中”这一唯物论感觉论的命题。他认为单纯以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的理性直观是最可靠的,以它为依据进行的推理演绎法永远不会弄错。他说,“这两条途径是获得知识的最可靠的途径。在我们的天赋能力方面任何 ==========第149页========== 144 欧洲哲学简史 别的能力都不应被接受。所有其他的途径都应当看作是危险的,容易发生错误的。”他认为事物被认识“并不是由于被看见或摸到了,而是由于被思想所理解了”。这样,他就完全抹煞了感性认识的作用,使他的理性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完全靠天赋观念,主观自生的东西了,所以,这是最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和先验论。毛主席指出的:“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① 笛卡尔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意义,承认理性演绎法的作用,把数学当作最完善的科学,并认为一切其他科学都必须按照数学的样子建立起来。他认为在认识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经验而是理论思维即理性。他说:“不管醒着还是睡着,永远只许听从我们理性的证明。”他以理性观念的清楚明白作为真理的标准。 在他看来,一切立足于信仰的“真理”,除非能经受“理性”的审定,是不能被接受的。“理性”比信仰更基本,人所以为人是由于“理性”,人的本质是有“理性”。这些对于反对经院哲学的信仰主义、神学迷信和推动科学发展是有 一定积极意义的。特别是对数学和演绎逻辑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他脱离实践,排斥感性认识,完全否认经验归纳法的作用。所以,他就必然导致提出天赋观念说。另外,他排斥了实践和感性,就根本无法说明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如何真正区分是、非、真、伪,因而最后只得求数于上帝。他说:“只是因为上帝是完满的造物主,只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一 ①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巢》第267页。 ==========第150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H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45 切都是从它那里来的,所以我们观念的真实程度,一面固然看它们的清楚明白的程度而定,一面还要看它们有几分是发源于上帝而定的。”这就是说,他认为真理性的观念不是从经验得来,而是上帝赋予人心的。他认为数学公理、逻辑法则以及上帝观念等就是这种天赋观念,而一切真理性的知识,都是从这些天赋观念中推演出来的。他说:“最简单最自明的意念…是与生俱来的”,“在真实的天赋观念中,第一个主要的观念就是上帝的观念…一切科学的确实性和真理性都是依靠对于真实的上帝的认识”。显然,这是典型的唯心论的先验论。 (2)笛卡尔的二元论 笛卡尔也和培根一样,主张哲学的革新,认为要建立新的哲学,首先必须清除思想中从传统教育得来的一切偏见,采用新的科学方法,获得可靠的有用的知识。 笛卡尔从理性出发,建立了他的哲学体系。 他清除的办法,第一步就是普遍怀疑,即对所有的事物都怀疑,也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来审查一切知识。他把怀疑看作是手段,而不是看作目的,是与怀疑论不同的。他的目的是扫除传统的偏见,以理性代替信仰,破除宗教迷信,以求达到真正的知识。笛卡尔用“怀疑原则”向神学和经院哲学宣战,反对封建神学的教条和权威,这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是他的这种怀疑毕竟是脱离实践,脱离感觉的。他企图离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正确道路,弛“怀疑”作为一种方法,凭借“理性”进行内省以获得真理。他声称,怀疑能“供给人心以捷径,使它独立于感官之 ==========第151页========== 146 欧洲哲学简史 外”。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认为可以怀疑一切,包括天地日月,甚至自己的五官四肢,整个身体的存在。但是,有一件事却是不可以怀疑的,即我在怀疑,我在思想(怀疑即思想)。他认为这象几何学的公理一样是“不证自明的”。而既然承认我在思想,那就必须承认思想的我是存在的。因此得出他的著名的结论,他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我思故我在。”他认为这是经过有条理的推论所得到的最确实可靠的真理。应该作为一切认识的出发点。 那末,既然“我思想,所以我存在”,也就是说,我不思想我也就不存在。因此又得出结论:“我是实体(心灵),实体的整个本质或本性是思维,实体本身的存在,不儒要地盘,不依懒于任何物体。”即精神不依赖于物质。又说:“我们既然见不到别的毁灭心灵的原因,自然会因此断定心灵是不能死的了。”就这样,他得出了心灵是不依赖于任何物体的精神实体和灵魂不死,以及从我的思维导出我的存在的唯心论的结论。 笛卡尔又认为,我既然在怀疑,我就不是最完满的东西,因为怀疑总是表示认识不足,不完满,可是在我的心中又明明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东西即上帝这个观念,这个观念不可能是我这个不完满的东西所产生,而必然是由一个无限完满的本性把这个观念放在我心里来的。它就只能是上帝,上帝既是最完满的就必然包括存在在内的一切属性。因此,上帝是存在的。他说:“我们只能设想有一个绝对独立的实体,那就是上帝。”就这样,他用抽象思辩的方法,论证了 ==========第152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47 上帝的存在。但是,他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还有不同之处。宗教神学论证上帝是为了确立信仰,提倡盲目崇拜,而笛卡尔则是为了借助于上帝求得教会的谅解,论证客观世界的存在。虽然这是对宗教神学的一种妥协,但是笛卡尔并没有到此为止,接着他就提出了关于物质世界存在的原理。他认为,我心中对外部世界的观念是上帝印入我心中的,而上帝既然是最完满、全智、全能、全善的,当然不会是个骗子,因此,他给我的这些观念也一定是真的,而我们见到的这个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就是真的了。这样,笛卡尔在他的形而上学中确定了三种实体的存在:上帝、自我(心灵实体)和客观世界(物质实体)。笛卡尔认为心和物各自独立,性质根本不同,互不相干,彼此不能发生任何影响。心的特性是能思想,是能动的,物的特性是具有“广延”(占有体积),是被动的,不能自动。心绝对没有物的性质,它不占面积。物绝对没有心的性质,它不能思想。这种观点叫做二元论。但是,笛卡尔又认为,无论心或物,都是由上帝派生的,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绝对的实体。这样,他终于离开了二元论,而滑到客观唯心论,最后还是归结为唯心论的一元论。 (3)笛卡尔的物理学中的机械唯物论思想 笛卡尔的物理学,实际上是指整个自然科学。他的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关于物质是广延实体的原理。在这里,他在上帝保证之下,把物质作为唯一的实体、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并赋予物质以独立的创造能力。马克思说:“笛卡尔在其物理学中认为物质具有独立的创造力,并把机械运动看做是物质生命的表现。他把他的物理学和他的形而上学完全 ●●● ==========第153页========== 148 欧洲州哲学简史 分开。在他的物理学的范围内,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①这是在他的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地方,表明了法国资产阶级进步的一面。在物理学范围内,他是一个机械唯物论者。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认为物质的本性是有广延性。他说:“它的本性只在于它是一个长、宽、高三量向的实体。”他从物质是广延,占有空间这-一原理出发,得出世界的无限性和统一性的结论。他说:“地和天是由同一物质构成的,而且纵然有无数世界,它们也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给我以物质(广延)和运动(指机械运动一编者),我将为你们构造出世界来。”这样他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其次,他论述了关于物质构造的微粒学说,批判了原子和虚空的学说。他认为物质分子无论多么微小,总是有广延的,因而总是可以继续分割的。同时,指出物质占满整个空间,绝对的真空、无物的虚空根本不存在。 最后,关于物质运动的思想,他创立了“运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宇宙间运动量的总量是一个常数。给以后“能量守恒和传化定律”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笛卡尔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也有若干辩证法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他认为在上帝第一次推动以后,最初宇宙物质是处于一个统一的漩涡运动中,在运动过程中分化成为土、空气和火三种元素。土被抛出,而形成行星。火留在中心,形成太阳和恒星。空气弥漫各处,形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第160页。 ==========第154页========== 第四意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49 成天空。这样,他第一次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天体演化说,成为以后有名的康德一拉普拉斯的天体演化的星云假说的先驱。其次,在数学方面,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把曲线看成是点运动形成的轨迹,引用了变数,使运动和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恩格斯对于笛卡尔在数学上的贡献作了很高的评价:“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而它们也就立刻产生”。① 、总之,笛卡尔在他的物理学范围内是一个卓越的自然科学家。所以马克思说,笛卡尔思想里“还是有积极的、世俗的内容的”。®“笛卡尔的唯物主义成为真正的自然科学的财产”。®但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他认为物质运动只有一种形式,即由于物体受外部碰撞而产生的在空间的机械位置移动,也就是“指一个物体由此地到彼地的位置移动”。他认为,物质本身是静止的,运动是由外力即上帝推动的。由于他不懂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所以,最后仍不得不到上帝那里找运动的最初原因。他还认为时间不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形式,而只是一种思想方式,颜色、声音、冷热等也不是在我们心外独立存在的物质属性的某种反映,而只是一种感觉和思想,是主观的东西,否认了物质的质的多样性。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想恩格斯全集》第 2卷,第161页。 ③同上书,第166页。 ==========第155页========== 150 欧洲哲学简史 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被马勒伯朗士等人继承并把它变成反动的僧侣学说。而其唯物主义观点则被荷兰医生勒卢阿和哲学家斯宾诺莎等加以发展,并克服了他的二元论。到十八世纪法国则更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等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达到了旧唯物主义的高峰。 二、伽桑狄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与 笛卡尔唯心主义的斗争 马克思指出:“在法国以笛卡尔为主要代表的17世纪的形而上学,从诞生之日起就遇上了唯物主义这一对抗者。唯物主义通过伽桑狄…来反对笛卡尔。”① 比埃尔·伽桑狄(一五九二一一一六五五)是和笛卡尔同时代的原子唯物主义的先进思想家。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受过大学教育,喜欢数学和哲学,曾在大学教过哲学。他反对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因批判了亚里士多德,被迫去职。他反对笛卡尔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一天赋观念论。伽桑狄也是科学家,他对天文学、数学、力学、科学史都作过研究,是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拥护者。 伽桑狄和笛卡尔一样表现了法国当时软弱、妥协的资产阶级思想,但比笛卡尔激进一些。他结交了不少进步的朋友和出身贫民的知识分子。他主张社会契约说,并把这一思想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第161页。 ==========第156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51 当作社会、国家、权利、法律的基础。他认为如果国家的统治者夺取了政权,开始滥用法律,蜕化为暴君,那么人民就可以罢免他,可以更换他,但不是用共和国来更换他,而是用另一个不再专横暴虐,并重新实行以前所订的法律的统治者来更换他。所以,他拥护当时法国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只是不要暴君,而要求有开明的君主。这种制度在当时来说比封建贵族割据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有一定进步作用的。在社会伦理观上伽桑狄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认为伦理学是自已哲学的中心部分,逻辑学和物理学都是为伦理学服务的。伦理学是关于生活目的的科学,生活的目的就在于达到最大的幸福。他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幸福论,同意伊壁鸠鲁认为恬静状态就是幸福。反对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主张人生的最高美德是追求幸福。身体健康和灵魂安宁是人生的真正幸福,奉行道德以及崇高的友谊是获得幸福的可靠手段。 (1)伽桑狄的原子唯物主义思想 伽桑狄和伊壁鸠鲁一样认为世界万物是由物质的质点原子构成的。原子乃是原始的、最简单的,并且是不可分割和不可消灭的永恒的世界要素。原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它是整个大自然的基本物质,它不生不灭,不是由任何其他种类的物体产生的。原子有大小形状和重量的不同,这些东西在由原子形成物态时起作用,原子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学上的点,而是肉眼所不能看到的极小的体。他认为重量是原子最重要的特点,因为原子处在虚空中,所以它们的重量,仿佛是物体“不断企图运动”的刺激力和内在源泉。运动是原子的永 ==========第157页========== 152 欧洲哲学简史 恒的和不可消灭的属性。伽桑狄反对笛卡尔认为物质不能自已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而主张运动是原子的本性。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空间和时间都是无限的。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使他们聚集和相互联结起来,开始形成了一堆不可分割的,混乱的原子。后来这堆原子发生分裂,重的原子往下降,轻的原子往上升,最轻的原子,继续分裂,形成了天、星、太阳、月亮、空气,而落到下面的原子则形成了地球和液体,植物和动物由种子形成,而种子则由土壞形成,他力图以自然的原因说明自然现象。马克思说伽桑狄恢复了伊壁鸠鲁的学说,他“把伊壁鸠鲁从禁书里面拯救出来了”。① 与笛卡尔相反,伽桑狄主张物质是能动的,运动是原子固有的特性。他说:“风、火以及其他许多种物体都是自动的,同时有推动别的物体的性质。”他以“物体有自动性”的观点,批驳了笛卡尔的运动观。他指出:“假如按照你(指笛卡尔一编者)的说法,那末,一切物体,由其本质,必须是不动的,每个运动只能从一个无形体的本原出发,假如不借助于一个理智的,或精神的能动者,水也不能流,动物也不能走。”他认为,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他也只承认物体的机械运动。同时,他还否定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学说。这就使他抛弃了伊壁鸠鲁的自发辩证法因素,所以他的唯物论是机械的原子唯物论。 伽桑狄作为一个软弱的资产阶级的代表,和笛卡尔一样对宗教信仰作了妥协、让步。他说:“我公开承认我相信有 一个上帝、相信我们的灵魂是不灭的”。所以,马克思说: ①马克思:《博士论文》第1页。 ==========第158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53 “他竭力要使他的天主教的良心和他的异教的知识相协调,使他的伊壁鸠鲁和教会相适合,这当然是白费力气的。”① (2)伽桑狄对笛卡尔唯心主义唯理论的批判 伽桑狄主张机械唯物论,他对笛卡尔的唯心主义唯理论和“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指问笛卡尔说,“自我”是精神的东西,是心理、思想活动,它与身体毫无共同之处。那末,二者怎么能够联系呢?你说你感到疼痛,可是你如果是一个非具体的,没有广延的东西,你怎么能有疼的感觉呢?他说没有“我”这个人,就不能有“我”这个观念,你说我的思想决定我的存在,这是颠倒了事实。伽桑狄说:笛卡尔事实上并没有给他所了解的思维下任何定义。说思维是实体,这就是说,用另一个未知的东西来给这 一个未知的东西下定义。所以他说,笛卡尔关于思维的观念是自我欺骗,而他的思维本身却是一种幻影。 伽桑狄还驳斥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他认为人的理性并没有任何天赋的观念,因为人降生的时候并没有带着笛卡尔所说的那种对人的赐予,甚至连神的观念也不是天赋的,这可以从有许多人不信神这件事中看得很清楚。他在驳斥笛卡尔所谓“凡是在感觉中的,没有不是在思想中”的公式时说:“凡存在于理性中的,都已先存在于感觉中”,而理性不过是感觉的附属物。他指出,人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天赋观念是没有的,“一个天生的瞎子的心里没有任何颜色的观念,或者在一个天生的聋子的心里没有任何声音的观念”。 ①马克思,《博士论文》第1页。 ==========第159页========== 154 欧洲哲学简史 伽桑狄在认识论上,是一个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者。他认为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感性是理性的基础,也是理性的标准,一切理性认识正确与否要通过感觉事实来检验,而一切感觉都是由外部事物的“肖像”进入感官而产生的,感党和事物的“肖像”是相附合的。显然,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但是伽桑狄没有真正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把理性只看成是对观念加以集合、分离所起的作用,是感性的附属物,而不知道是感性的认识的飞庆,所以,他还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感觉论的水平上。 总之,伽桑狄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和不彻底的。这也是由法国当时比较落后,他所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所决定的。他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批判、战胜笛卡尔。而这一任务是由以后法国资本主义比较发达,资产阶级比较强大时,代表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来完成的。所以马克思说:“伽桑狄和霍布斯正是在他们的敌人已经作为官方势力统治着法国的一切学派的时候战胜这个敌人的,而这已是他们去世以后很久的事了。”@ 第三节 十七世纪的荷兰哲学 一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及其唯理论 十六世纪末,在尼德兰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在北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第161页。 ==========第160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未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55 方各省取得了胜利,成立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荷兰共和国。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地区。荷兰是十七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十七世纪前半期是个海上强国和商业国。但当时国内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矛盾仍很尖锐,因为尼德兰南部各省还被西班牙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着,它与法国及荷兰的封建势力相勾结,不断进行干涉和颠覆活动。与此同时,劳动人民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压迫,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矛盾也尖锐起来。马克思指出:“荷兰的人民群众在1648年就已经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人民群众更加劳动过度,更加贫困,更加遵受残酷的压迫。”①荷兰的资产阶级,一方面骇怕人民,宣传阶级合作,另一方面又要反对封建主义,维护资产阶级自由。斯宾诺莎生活的时代是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工商、航海等迅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上的发展和变化,科学和艺术也繁荣起来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正反映了这种需要,即他的唯物主义反对封建神学。而他的社会伦理学说则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秩序。 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一六三ニーー一六七七)是十 七世纪中叶,荷兰的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和唯理论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曾在犹太教会学校念书,但对宗教学说发生怀疑。于是开始研究自然科学和哲学,阅读布鲁诺、培根、霍布斯、笛卡尔等人的著作,逐渐 ①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第822页。 ==========第161页========== 156 欧洲哲学简史 形成了他自己的思想体系,终于与宗教决裂,而被革除教门。 斯宾诺莎终生为坚持真理而斗争。一六七三年有人向他表示,如果他把他的某一部著作献给国王的话,则国王愿意给他终生养老金,但他回答说:“我只把自己的著作献给真理。” (1)斯宾诺莎的社会政治思想 斯宾诺莎的社会契约学说,继霍布斯之后,也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各自寻求自已的利益,陷于互相反对。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个人放弃自然权利,把大家的自然权利收归公有,由社会制订法律,维持秩序,这就是国家。所以国家的职能在于运用强力迫使人们克制感情,以保障人们的利益和私有财产。他和霍布斯不同的是他不赞成君主专制,而主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他说,在一个自由国家里,每个人应该做他愿意作的,并说出他所想的,国家不应该用法律来规定,来限制思想自由,实质上是为当时荷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和社会秩序作辩护。他的这种国家起源和本质的学说,是与当时的封建神学国家学说相对立,是有反封建的意义的。他反对封建君主制国家利用宗教来迷惑人民,要求教会与国家分离,但他还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执行国家法令。这同时也暴露了他为资产阶级国家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进行辩护的作用,他抹煞国家的阶级性,把国家和社会等同。而这正是由他的资产阶级立场所决定的。 斯宾诺莎把“自我保存”看成是社会生活的规律,他说:“保存自我的努力是德性的首先的唯一的基础。”这就 ==========第162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57 是说,他把资产阶级的利已主义的阶级本性说成是普遍的人的本质。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为了达到自我保存,自身利益的目的决不能凭情欲的支配,而必须遵循理性的指导。”他说:“绝对遵行德行而行,在我看来不是别的,即是在寻求自己利益的基础上,以理性为指导,而行动、生活、保持自我的存在。”他认为互相“团结”、“和睦”、“协调”、“共同遵从公共法令,在现实国家中生活”就是理性的指导原测。显然,这是资产阶级的超阶级的人性论观点。 (2)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唯理论 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一样,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主张唯理论,认为只有象几何学那样,凭理性的能力,从最初几个“不证自明”的定义和公理推论出来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他甚至用几何学方法来阐明《笛卡尔哲学原理》及其他主要著作中的哲学问题。斯宾诺莎从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出发,认为人的认识对象是自然,认识的任务是揭明事物的必然性、规律性。事物的规律是可知的。他说,“我们的心灵可以尽量完全地反映自然。因此,心灵可以客观地包含自然的本质、秩序和联系。”“观念的秩序和联系就如事物的秩序和联系一样。”他把理性认识称为“真观念”,“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这就是他的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思想。 斯宾诺莎把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知识,大体上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感性知识(包括传闻)。在这里他夸大感觉的相对性和主观性。他说,“我们对于外界物体所有的观念表 ==========第163页========== 158 欧洲哲学简史 示我们自己身体的情况较多于表示外界物体的性质。”他举例说: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声觉、味党、视觉,并常常弄错。所以他认为感性知识是“虚妄的原因,是认识的障碍”,因为感性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它是来自模糊的经验,必须予以“排斥”,否认了感觉是认识自然的通道和源泉。第二类知识,他称作理性知识,是由事物的“共同概念”,从一事物推论出其他事物本质的知识。这是关于事物的原性的认识。例如,我明了视力的性质,知道同一物体远看小,近看大,而推知太阳要比眼见的大就是这种推理知识。第三类知识,他称之为理性的“直观”,是指不通过推理过程,而单纯地从认识事物本质直接得来的知识。直观的识即对规律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他认为这是最高级的认识:例如,凭理性的直观即知三加二等于五。在这里,他片面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断言“推理”知识和“理性直观”“总是必然真实的”,是具有必然性的真知识、“真观念”,而感觉则是错误的原因。这样,斯宾诺莎否认了感性认识的作用,也就使他的理性认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生于他根本不懂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也就不能正确地说明认识如何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真理性认识的源和标准是什么。和笛卡尔一样,他也把观念的清楚明白兰作真理的标推,“真理既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并断言真理观念“纯粹是出于心灵”。这就说明归桂到底唯理论是和唯物主义不相容的。 (3)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是在批判笛卡尔的二元论的基 ==========第164页========== ● 第四章十六世纪未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59 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斯宾诺莎的哲学的基本思想和最高原则就是“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改造理智”。 斯宾诺莎在他关于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学说中论述了他对于自然的“本性和特性”的了解。 实体学说是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全部哲学的核心和基石。他反对笛卡尔的两个“实体”说,主张只有一个实体。他所说的实体,实际上是指自然界。实体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他说“物质到处都是一样的”,它是“不可分的”,是“不生不灭的”,“自然是永远和到处同一的”,“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也是永远和到处同一的”,就是说物质界是统一的,并且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自然界是无所不包的,不能有多数实体。他给实体下的定义是:“某种自己存在的和自已通过自已而表现的东西”,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这就是说,他认为,实体是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存在的自然,是只能通过它自己来认识它的东西。事物都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并没有超乎自然界以外的东西作用于自然界的事物,或者作为自然界事物的原因。斯宾诺莎的“实体”自身为自身的原因的思想,有力地打击了超自然的上帝为自然的原因的宗教唯心论观点,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恩格斯给予很高的评价:“斯宾诺莎,实体是自身原因一把相互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了”。①实体是无限的,它包含有无限多的“属性”。属性是实体的本质表现和经常表现。属性不能离开实体而存在,实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09页。 ==========第165页========== 160 欧洲哲学简史 体也不能没有属性。他说:“我所指的属性就是由理智交给实体,作为实体本质的东西。”这就是说,属性是我们的理智了解它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但我们有限的知识所认识和了解的属性只有两种,即广延和思维,它是实体的两种属性,而不是两种独立实体。这说明他企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他又认为一个属性不能产生另一个属性。他把广延和思维看成是“上帝和自然”的两个平行互不影响的属性。他说,“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圆形与在神之间存在的圆形的观念,也是同 一的东西,但借不同的属性来说明罢了。”这样,他就又提出心、物平行论的错误观点,保留了二元论的残余。 样式是实体的特殊形态或具体表现形态。样式是指具体事物,是有千千万万,无限多的,是不断变化的,是彼此依赖和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样式都存在于实体之内,并通过实体而被认识。就是说个别事物要依赖整个自然界才能存在,如果没有整个自然界也就没有个别事物。所以对个别事物的认识也要从全体的观点,才能了解它所处的地位和意义。在这里他把实体和样式的关系,看作是整体和部分,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无限和有限的关系,具有辩证法的因素。所以恩格斯称他是近代哲学中辩证法的光辉代表之一。这就是斯宾诺莎关于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这点出发,他完全否认“人格神”、“创世说”等等,而主张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的思想。虽然他把实体也叫神,还披着泛神论的外衣,他说“除了神以外,不能有任何实体”,但那只不过是作为自然界的别名保留着,他说:“在神的本性中既没有理智,也没 ==========第166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61 有意志。”可见,他是不承认有意志的人格神的。不但如此,他在《神学政治论文》中还批评了相信宗教、圣经等偏见的错误。他说:“我们由于虚伪的虔信而崇拜过的一切东西,除了失望、胆怯、呓语、鬼话之外,什么也没有使我们得到。”他的这种无神论思想在当时说来是十分可贵的。恩格斯对于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观点给予极高评价:“当时哲学的最高荣善就是:它没有被同时代的自然知识的狭隘状况引入迷途,它一从斯宾诺莎一直到伟大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一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而把细节方面的证明留给未来的自然科学。”① 但是,总的说来,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仍然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因为,他在说明样式时,对事物变化有外因论观点,把事物的运动归结为广延物体在外力推动下的机械运动,同时又认为思维和广延二者互不依赖,把精神和物质割裂开来,另外,他还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割裂了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又必然导致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否认人的自党活动的意义,而主张对自然规律的消极顺应,没有真正了解自由和必然,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没有认识到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而且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对以后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是很大的。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费尔巴哈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而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从他自己的观点出发,曲解地利用了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但同时也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1页。 ==========第167页========== 162 欧洲哲学简史 继承和发挥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因素。 第四节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 的德国哲学 一莱布尼茨的客观唯心主义及其唯理论 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的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落后、经济上分散的封建农业国。十七世纪前半期的三十年战争的结果,使德国分裂为近三百多个独立的诸侯国家。他们各自为政,自设关卡,对人民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这就使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资本主义虽也在发展,但十分缓慢,资产阶级力量极为软弱,马克思曾经指出:“自宗教改革以来,德国的发展就具有了完全的小资产阶级的性质。旧的封建贵族绝大部分在农民战争中被消灭了,剩下的或者是直属帝国的小诸侯,或者是些小地主,或者是些乡居的容克地主影这些小诸侯逐渐取得相当的独立地位并在极小的偏僻的地区内仿效君主专制”。①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完全屈从于封建统治阶级,并力图通过妥协的道路来发展资本主义。莱布尼茨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就是这一软弱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 哥特弗利德·威廉·莱布尼茨(一六四六一一七一 六)出身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里,在莱比锡大学毕业。 ①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第212页 ==========第168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63 他当过外交官、宫廷顾问、汗诺威图书馆长、柏林科学院首任院长。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在科学上有许多贡献。如:在数学上,他是微积分的创始者之 一,在物理学上,比笛卡尔更精确地表述了运动量守恒定律,在逻辑学上,他在研究过去三条基本思想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充足理由律,提出了数理逻辑的基本思想。但在哲学上,他却是唯物论的敌人。他企图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调和宗教信仰和科学知识。在社会历史观上,他提出为了维持和平秩序,不能伤害任何人,要与任何人为善,这就是所谓“公平”的自然法思想。在政治上,他积极拥护开明的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当时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为德国的现存状况辩护。他的结论是“现存的一切是尽可能最好的世界中最好的”。这就充分地反映了企图适合封建主利益的软弱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两面性。正如列宁指出:“莱布尼茨在政治和宗教上有‘拉萨尔的”特点和调和的趋向。”① (1)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单子论”,是近代哲学中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构成世界事物的本原不是象笛·卡尔说的那样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也不象斯宾诺莎说的那样是一个物质实体,而是无限多个精神实体。他把这无限多个实体称作“单子”。单子是他的哲学的核心。 ① 列宁,《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列宁全集》第38卷,第428页。 ==========第169页========== 164 欧洲哲学筒史 单子是什么?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简单的一种精神实体。他认为物质是不动的,可分的,不能成为最后实体。只有这种能动的,真正单纯的,不可分的单子才是事物的最后单位,构成一切事物的基础。正因为他以这种所谓客观存在的精神性的“单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论。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为宗教信仰作论证的,是和他的相信上帝的观念分不开的。他认为单子本身是有能动性的,是力的中心,但他不能自然的产生和消失,而是由上帝所创造和发射出来的。单子是闭锁的,不受外部原因影响,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不可能有东西从里面出来或从外面进去。单子与单子不能互相发生物理作用,而只有精神上的联系。单子的变化来自内部,每个单子都有知觉,象镜子一样,能反映全宇宙。但单子的知党有程度高低之不同。最低级的单子,如自然界、无生物只有模糊的“微知觉”。而较高级的单子如动物的灵魂,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更高级的单子,如人的灵魂则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有自觉的、有意识的知觉,能认识必然的和永恒的真理。最高的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其他单子都由这个最高单子即上帝所创造和支配。整个世界各种单子的发展所以能互相协调一致,就是由上帝创世之初安排好了的。他把这叫做“先定的和谐”。意思就是说,现存世界一切事物的秩序,如阶级的区别等都是神安排好了的,都是“先定的和谐”,是不能违背的,这就是他的结论。这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妥协性的一种表现。是为当时封建专制统治 ==========第170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65 制度提供理论根据的。 莱布尼茨的神秘的、闭锁的、孤立的单子世界,不是别的,正是当时经济上分散落后,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德国现实的反映,他的“先定的和谐”的谬论是用来论证当时分散的德国“亦即最完善的君主统治之下的最完善的国家”。当然,莱布尼茨也并不否认物质。但他认为物质是以精神实体的单子为基础的。因此,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 二性的,派生的。列宁指出:“我的自由的转达:单子=特种的灵魂。莱布尼茨=唯心主义者。而物质是灵魂的异在或是一种用世俗的、肉体的联系把单子粘在一起的浆糊。”①这就是说,他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一哲学根本问题的解决,是唯心主义的。由此可见,他的这一哲学体系,显然是 十足的神秘主义、僧侣主义,是精制的神学理论,是为宗教作辩护的,是彻头彻尾的唯心论。 不过,莱布尼茨的哲学在其十足神秘的唯心论体系中,却也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他肯定世界上事物和单子是变化和发展的。他认为单子自身中有活动力,是具有永不静止的能动原则的“实体”,单子变化、发展的原因不在外部而在于内部。他还认为单子的每一个知觉都与世界上一切其他事物有着本质的联系。这里,'菜布尼茨的确在神秘的形式中猜测了有限和无限、个别和一般、部分和整体的互相关系,-切都在不断运动变化等等。所以列宁指出:“莱布尼茨通过神学而接近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的(并 ①列宁,《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 判”》,《列宁全集》第38卷,第430页。 ==========第171页========== 166 欧洲哲学简史 且是普遍的、绝对的)联系的原则”。①“这里是特种的辩证法,而且是非常深刻的辩证法,尽管有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② (2)莱布尼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 莱布尼茨在继承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时,强调观念的普遍性、必然性,认为知识只能先于经验,是生而具有的,坚决反对洛克的白板说。但他与笛卡尔稍有不同。他认为人的心灵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白的观念,而是象一块未经雕琢的,但已经生成了带有花纹的大理石,必须经过艺术加工才能有清晰明白的观念。他断言:“观念、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我们心中。”在这里他所谓的雕琢和加工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他的天赋观念是先于认识就已经存在了的。雕琢加工只能根据大理石原来的花纹,而不能刻成别的形象。显然,他的这种认识论本质上和笛卡尔是一路货色,都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莱布尼茨在真理问题上。是和唯物论的反映论根本对立的。他把真理分成两类: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们的反面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们的反面是可能的。也就是说“推理的真理”或“必然的真理”,它是普遍的,必然的,与它对立是不可能的。例如数学上的公理“二加二等于四”、“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二直角”,事实真理”,它是偶然的,是一些简单的事实,例如“凯撒曾经存 ① 列宁:《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列宁全集》第38卷,第427页。 ②同上书,第431页。 ==========第172页========== 第四章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67 在过”、“世界上有君士坦丁堡这个地方”等。他认为前者是以“心灵为其源泉”是先天的,而后者也是单子内在的,不清楚的知党。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的反映。可见,他的这种真理观,也证明他的认识论是典型的唯心论的唯理论和先验论, 总之,莱布尼茨在认识论上,贬低感性,拾高理性,宣扬“天赋观念”论,是欧洲近代唯心主义唯理论的典型代表之一。 莱布尼茨的哲学对以后德国古典哲学发生了不小的影响,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 ==========第173页========== 168 第五章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十八世纪末发生的法国革命,是任何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革命运动所不能媲美的。这是一次比较坚决、比较彻底地摧毁封建制度和一切中世纪废物的伟大资产阶级革命。 自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法国封建统治者十分嚣张,不可一世。从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的历代封建统治者与宗教教会都是狼狈为奸,互相吹捧和包庇。宗数教会及其宣扬的神学世界观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有力的精神支柱。封建君主以神授君权为虎皮,推行“朕即国家”的独裁专制政策,总揽国家大大小小的一切权柄,一意孤行。谁若稍有疑义,便予以血腥镇压。封建统治者不给群众一丝一毫的民主和自由,非常恐惧英国推行的所谓立宪制,那怕是地方的议会也禁止设立。在法国,由贵族、僧侣、平民三个等级的代表参加解决国家大事,而非定期召开的三级会议机构,虽然早已设立,但是自路易十四直至革命前夕,即自一六一四至一七八 八年的漫长时期里,国家虽曾多次遇有大事,也没有召开过 一次三级会议,只是召开没有平民代表参加的缙绅会议走走过场。 ==========第174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69 法国封建宫延以极其奢华的生活炫耀于欧洲。封建君主的离宫就有几十处,宫女不计其数,其豪华糜烂的生活争得了欧洲的“冠军”。一般贵族模仿官廷的豪华腐朽的生活方式成了风尚。封建剥削阶级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是建立在鱼肉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当时,在法国占人口总数不到百分之一的僧侣和贵族占有全国的大部分土地。只有一、二百人的高级僧侣是国家的第一等级,数万名贵族是第二等级,他们享有不纳税等种种特权。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工人和资产阶级属于无权的第三等级。 自十七世纪以来,第三等级中逐渐出现了新的成分—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形成,资产阶级在成长。封建统治阶级虽然十分讨厌它,但为了充实荡费已空的国库,缓和人民的反抗,被迫采取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因而助长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八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在经济生活中已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它在政治上毫无权利。这与其在经济上的地位十分不相称。消灭旧的封建生产关系和夺取政权以适应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了。 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法国农民呻吟在水深火热之中,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例如一七O二一一七○五年,法国 南部各省发生过米扎尔起义,一七七五年法国又发生了“面粉战争”。关于零星的农民暴动,更是举不胜数。革命前夕,法国农民暴动更为剧烈。到了十八世纪中下叶,多次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反封建斗争。至于城市平民,处境也非常坏。十八世纪下半叶,由于农村灾荒严重,因此粮食奇 ==========第175页========== 170 欧洲哲学简史 缺,物价飞涨,使城市平民的生活日益恶化,加之法国统治者连年对外战争屡遭失败,造成工商业萧条和工人失业,又加深了城市平民的痛苦,因此,城市平民不断举行暴动。所有这些城乡劳动人民的革命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从而为法国资产阶级创造了革命的条件。反封建的共同利益把第三等级中的各阶级统一起来了。法国社会日益鲜明地划分为两个对立的政治营垒:一小撮贵族和高级僧侣的特权阶级为一方,第三等级的各阶级为一方,僧侣等级中的最底层的一些村镇神父也参加了革命营垒。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成为革命营垒的领导者。因为农民虽然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但在当时不是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阶级,而无产阶级正处于自发的状态,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反动营垒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毫不让步,而革命阵营拥有全国人口的绝对多数的劳苦大众,也毫不妥协。这种尖锐对立的形势表明,矛盾的解决没有任何调和的可能。 毛主席教导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①十八世纪法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启蒙运动,正是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和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思想意识的斗争。法国启蒙思想家不畏强暴,勇敢机智地揭露宗教神学和封建制度,猛烈尖锐地抨击教会僧侣和贵族的暴虐无道,号召争取“理性王国”的到来。他们进行的启蒙运动,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先导的作用。 ①转引自《红旗》杂志1967年第9期。 ==========第176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71 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他们真诚地相信和期望共同繁荣昌盛,而把为之斗争的所谓符合自然的和人性的关系,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关系以及所谓理性的王国等看做是完全符合被压迫等级的共同利益的,并为此进行了果敢的斗争。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 一切都受到了无情的批判,而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关于他们的这种观点的内容,恩格斯作了简炼明确的概括:“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到现在为止,世界所遵循的只是一些成见,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①至于法国启蒙运动活动家所高唱的理性、正义、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的王国的实质,恩格斯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指出,“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宜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②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特别是无神论思想家,对宗教神学世界观、宗教教会和封建专制政权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指出:“18世纪的法国房蒙运动,特别是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反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同时是反对现存宗教和神学的斗争,而且还是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反对一切形 ①②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5页。 ==========第177页========== 172 欧洲哲学简史 而上学,特别是反对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和莱布 ●●● 尼茨的形而上学的公开而鲜明的斗争。”① 法国唯物论思想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代表来说,在批判现存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形形色色的神学世界观的斗争中,概括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将战斗无神论的理论基础一唯物论予以最充分的发展,达到了资产阶级唯物论发展的古典阶段。他们清除了十七世纪唯物主义的宗教神学的杂质,在同唯心主义、神学斗争中,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就,更彻底地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路线。但是,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给予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以巨大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法国的拉普拉斯、拉瓦谢、毕丰等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但力学仍旧是这个时期占特殊重要地位的科学,对一切现象的解释,还摆脱不了力学的观点。自然科学中占支配地位的还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当时的哲学。恩格斯说:“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一确实是完全机械的,而且这有个非常自然的原因:当时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还处在襁褓之中,还远不能给一般的自然观提供基础。”②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59页。 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32页。 ==========第178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73 法国启蒙运动活动家经过英勇的斗争,迎来了一七八九 一一七九四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依靠广大劳苦群众,与封建势力进行反复的搏斗,推翻了封建王朝,处死了路易十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广大劳苦群众是这次革命的主力军。资产阶级与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结成联盟是这次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恩格斯指出:“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单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①但是劳动人民流血牺牲换得来的胜利只是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而劳动人民的愿望变成了泡影。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就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大革命后更加明显。所以,资产阶级与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广大被压迫、被剥削群众之间的矛盾明显和尖锐化了。革命时期的盟友变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 第 节 十八世纪法国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有:梅叶、摩莱里和马布利。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第三等级人数最多,受苦最深的农民阶级,是当时法国反对封建制度的主力军。梅叶的唯物主义、无神论以及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就是这个时期农民阶级革命思想的表现。 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49页。 ==========第179页========== 174 欧洲哲学简史 让·梅叶(一六六四一一七二九)是十八世纪初法国第一个起来反对封建专制、宗教和教会的战士。他是乡村纺织工人的儿子。他在里姆的教会学校毕业之后,当了牧师。由于他的阶级出身以及长期和农民在一起,看到了劳动人民所受的惨无人道的剥削,使他摆脱了神学世界观的羁绊,成了教会的叛逆者。他是革命农民的思想代表,是十八世纪法国第一个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是空想共产主义者。《遗书》是梅叶留下的唯一的一部手稿,是十八世纪杰出的无神论文献。十八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以手抄本秘密流传于世,一七六二年由伏尔泰摘要发表,其中最激进的思想被删掉了。该书在一八六四年才全文发表。 一、梅叶的战斗无神论和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梅叶在《遗书》一书中指出:他从事写作的目的是揭露宗教和政府的相互勾结以及宗教对社会的危害,使人们认清麻痹人们意识的那一切宗教迷信和谎言,以唤醒贫苦人民的斗志。梅叶愤怒地说:“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多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同他们说明全部真理的时候了。”梅叶指出:一切封建迷信和谎言“都是狡猾诡诈的政客臆造出来的…至今世界的君主和有权势者的法律支持并巩固这些臆造的谎言,他们利用这些谎言,为的是更便于驾驭人民,施行自己的意志”。他对宗教教会和专制政府互相包庇,狼狈为奸,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启发 ==========第180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75 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头脑。指出:“宗教甚至支持最恶劣的政府,而政府则又支持甚至最荒谬、最愚蠢的宗教…支配我们的良心的宗教家是最厚颜无耻欺骗人民的骗子…”梅叶深恶痛绝地指出,国王、贵族用暴力和宗教的欺骗迫使人们服从他们的统治。他说:“那些那样爱吹嘘自已的高贵并骄傲自大的人民的始祖,都是些嗜血的和残酷的压迫者、暴君、阴谋的叛徒、社会法律的破坏者、窃贼和杀父者,总之,最古的贵族只是一群令人发指的暴徒而已。”他们“到处进行大抢劫、大侵略、大毁灭、大破坏、大屠杀”。他号召人民起来,同宗教作坚决的斗争,反对人民的压迫者,特别是反对传播谎言、迷信和神秘主义的教士。梅叶揭露天主教的恐怖暴行,号召用披袈裟的刽子手的肠子来绞死那些欺骗压榨人民的暴君。梅叶虽然看到了宗教教义的荒谬,揭露了宗教作为封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工具的反动作用,并主张消灭一切宗教和迷信。但是,他并不了解宗教产生和传播的社会阶级根源,把宗教只看做是愚昧无知和欺骗的产物,因而也找不到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正如列宁指出:“如果认为,在一个以无休止的压迫和折磨劳动群众为基础的杜会里,可以用纯粹说教的方法消除宗教偏见,那是愚蠢可笑的。”① 梅叶同时也是欧洲劳动人民中反孔最早的杰出代表。在《遗书》中,他就极端蔑视孔丘,根本不承认孔丘是什么“至圣先师”。他说:“孔夫子在中国被尊为圣人,但在世界其他各国都不承认他是圣人”,“甚至在他们本国也得不 ①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列宁全集》第10卷,第65页。 ==========第181页========== 176 欧洲哲学简史 到他们所希望的一致承认”。并且尖锐指出:被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先知”的“圣人”,是“假先知”。是个“假神的偶像”。这充分说明了孔老二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欧洲劳动人民中间也早就成了“丧家犬”。 梅叶是空想共产主义思想的先驱者。在《遗书》中,他还幻想建立一个空想共产主义社会来代替吃人的封建社会。他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反映了当时法国被压迫的劳动者要求摆脱被奴役地位的迫切愿望。梅叶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土地、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都归公共所有,并且消灭了阶级,建立了人民之间的平等。他说,“人人天生都是平等的。他们同样有权在地球上生活和立足,同样有权享受天赋的自由和他的一份世间的福利,人人都应当从事有益的劳动,以便取得生活中必需的和有益的东西。” 他所描述的这个未来社会,是以小教区为单位的公社式的自由联盟。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实质上只是一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他说:关于土地和财产公有,“我这里指的是住在同一地点或同一地区的人,同一城市、同一乡村、同一教区的全体男女,应当构成一个家庭,彼此看作是兄弟姊妹,同父母的儿女。他们应当象兄弟姊妹般互爱,从而彼此和平共处,共同享用同一种食物或相似的食物,有同样好的衣服,同样好的住所,同样好的寄宿处,同样好的鞋子,另一方面,人人应当同样做事情,即从事劳动或作其他某种正当的、有益的工作,每人应当按自己的行业,或考虑到某种工作对象比较需要,比较适当,并按照环境和季节来工作。这一切不应当在一心只想独断独行地、横暴地统治 ==========第182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77 别人的人领导下进行,而只应当在最英明、最善良、极力想发展和维持人民的福利的人的领导下进行。一切互相毗邻的城市及其他的村社,应当力求互相结盟,保持巩固的和平和互相的协调,以便在需要时互相帮助;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相互帮助就不可能有社会福利,而大多数必然要陷入不幸和悲惨的境地。”梅叶的思想反映了法国农民的革命情绪和革命要求,他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唤起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觉悟的社会思潮中最激进的思想之一。但是,梅叶在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的。他说,要实现革命和建立新的社会,只要教育人民,摆脱偏见的魔爪就够了。他的共产主义也只不过是法国农民平均地权要求的一种空想产物。 二、梅叶的唯物主义思想 梅叶的无神论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在他的世界观中具有反宗教、反封建的革命性的特点。他以唯物主义世界观深刻地批判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唯心主义。 在梅叶看来,自然界是物质的,可以感觉到的存在。自然界完全不依赖任何其他超自然力量和意志。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存在着的。宗教信徒所说的某种神灵似乎是万物的创造者,也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这样一种力量能够无中生有。无论时间、空间和物质,都不是而且也不能从无中创造出来。他还认为,物质、时间、空间和自然界的规律性不可能是神创造的,只能从自然本身的永恒存在出发才能解释它们。他说:“物质本身也就是整个的存在,它只能依靠 ==========第183页========== 178 欧洲哲学简史 自身才获得存在和运动;如果你承认这一点,你就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能立即消除创世说中产生出来的那一切困难、矛盾和错误,而且能够开辟一条认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并从物理上和精神上解释这些事物的捷径。”他在进一步说明物质的属性时,他是把物质在机械运动中所显示的力学特性,作为物质普遍的根本属性。这说明他的物质观基本上是机械论的。 梅叶认为,物质能够自已运动,它不需要什么超自然的精神的推动力。他说:“只有物质能够给物质以推动,能够给它以影响和压力,能够使它运动,因此,不是物质的东西,就不能使物质运动。”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存在。但他对运动的了解也是机械的,他把物质的运动仅仅看作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移动,还认为物质没有运动也可以存在。梅叶认为,在空间和时间中永恒地独立地运动着的物质服从于必然性。他还认为有必然性同样也有偶然原因,自然界中没有任何目的性,正如自然中没有任何神的最初推动力一样。 梅叶还从“物质是始因”这一唯物论原则出发,批判了笛卡尔的唯心论。他认为那种企图从自然的创造物的美丽、条理和完善来证明有一个创造主即神存在,这是徒劳的。只有承认物质是始因,是永恒而独立的实体,才能避免宗教创世说中的这些困难。他批驳了笛卡尔“我在思想所以我存在”的命题,指出,“如果没有存在物,当然就不能有我们,如果没有我们,我们也就不能思想了。这一点是再清楚不过了。”同时,梅叶还抵制了笛卡尔的二元论。他指出:笛卡 ==========第184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79 尔主义把无限存在的物质实体,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所谓无限完善的实体一一上帝混为一谈了,这是错误的。这种想象的无限完善的实体并不是一种实在的实体,只是一种假象。如果断定假象的东西就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一种诡辩。所以,他坚持了唯物论的一元论,阐明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他认为灵魂、精神是物质的一种“变形”,没有物质也就没有精神,否认了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 梅叶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具有进步的意义,它曾被用来论证农民革命,论证空想共产主义。 恩格斯在说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时,曾指出:“伴随着一个还没有成熟的阶级的这些革命武装起义,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有理想杜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而在十八世纪已经有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摩莱里和马布利)。平等的要求已经不再限于政治权利方面,它也扩大到个人的社会地位方面了,必须加以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差别本身。苦修苦炼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这个新学说的第一个表现形式。”①十 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除梅叶外,还有摩莱里和马布利。 摩莱里(生卒年月不详)、马布利(一七○九一一七 八五)是十八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著名代表。他们的思想,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第三等级中手工业者、工场工人,即近代无产阶级的前身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他们不仅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5一16页。 ==========第185页========== 180 欧洲哲学简史 反对封建压迫、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一切私有制,从而形成了空想共产主义的思想。摩莱里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上一切罪恶的根源,他认为,在私有制社会中,一切设施都是为少数家族或一个独夫荣华富贵,而整个民族或大部分人则因之饥啼号寒,千百万人好容易挣得一分衣食,种种苛捐杂税从他们手里夺去大半,主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命运才去关心人民的生存,因为没有劳动人民的劳动,剥削者自已也活不了。所以他说:“毫无疑义,财产的部分,不管分得平均不平均,以及对分到的一份的私有,在任何社会中,都是贺拉西所说的万恶之源。一切政治或道德上的怪现象,都是这个祸根所产生的结果。”因而主张消灭私有制。他在自己主要著作《自然法典》(一七五五)中,规定出了三条“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恶习和不幸的基本的和神圣的法律”,这就是:“第一条,社会上的任何东西都不得单独地或作为私有财产属于任何一个人,但每个人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用来享乐或用来进行日常劳动的物品除外。第二条,每个公民都将是有工作,都依靠公费维持生活。第三条,每个公民都要根据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年龄促进公益的增长。因此,要按照分配法规定每个人的义务。”摩莱里认为这些基本原则是合乎自然的,合乎理性的,也是他所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在这里,他不仅反对封建制度,而且也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当然,他认为只要以理性的光芒消除人们无知的状态,就可以达到这种理想社会。这显然是唯心论的空想。此外,他的社会理想,还具有明显的原始平均主义思想的禁欲主义 ==========第186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81 的性质。 马布利认为人生都是平等的,自然并没有创造富人和穷人,也没有创造统治者和奴隶。在原始社会中,财产公有,人人平等。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社会才出现不平等现象,产生了社会的矛盾。 因而针对这样的私有制社会,他指出“不用指望这种社会里会有什么公正和诚实。阴谋、欺骗、狡猾和中伤,就是这种社会的特点”。他甚至认为,我们的社会划分为不同阶级的人,各个阶级的利益不仅是分歧的,而且是对立的。在他看来,由财产私有所产生的不平等,乃是一切社会罪恶和奴役的根源。他说:“私有制财产和地位不平等的起因,从而也是我们的一切罪恶的基本原因。”只有公有和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才合乎自然秩序、合乎理性和正义。在他所理想的共和国中,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大家都是平等的、自由的,禁止占有财产乃是共和国的根本法。但是,马布利的空想共产主义与摩莱里不同,带有明显的悲观的色彩。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黄金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在私有制确立以后,再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已经不可能了,只能采取一些改良措施,使社会在可能范围内逐渐接近原始自然状态的“黄金时代”。他的空想共产主义,也有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局限性。 摩莱里和马布利的哲学思想,与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上帝和自然以及人的理性是完全一致的。 正如马布利所说的,“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东西中。最 ==========第187页========== 182 欧洲哲学简史 重要和最高尚的是理性,它是神用来教导我们理解我们的义务的机关,也是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幸福的唯一指导者。”还指出:“社会制度的建立不是因为人是需要吃饭的动物,而是因为人是有理性和感性的动物。”因而人类的理性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认识论和伦理学方面的观点,诸如感觉产生观念,自爱是一切美德的源泉,环境在人性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公共利益是善恶行为的标准,幸福是人生的目的等等。 总之,摩莱里和马布利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望摆脱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迫切要求,为以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前提。 第二节 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宗教、反封建的斗争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在思想意识领域里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恩格斯在评价他们时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①他们推崇理性,反对愚味偏见,要求“自由和平等”,提倡科学和进步,主张建立一个所谓合乎理性的社会。为此,他们对封建专制和宗教教会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不过他们大多数还是主张自然神论。认为上帝创世后就不再干涉世界上的事,而任自然规律来支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4页。 ==========第188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83 配一切。在政治上大多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尽管如此,在当时条件下,还是有很大进步意义的。 一、伏尔泰(一六九四一一七七八)是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者中深孚众望的人物,他是法国大金融和大工业资产阶级思想代表。伏尔泰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哲学家和政治家,又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因攻击封建贵族而两次被监禁,并被驱逐出法国。 伏尔泰同教会和宗教展开了最激烈的斗争。他认为教会组织、宗教迷信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反宗教是伏尔泰世界观最明显的特点。伏尔泰认为,宗教产生的原因是教会人士有了自私的目的而散布的愚味和欺骗。基督教是建立在“最下流的无赖编造出来的最单鄙的谎言”的基础上的。基督教是骗子手许多年来用以陷害蠢人的罗网。他认为基督教的历史是暴力的血腥史。他组织当时的社会进步势力同教会作斗争,他号召人们:“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作斗争,一些人咬住它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它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它,我邀请你来打猎。” 伏尔泰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从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要求取消中世纪的社会生活规章和封建约束,废除贵族和僧侣的等级特权,要求国家没收教会的土地。他强烈要求有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他宣扬平等,但他说的平等,是人们在法律面前形式上的平等,而决不是社会地位的平等。事实上他鄙视“庶民”,反对社会平等,认为不平等是自古以来的不变规律。伏尔泰对待广大劳苦群众的态度充分地暴露出他的资产阶级的本性。他打着保 ==========第189页========== 184 欧洲哲学简史 护农民利益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他认为私有制是一个安排得很好的社会的必要条件。在他看来,只有私有主才能享有政治权利。伏尔泰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同情劳苦群众,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他们的革命行动。他说,“如果庶民开始议论起来,那末一切就完蛋了”。由于伏尔泰的阶级立场和对待人民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政治主张。他把改变封建秩序的希望寄托在君主身上。认为具有善良意志的“开明”国王一定能实现他所制定的内容广泛的全部改良纲领。 伏尔泰的政治态度决定了他对宗教教会和神学世界观的斗争不能上升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自然神论的立场上。他曾说过,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还说“即使你管理一个村庄,那就必须有一种宗教”。这请楚地表明了他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思想家的局限性。 在哲学方面,伏尔泰是洛克的信徒,他认为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来源。他说没有经验的帮助,什么都不能认识,否认我们的知识来源于经验,就是否认常识。感觉是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进入我们意识所必经的门户。并以此批判了笛卡尔“天赋观念”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捍卫了唯物论的反映论。同时,伏尔泰反对了认识论上的怀疑论。他说:,“不管怎样,既然我的目的是研究社会的人,既然没有社会,没有我们以外的一切对象,我就不是社会的人,那末,就请皮浪主义者们允许我从坚信人体存在着手,因为,不然的话,我就只好连这些老爷们的存在也否定了。” 然而,伏尔泰没有彻底发挥他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伏 ==========第190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85 尔泰断言,经验似乎不仅证明物质世界的存在,而且还证明世界的“第一推动力”一神的存在。 总之,在伏尔泰的思想中,明显地反映出大资产阶级的妥协、动摇和反人民性。 二、沙利・路易・孟斯鸠(一六八九ーーー七五五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杰出的启蒙运动者之一,是自由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孟德斯鸠的主要精力用于研究社会政治制度问题。他说,专制制度对社会起着破坏作用,“它如此违反人性,以致不能不使人感到奇怪,人们如何会服从它”。他还说法国所需要的是英国式的改革,而不是革命的改造。在他看来,保障公民自由的“开明的”君主立宪政体,和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分立是理想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学说,实质上,不过是为大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达到妥协,为大资产阶级争夺统治权提供理论上的论证,成为十八世纪法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基础。它一直为后来的各国资产阶级所宣扬和采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天资产阶级国家仍以分权学说来装饰资产阶级专政和法西斯独裁统治,这只能起着反动欺骗的作用。当然,三权分立的学说,为十八世纪法国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 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社会学中的“地理”学派的创始人。他断言,地理环境诸因素,特别是气候决定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法律。他说,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他认为地理环境决定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孟德斯鸠企图以此 ==========第191页========== 186 欧洲哲学简史 来对抗宗教教会以神意决定人的社会生活的观点,因此具有 一定的进步意义。孟德斯鸠虽然用地理环境这种物质因素作为决定社会生活的因素,但最后他仍然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因为在他看来,地理环境诸因素,主要是气候决定人们的心理和性格,人们就是适应着自已的心理和性格建立国家制度,制定法律。这就是说社会是适应着人们的心理和性格而发展的。他不了解国家制度、法律等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取决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这一实质。所以说他的历史观是唯心的。 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论”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也是形而上学的。他夸大了地理条件对人的生活影响,用外部原因说明社会的发展,说“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这正如毛主席指出:“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说到社会发展的原因,他们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① 孟德斯鸠否认人的实践的伟大意义,不懂得人们通过实践是完全可以改变环境的。在他看来,人们只能消极地来适应所遇到的自然条件。这种用外部因素即地理环境解释社会的发展,最后必然得出宿命论的结论。 孟德斯鸠在哲学上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不否定上帝。但是,他认为上帝既不能任意地创造一切,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干预一切。他只能根据一定的法则办事。在他看来,物质的运动固然是上帝给予的,但物质世界却是永远存在的。他 ①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276页。 ==========第192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87 虽然否认了天主教和其他宗教上的神,但是,仍然承认超自然的神存在,在他的世界观中,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他批判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马勒伯朗土的唯心主义。在孟德斯鸠看来,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脱离现实的,是人们脱离对世界的认识而观察到的一些观念。 孟德斯鸠断言,原始的人民起初是借助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后来逐渐借助理性来概括感觉的材料。他强调感觉对实物的经验认识的意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感觉论贯穿他的全部著作之中。 孟德斯鸠认识论的主要特点是确信知识来源于经验,承认客观真理,批判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三、雅克·卢梭(一七一二一一七七八)出生于日内瓦一个工业钟表匠的家庭中。卢梭很早就开始过着极穷的劳动生活,他在各国流浪了好多年,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他做过仆役、家庭秘书、流浪卖艺的音乐家、音乐教师、乐谱抄写员。在巴黎,卢梭跟启蒙运动者和唯物主义若,特别是同狄德罗来往比较密切。卢梭的思想明显地反映出“第三等级”中,那些仇恨封建专制制度的小资产阶级愿望和要求,他是平民阶层利益的代表。· 在卢梭的全部著作中,贯穿着他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尖锐揭露和批判的思想。-一个主要问题:即探究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以及克服这种不平等的办法。卢梭认为从前存在过人人平等和自由的“自然状态”。当时,只有因年龄、健康等不同而产生的生理上不平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并不存在。政治上的不平等是当人们摆脱他们原来的自然状态以后 ==========第193页========== 188 欧洲哲学简史 才产生的。 在自然状态中,没有私有制,也没有国家权力。人人都具有原始的道德纯洁性。卢梭把人类的自然状态描绘成一个业已逝去的黄金时代。卢梭认为,国家的形成是因为产生了私有制,而私有制的产生,则是因为人类劳动工具的改善。有了私有制,就出现了私有财产,于是有些人就成为富人,另 一些人成为穷人,社会上出现了不平等,一切罪恶也就随之而来了。卢梭把不平等的产生看作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对抗性的,因而,它同时又是一种退步。所以在他看来,社会发展的历史,按本性来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即每个极端向它反面的转化,在前进中有后退,最后又回到出发点的复杂的辩证过程。因此恩格斯说过,卢梭关于不平等起源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杰作。 卢梭揣测到了社会生活以经济为转移,这是很有价值的地方。同时,他反对财富分配不平均,也有革命的意义。但是,卢梭由于他的世界观的局限性,他不可能把这个思想贯彻到底,他不能进一步指出,私有制是当人们生产的东西多于维持其生活所必需的时候才产生的。而对国家的产生,卢梭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私有制。“强者”和“最先占有者”因争夺权力而无休止的战争,引起无数冲突和残杀。为了结束这种现象,为了奴役弱者,强者发明了国家,并建立了政权。卢梭把国家说成是富人的发明和阴谋的产物。这一说法,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它否认了国家的阶级实质。为了使人类摆脱不平等和灾难,卢梭认为,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即民主 ==========第194页========== 第立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89 的国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类虽然仍处在社会中并服从国家的权力,但却是自由的。卢梭说,国家是由于订立契约而产生的,这样才能保证人人平等和自由。 卢梭所理想的国家是一个宗法式的小共和国,在那里所有公民都能够亲自讨论和通过法律。卢梭提出这样一个独特的政治理想,正暴露了他不理解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趋向。这也说明了他的政治观点是小资产阶级性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理性的国家、卢梭的杜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① 综上所述,这些启蒙思想家尖锐地揭露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启发了人们的反封建意识,促进了法国革命的到来。但是,从唯物论发展的历史来说,他们的思想还不是主流。只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继承和发展了十七世纪的哲学唯物论路线,他们把唯物论哲学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并把资产阶级唯物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还必须指出,形形色色的假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法国启蒙思想及其思想体系的崇拜者和鼓吹者。林彪这个骗子,对孟德斯鸠、卢梭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就是崇拜得五体投地。说什么这个时期基本思想就是“提倡人性”、“提倡自由”、“后来这种思想,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来源之 一”。把人性、自由这种东西说成是马克思主义来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恶毒的污蔑和诽谤。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启蒙学者的人性、自由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林彪吹捧启蒙学者,崇拜他们的思想体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5页。 ==========第195页========== 190 欧洲哲学简史 系,其罪恶目的就是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为复擗资本主义效劳。 第三节 法国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宗教神学的斗争 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出现了“百科全书派”.的唯物论和无神论。这一派唯物主义哲学家,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一批坚强力量。他们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唯心论和宗教的斗争中捍卫了唯物主义路线。他们一方面继承了笛卡尔物理学中的唯物论思想,另一方面继承了洛克的唯物论经验论,并以这个世界观为指导,广泛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上的新成就,把唯物论哲学更向前推进。同时,他们以唯物论经验论为武器,对宗教神学展开了大无畏的批判斗争。这场哲学革命,成了即将到来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导。他们通过编纂、出版一部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把他们的观点贯彻到人类知识的 一切方面,因而遭到教会多次的禁止和迫害。 对于法国唯物论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做了高度的评价。恩格斯说:“法国人同一切官方科学,同教会,常常也同国家进行公开的斗争;他们的著作要拿到国外,拿到荷兰或英国去印刷,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着进巴士底狱。”①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5页。 ==========第196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91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虽然继承了十七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并把它加以最充分的发展,但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十七世纪唯物主义固有的局限性。恩格斯指出:“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正如在笛卡尔看来动物是机器一样,在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者看来,人是机器。仅仅运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过程和有机过程…,这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的一个特有的、但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①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的代表是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 一、拉美特利 拉美特利(一七○九一一一七五一)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他是法国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笛卡尔物理学思想的继承者。马克思指出:“拉美特利的著作是笛卡尔唯物主义和英国唯物主义的结合。拉美特利利用了笛卡尔的物理学,甚至利用了它的每一个细节。他的‘人是机器’一书是模仿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写成的。”② 拉美特利是起源于笛卡尔这派的中心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说:“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附和笛卡尔的物理学而同他的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利德国占典哲学的终结》第1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与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6页。 ==========第197页========== 192 欧洲哲学简史 形而上学相对立。”①拉美特利利用自然科学上的,特别是医学和生理学上的新成就,丰富了笛卡尔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在唯物主义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 拉美特利还清楚地看到了哲学中的两条路线斗争。他说:“我把哲学家的论述人类心灵的体系归纳为两类,第一类,也是最古老的一类,是唯物论的体系,第二类是唯灵论的体系。”他明确地宣称“唯物主义是唯一的真理”。所以,他的哲学,矛头所指,首先是针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一基督教神学,其次是为神学作辩护和论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如莱布尼茨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 拉美特利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能够制定合理的法律来保障公民自由的社会。他说,私有财产自由和贸易自由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而且意味着个性的自由。这种说法明显地表现出他的观点的资产阶级性质。 他还认为教育和杰出人物的自党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有决定性的意义。认为传播先进的观点,便会彻底地移风易俗、消除成见和普遍得到安宁幸福。这些观点就充分说明了,他鼓吹的是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和英雄史观的观点。也充分暴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 (1)拉美特利的唯物论一“人是机器” 拉美特利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在物理学中所阐明的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的观点。 他肯定在整个宇宙里,只有-种物质实体,-一切事物,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0页。 ==========第198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93 包括能思维的人在内,都是物质实体的产物和表现形式,人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造成的。他认为具有广延性和运动的物质实体是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他说:“自然是用了一种同样的面粉团子,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变化了这面粉团子的酵料而已。”他把广延性看作是物质的主要属性,把物质内部固有的,使物质进行活动的动力,看作是物质的第二种主要属性和一切规律的直接原因。他反对菜布尼茨的唯心论,指出:“莱布尼茨主义者们,以他们所谓单子建立了一个谁也不懂的假定。与其说他们把物质心灵化了,不如说他们把心灵物质化了。” 他反对笛卡尔的两种实体的观点,认为笛卡尔的这种错误,是由于不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把二者形而上学地割裂开来的缘故。他认为“和笛卡尔主义者…以及各种不值一提的神学家们的意见相反,现在已经清楚地证明了物质是自行运动”。拉美特利把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是他的学说中的一个重大成就。但是,他所说的运动仍然只是机械的运动,他企图用机械唯物论观点解释一切现象,认为不仅动物是机器,还肯定人也不过是一架机器,不过是更为“聪明的机器”罢了。人和动物不同之处,不过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种机器“多儿个齿轮”,“多几条弹簧”罢了,其实“只是位置的不同和力量程度的不同,而决没有性质上的不同”。他完全否认了人和动物的质的差别,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这个机械唯物论的错误,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它用位置移动来说明一切变化,用量的差异来说明一切质的差异,同时忽视了质和量的关系是相互的, ==========第199页========== 194 欧洲哲学简史 忽视了量可以转变为质,质也可以转变为量,忽视了这里所发生的恰好是相互作用”。① 拉美特利在解决物质和精神、身体和心灵的关系的时候指出:“心灵和身体是一同入睡的。”“血液循环太快了么?心灵便不能入唾。”“人体是一架会自已发动自已的机器…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各式各样的心灵状态,是和各种身体状态永远密切地关系着的”。这一切就说明了意识不能没有物质的基础,心灵不能离开身体而存在。所以,他认为“思想和有机物质决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看来和电、运动的能力、不可入性、广延等等一样,是有机物质的一种特性”。由于他不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而把思维仅仅了獬为机体的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所以,他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思维和精神的本质。他认为“肉体的需要是精神的尺度”。他不知道,实际上人的需要,是以 一定的社会生产实践为前提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②正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脑髓才发展起来,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的完善。 (2)拉美特利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在认识论方面,拉美特利坚持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他认为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唯-一对象,而感党则是理论思维的唯一泉源。认识是从对物的感性知谠开始,然后提高到理论的概括。“没有比我们的感觉更可靠的指导者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31页。 ② 马克思,《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42页。 ==========第200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95 了。感觉是我的哲学家。无论人们说了多少关于感谠的坏话,但只有感觉才能启发理性去寻找真理,如果真的想认识真理,就必须永远从感觉开始”。他从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出发,批判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他认为,所谓“天赋观念”是从独立的精神实体这一错误的前提推论出来的。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我们理智能力本身的活动,便会发现,一切所谓理智的能力,不过是我们感官的感党能力。他说“如果没有感觉能力,心灵便不能发挥它的功能”。所以认识不是始于“天赋观念”,而是始于感党经验。当然从他的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他没有真正了解感谠与思维的质的区别。 拉美特利发展了洛克的经验论,克服了洛克的不彻底性。他认为人的认识,乃是“脑髓的幕上的种种真实的变化,映绘在眼睛里的事物反射在这个幕上,就象从一个幻灯里射出一样”。他还把事物对感官的刺激所引起的认识比作“象提琴的一根弦或钢琴的一个键受到振动而发出一个声响 一样,被声浪所打击的脑弦也被激动起来,发出或重新发出那些触动它们的话语”。 拉美特利的认识论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拉美特利也不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质的区别和从前者到后若的辩证关系。他把一切认识都归结为感觉。拉美特利站在唯物论的立场上,否定神的存在,否定灵魂的存在,达到了无神论。但是,他的无神论也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认为宗教对于科学家是不需要的,但对于人民是需要的。 ==========第201页========== 198 欧洲哲学简史 二、狄 德 罗 狄德罗(一七一三一一一七八四)是一个手工业者的儿子,他对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发展起了卓越的作用,同时,还有较突出的辩证法的因素,可以说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的领袖人物、《百科全书》的创导者和组织者。他因反对宗教教会,宣传无神论,而被捕坐牢。出狱以后,继续反对封建迷信。他把许多先进思想家组织起来,共同致力于《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他受尽反动势力的阻挠和威协,不少参加者先后被迫中途退出,只有他始终坚持到底,经过二十年的奋斗,才把工作完成。因此,恩格斯说:“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就这句话的正面的意思说)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末,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①狄德罗在理解社会生活方面,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既害怕暴力革命,又不赞成革命,主张用改良的方法,通过教育启发人的“理性”,实现所谓“合理的”社会,并把希望寄托在开明的君主身上,向往建立“开明专制”制度。同时,还宣扬唯心论的天才论和英雄史观,诬蔑“人民大众是最无知的和最可厌的。…与人民声音相反的哲学家的声音乃是理智的声音”。不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1)狄德罗的机械唯物论及其辩证法因素 狄德罗的唯物论思想基本上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但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23页。 ==========第202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97 是种其他法国唯物论者比较起来,其中包含着较多的辩证法的因素。 狄德罗认为自然、物质,是永恒的、无限的、唯一的实体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除了这个物质自然界之外决没有一个超自然的“理性实体”或上帝。他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则是物质派生的,是第二性的。他肯定物质是多样的,从而提出他的所谓“异质分子说”。他说:“在我看来,说自然的一切东西都由一种完全同质的东西产生出来,这就和用同一颜色来表现一切东西一样不可能。…因此,我将把为自然现象的一般产生所必需的、各种不同的异质的物质称为元素。”他的这种“异质元素”的思想,就是认为物质的最小微粒即分子,在性质上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它们的结合就产生各种不同的事物。他认为元素不但有量的差异,而且有质的差异。这种思想和其他法国唯物论者的看法有所不同,应该说是有一定的辩证精神。但是他的这种思想还缺乏科学的根据,带有猜测的性 质。狄德罗还应用了当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上的最 新成就,猜测到了一些发展的思想,他认为每一个体都有一个开始、成长、衰亡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停的激流,他说:“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只有全体是不变的。世界生灭不已,每一刹那它都在生都在灭,从来没有过例外,也永远不会有例外。” 狄德罗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认为时间是各个作用的连贯,空间是各种同时作用的并存。自然 ==========第203页========== 198 欧洲哲学简史 界中存在着的一切东西都在空间和时间中发生。甚至在抽象中,我也不能把空间和时间跟存在分开。也就是说,这两种特性是存在的本质特征。 狄德罗以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打击承认“第-…推动者”的唯心主义观点,贯彻了无神论思想。他说:“根据有些哲学家们的说法,,物体就其本身来说,是没有活动,也没有力的,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他认为“分子固有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是永恒不变的”,一切物体“都是充满着活动和力的”。 他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反对绝对静止的观点,他指出:“静止和运动之间的实在的区别是这样:绝对静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运动是一种性质,和长度、广度和深度一样的真实。”但是,狄德罗也未能摆脱机械论的羁绊,他最终还是把运动只看作在空间中位置的移动,即机械的运动,因此,他的世界观仍然是机械唯物主义的。 狄德罗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有其自己的规律性。他说:“没有客观规律,没有对规律的认识,人就不能应付环境。”他以这种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思想,打击了唯心主义的目的论。不过他的形而上学观点使他把必然性看成抽象的不可避免性,因此排斥了偶然性。认为偶然性只是主观的范畴,因而导出了宿命论的错误,这正是资产阶级局限性的一种表现。 狄德罗认为,广延、形状、不可入性和运动是物质的一般属性。他和其他唯物论者一样,认为感受性也是运动着的 ==========第204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199 物质的属性。狄德罗认为一切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比如鸡蛋,本来是一个没有感觉的物体,但依靠温度、运动,它就慢慢地变成了-一只小鸡。没有感受性的东西变成了有感受性的东西。“迟钝的感受性”过渡到了“活跃的感受性”。他以此说明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可以转化的联系。他的这种思想也包含着-一定辩证法的因素,因此受到列宁的好评。列宁指出,狄德罗已经猜测到“明显的感觉只和物质的高级形式(有机物质)有联系,而‘在物质大厦本身的基础中’只能假定有一种和感觉相似的能力”① 总之,狄德罗把意识看作是物质的特性这一唯物主义观点,把作为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的统一的物质实体是有感受性的学说,是和灵魂不死的宗教信条对立起来了。对此,列宁指出:这是“把基本的哲学派别鲜明地对立起来。”②又说:“我们从狄德罗的例子中就已经看到唯物主义者的真正观点了。这种观点不是从物质的运动中引出感觉或者把感觉归结为物质的运动,而是承认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的特性之 一。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坚持狄德罗的观点。”③此外,在狄德罗的哲学小说《拉摩的侄儿》一书中,他充分揭露了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地抨击了法国革命前夕整个“上层”社会从道德和精神面貌到日常生活的堕落腐化。恩格斯对他这种分析矛盾做法,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这本书是“辩证法的杰作”。④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2页。 ② 同上书,第25页 ③同上书,第34页。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8页。 ==========第205页========== 200 欧洲哲学简史 (2)狄德罗的唯物论反映论思想 在认识论上,狄德罗坚持了反映论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概念“只有在和外界的东西联系起来才成为坚实可靠”。从他的感受性原则出发,肯定认识必须从感觉开始,而感觉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结果,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他指出,“物质是我们感觉的普遍原因”,“感觉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源泉。”以此他大力驳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的认识论。他把贝克莱的唯我论斥为“这曾是 一个发疯的时刻,有感觉的钢琴,以为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架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来自它的身上”。在他看来,“这种狂妄的体系…只是瞎子才会创造出来!”狄德罗摈弃了“发疯的钢琴”,指出:“我们就是赋有感受和记忆的乐器,我们的感官就是键盘,我们周围的自然弹它,它自己常常弹自己。”狄德罗指出,只从理论上是很难驳倒这种谬论的,但是生活本身却可以驳倒它,并证明客观世界是存在的。因为我们不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不承认我们感觉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不知道碰到硬的物体会痛,摸到柔软的东西会感觉愉快等等,“我们那就会收集不到保持我们和安适所必需的经验的亿万分之一,因而活不成。”列宁很重视他对贝克莱的批判,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批判马赫主义者,就大量引证了狄德罗上述的比喻和论证,并认为他对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是“非常接近现代唯物主义的看法”。① 在科学认识方法上,狄德罗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认为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22页。 ==========第206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01 研究自然的方法有三种。他说:“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是搜索事实,思考把他们结合起来,实验则证实结合的结果。对自然的观察应该是专注的,思考应该是深刻的,实验应该是精确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企图把认识的经验环节和理性环节联系起来,并以实验来加以考验。这些无疑是很有价值的思想。但是,他所谓的实验主义还只是科学家个人在实验室的活动,他并不了解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不了解认识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深化的辩证过程。因此他的认识论,虽然比其他法国唯物论者的看法要全面一些,但毕竟不能超越机械唯物论的限制,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消极的反映论。 三、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一七一五一一一七七一)在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中间占有重要地位。他全力献身于反封建、反基督教神学的斗争。他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经验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表述了法国唯物论者的社会政治伦理观点。 在设想社会和国家的起源时,他一方面指出,必须把财产分配上的不平等看作是形成国家的原因。另一方面又认为专制制度这个国家形式的产生,是由于每个人都褐望成为专制君主。他亦不赞成革命,认为政治可以通过不断的轻微改革来铲除显著的财产上的不平等,并给社会制定良好的法律。“ ==========第207页========== 202 欧洲哲学简史 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进行了反对封建制度、反对教会的贵族特权的斗争。但是这一斗争也是不够坚决,不够彻底的,因他把希望寄托在国王、哲学家、明智的法律和教育制度上。 (1)爱尔维修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爱尔维修也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他的唯物主义具有真正法国的性质。”①但是,爱尔维修认为洛克没有能够贯彻他的经验论,“洛克没有把 一切精神能力归结为感觉能力。”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感党。”自然界是存在于人之外的,它作用于 一切感觉器官,感觉党是人的认识的基础。“人们身上的一切都是物理的感党…这就是说,人们相互间的区别只在于各自感党的差异。五种感党就是人们的器官,这是五道大门,各种思想就是经过它们而达到灵魂深处的。”他认为,接受外部事物在我们身上所引起的各种不同印象的能力,乃是形成各种思想的物质基础。他把这种能力称为物理的感受性。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物理的感受性,乃是人的认识和形成各种思想的基础。但是,为了保存看到的、意识到的、从外部事物对我们的作用中获得的东西,这种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记忆,按照他的意见,“记忆不外是持久的,然而是被削弱了的感觉。因此,记忆归根到底也是以物理的感受性或感觉为基础的。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别的,而是辨别各种不同的对象之间的一致和差别、相符和不 ①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第165页。 ==========第208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03 相符的能力”。并断言智力的全部活动都归结为判断。而判断,按他的意见,就是感觉。这样一来,一切精神的、心理的过程,从感党、表象和记忆起,到判断、思维止,都仪仅归结为感觉。 爱尔维修把认识完全归结为感觉,忽视了理性认识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但是他却利用这种思想反对了唯心论和宗教神学。在他认为,既然人的精神归根到底不过是感觉能力,而感觉能力乃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物质的属性,因此,离开人的身体不可能有什么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所谓“上帝”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东西。这样,他便驳斥了“灵魂不死”与“上帝存在”等唯心论和宗教信条,捍卫了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 爱尔维修把物体的这些特性的总和称为物质。他在《精神论》中写道:“物质不是某种实体…物质只应该理解为各种物体所固有的那些特性的总和。”他所指的物体的这些特性是:广延性、密度和不可入性。正如他所说的:“在确定这个名词(指“物质”)的意义之后,剩下的事,就仅仅在于说明是否仅只广延性、密度和不可入性是为一切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而例如象引力这样一种力量的发现,会不会使人们设想在物体中还可能有各种未知的特性…”这显然表明了他对物质的唯物主义的理解,就是使物质在量的方面成为有规定性东西,然而这显然是不够的,没有考虑到物质的质的规定性,模糊了作为实体的物质的定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指出:“这种认为物质只在量上可以规定而在质上则自古以来都相同的观点,‘无非是”十八世 ==========第209页========== 204 欧洲哲学简史 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观点。”①这就明显地表明了他的唯物论的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性质。 爱尔维修和十八世纪其他的法国唯物论者一样,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他断言,只有运动才能引起各种物质形式的改变,引起物质的形态变化。一切存在的东西的产生和衰老、生长和消灭,都只是由于运动。他指出:“运动不是一种实体…,然而是某种存在形式。”“运动象引力一样,为物体所固有。…运动就是一切存在物的原因。”“无论是精神世界或物理世界,都处在经常的和接连不断的破坏和创立中。”但是他所理解的运动也还是机械运动,因此他把物体的运动看成只是数量的变化,而不承认质变飞跃的现象。他在《精神论》中断言:“不间断性的规律始终被推确地遵守着,而在自然界里没有飞跃。”这个所谓不间断性规律和对飞低的否认,也被他推广到社会的发展上来。 (2)爱尔维修的社会伦理思想 爱尔维修的特殊贡献是社会伦理思想。他的目的是要建立道德学。为此就要“让人们认识自己”,而不是去“认识”上帝。所以在他看来,不批判天主教及其禁欲主义教理,便不可能有人的幸福。因为宗教不仅不是道德的基础,而且是一切社会罪恶的祸根。他说,“请把你的眼睛东西南北看一看,不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见宗教的神剑举起来对准妇女、儿童和老人的胸膛,整个大地冒着为虚幻的上帝或最高存在而牺牲的人的热血,呈现为一个由于不宽容而造成的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33页。 ==========第210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05 极大的、令人恶心的、可怕的尸骸所。”因而宗教完全是为了封建专制暴君的儒要。当然在反宗教问题上,他也不是很彻底的。他虽然拒绝承认有什么神存在,却又说要建立什么“真正的世界宗教” 爱尔维修以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感党开始的观点出发,来解决全部社会现象,包括伦理道德。他断定人的感性本性使他必然成为自私自利者、利己主义者,使他必然竭力谋求私利。他认为对别人利益的尊重,也是出自于借此来保障和增加自己的私人财富的愿望。所以,他把自私心、个人利益、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宣称为引起人的一切行为和思想的原因,而利已主义原则和自私原则又是推动社会生活的动力。他说:“感性的痛苦和快乐促使人们去思考和行动,它们是推动道德世界的唯一杠杆。”他认为,如果说物理世界服从于运动规律,那末社会生活则服从于利益规律。生活就是利益层出不穷和多种多样的表现。在他看来,推动历史的也正是利益,因为利己主义原则不仅是个别人所固有的,而且也是整个民族所固有的。 所以,政治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控制人类的情欲,并利用人类的情欲为社会谋福利。情欲本身不能认为是一种祸害,而是社会生活的唯一推动力。任何使人抛弃自私心和它所引起的情欲,这就是意味着消灭人本身,因为他认为,人和利已主义是不可分离的。利己主义又构成了人的本质。他说:“河流不会倒流,人们也不会朝着自己的利益这股急流逆水前进…谁妄图这样作,谁就是疯子。”他所谓人的本性天生就是自私自利的,这不过是打着全人类的旗号,鼓吹资产 ==========第211页========== 206 欧洲哲学简史 阶级的自私自利的本性而已。毛主席教导我们:“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则主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人性,不过他们口头上不这样说,却说成为唯 一的人性。”① 爱尔维修以人性利己的观点论证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合乎“人性”,为资产阶级统治大造舆论,这在当时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进步作用,当然,同时也具有欺骗性。它打着“全民”的旗号,以便争取劳动人民的支持,实际上掩盖着资产阶级狭隘的阶级利益。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自由的人性’和对它的‘承认’不过是承认利己的市民个人,承认构成这种个人的生活内容”。②但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人性论便成为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一种反动思想。所以,现代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都大肆宣传这种思想,以便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刘少奇、林彪大肆抄袭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这些欺骗群众的口号,其目的就在于,对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对抗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以达到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 爱尔维修还从他的感性原则出发,得出“人是生而平等 ①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827页。 ② 马克思慰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45页。 ==========第212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07 的”和“人的一切差别都是后天获得的”。从而提出他的“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著名原理。他说,“天才的人只是他所处的环境的产物”,“一切的人是以同样的精神资质而降生,没有那个人不能由教育和劳作使其达到天才境地。只有环境和教育才曾经把牛顿造成几何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他这一思想反对了唯心论哲学家宜扬的“天才是自然的禀赋”。他还指出:“天才和德行是自然之纯粹的禀赋这种信念,是多少与科学和教育之进步相反而在这方面只便宜了懒惰和疏忽”。但是,他根本不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不了解环境是要人来改造的。而他所说的“环境”,并不是社会经济关系,而是指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首先是指政体和立法。他认为,法律好,人的道德就好,否则就产生恶劣腐败的人。他说“一个民族的邪恶是植根于其法律之中的”,因此,如果要消灭社会上的罪恶,就必须要改变政体和法律。但是,他又进一步宣称法律的好坏是由人的理性决定的。他说:“道德科学无非就是法律科学。”所以,“全民的美德,靠的是法律的完善,法律的完善,靠的是人类理性的进步。”因此,“只要改善人的理性,国家就有希望改善自己的政体,自己的法律。”于是,又得出一条著名原理:“意见支配世界”。这条原理的一个具体表现,便是他的“教育万能论”。他宣称“教育使我们成为我们现在的样子”,而“道德的人完全是教育和模仿的结果”。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他所讲的法律,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意志的表现,而他之所以强调法律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对资产者说来,法律当然是神圣 ==========第213页========== 208 欧洲哲学简史 的,因为法律本来就是资产者创造的,是经过他的同意并且是为了保护他和他的利益而颁布的。”① 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直接导致他的“天才论”和英雄史观。他说:“必须有天才,才能用好的法律来代替坏的法律。”而法律完善了,社会就能进步。从这里可以看到天才论的反动本质,就是在于“最后得出一个答案:应该由贵人、贤人和智者来统治”。②总之,爱尔维修毕竟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不可能找到改变社会环境的正确途径,也不可能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数育的产物,—一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马克思在这里批判了机械唯物论,由于不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必然导致为消极的反映论,同时也批判了教育万能论,批判了天才论和英雄史观,从而揭示了一条真理,就是机械唯物论涉及到社会历史问题时必然陷入历史唯心论的错误中去。 马克思的这些批判完全适合于爱尔维修。还必须指出: ①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第51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四期上发表的书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307页。 ③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第4页。 ==========第214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國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09 爱尔维修的哲学与十九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是无可争辩的。马克思指出:“法国唯物主义同笛卡儿和洛克的联系,以及18世纪的哲学同17世纪的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大多数近代法国哲学史中都有详尽的阐述。…可是,18世纪的唯物主义同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的共产主义的联系,则还需要详尽地阐述。”①还指出:“笛卡儿的唯物主义成为真正的自然科学的财产,而法国唯物主义的另一派则直接成为杜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财产。”②马克思十分明确地指出,在法国唯物主义中(主要是指爱尔维修的思想)有那些在新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只要通过批判地掌握,便可以为十 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奠定思想基础的原理。 四、霍尔 巴赫 霍尔巴赫(一七二三一 一七八九)是十八世纪法国资 产阶级思想家中的激进代表。他积极地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他对法国唯物论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且有力地贯彻了战斗无神论的思想。他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在理论上驳斥了一切宗教存在的根据,在政治上对僧侣特权阶级加以冷喇热讽的抨击,并且揭露了教会的黑幕。列宁对法国无神论者包括霍尔巴赫在内,作了如下的评价:“18世纪老无神论者所写的那些锋利的、生动的、有才华的政论,机智地公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8一169页。 ② 同上书,第166页。 ==========第215页========== 210 欧洲哲学简史 开地打击了当时盛行的僧侣主义。”① 霍尔巴赫痛恨专制制度,并认为应当推翻专制制度,但他又害怕革命,主张用改良的办法建立所谓“开明专制”。同时,他又害怕人民,说人民经常处于狂怒状态中,因此要“加以控制”,又说:“只有统治人民的那些人才能够使人民从罪恶和偏见中解放出来,从而把历史看成是某些所谓英雄人物的历史。 (1)霍尔巴赫的战斗无神论 在法国唯物论者当中,霍尔巴赫是最坚强的反对宗教迷信的无神论战士。他深刻地揭露“神学是意义深奥和神圣的科学。它使我们习惯于议论我们不懂的东西,使我们失去关于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东西的明确观念”。因而“无知、恐惧、灾难总是人们关于神的最初的概念的泉源”。其所以如此,那是“由于对自然缺乏认识,人创造了种种的神,这些神成为他的希望和畏惧的唯一对象”。“上帝的存在是一切宗教的基础”。但是,这点也正是“一切宗教中最不足信的东西”。因为上帝“是一种不反映任何实在事物的概念”,“老实说,崇拜上帝,无异崇拜人的想象创造的虚构物,或者简直就是崇拜乌有的东西。”所以,霍尔巴赫指出:神是由人创造的,神的特征只不过是人的特征的夸大,神的性格只不过是人的性格的虚构。宗教家创造神的形象,只不过是诱导人民去崇敬他、膜拜他。同时,他还羯露了宗教的反动政治作用及其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密切关系。他说:“基督教过 ①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列宁全集》第33卷, 第201页。 ==========第216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11 去之所以得到传播,只是因为专制制度庇护了它,和所有的宗教一样,基督教也是专制制度最可靠的保卫者。”“宗教只是为了使国王凌驾于人民之上,并使人民屈服于国王而虚构出来的,‘教会’对国家的幸福是有害的,它是人类精神进步的敌人”。 霍尔巴赫这种战斗无神论思想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政权和教会统治,起着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就是在今天无产阶级反对宗教迷信的斗争中也还有可以借鉴之处。所以,列宁对他作出了积极的评价,并主张无产阶级的领导,应当遵照恩格斯的嘱咐,“把18世纪末叶战斗的无神论的文献翻译出来,广泛地传播到人民中去。”①但是,他对宗教的批判有很大局限性。他和其他无神论者-一样,虽然揭露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但没有触及到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因而他也同样不了解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他认为通过单纯的教育就可以消灭宗教。认为宗教起源于无知、恐惧和欺骗。这对于最初发生宗教的原始社会来说也是不够的。因为,这也没有从原始社会人们生活无保障的落后的物质生产状态出发,说明宗教严生的社会根源。对此,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同宗教作斗争不应该限于抽象的、思想上的宣传,不能把它归结为这样的宣传,而应该把这一斗争同消灭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的阶级运动的具体实践联系起来。”② ①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列宁全集》第33卷, 第200页。 ② 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列宁全集》第15卷,第379页。 ==========第217页========== 212 欧洲哲学简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宗教是阶级压迫的产物,宗教的更深刻的社会根源是劳动群众在社会压迫下对盲目自发势力的束手无策,统治阶级则利用产生的宗教信仰,千方百计地宣扬宗教思想,巩固教会的特权,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他们把宗教作为麻痹人民意志,阻挠人民反抗的工具。正如列宁指出:“这是一种肤浅的、资产阶级的、狭隘的文化主义观点。”①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把反对宗教迷信的无神论和为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的阶级斗争结合起来,消灭宗教的社会根源,那才能消灭宗教。总之,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时,曾高举无神论的大旗。而当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竞然也挂起上帝的招牌,恢复宗教的统治。列宁指出: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们,“曾向人民许过愿,说要使人类摆脱中世纪的特权,摆脱妇女的不平等地位,摆脱某种宗教(或‘宗教思想’、一般‘宗教信仰’)在国家中所占的优越地位,摆脱民族不平等现象。许了愿,没有兑现。不能兑现,因为有…对‘神圣的私有制’的尊重’在从中作梗。”②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度,实现了共产主义以后,人类才能最终地从宗教偏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霍尔巴赫的自然体系 霍尔巴赫的哲学是从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出发的。他说:“用千万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形形色色的物体,不断地互相给 ①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列宁全集》第15 卷,第379页。 ②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33卷,第34一 35页。 ==========第218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13 予各种不同的运动。这些存在物的总合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同时,他认为物质和运动始终是存在的,自然的观念必然包含着运动的观念。他说,“运动就是存在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从物质的本质中必然产生出来的。”霍尔巴赫由此得出结论说:自然决不是任何精神实体创造和推动的。“假如我们把自然理解为一堆僵死的纯粹被动的物质,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将不得不在自然之外去寻求它的运动原则。但是如果我们把自然理解为实际上的自然,一那么我们便不必乞灵于那些超自然的力量。”因此,所谓存在一个超自然的上帝,只是虚构。所谓上帝创造世界,只是一种神话。但是,霍尔巴赫仍是把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这就是说,他把所有的运动都归结为力学的运动,这种运动只有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而没有质的转化和飞跃。正如他所说的:“运动就是一切努力,凭着这种努力,一个物体改变或倾向于改变位置,就是说,继续不断地与空间的各个不同部分相对应或是相对地改变和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霍尔巴赫也象其他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一样,捍卫了跟宗教和神学相敌对的决定论的立场。他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现象都是由于它们本身的原因必然产生的,不管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这些原因。当然,我们不止一次地作了自已无知的牺性品,但是神、精神、理性等字眼丝毫没有减少这种无知,而只是增加了这种无知,妨碍我们去寻找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现象的自然原因。”可是由于他否认偶然性的任何客观意义,把它看成完全是由于人的无知产生的主观观念,看不见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这就使他陷入了 ==========第219页========== 214 欧洲哲学简史 机械的决定论。正如恩格斯指出:十八世纪唯物论者的这种机械论,“摆脱不了抽象的必然性,因而也摆脱不了偶然性。”①因为他们“力图用根本否认偶然性的办法来对付偶然性。”②而结果是“实际上不是偶然性被提高为必然性,而倒是必然性被降低为偶然性”。③ 霍尔巴赫认为,人同自然中的一切其他存在物一样,服从于共同的规律。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灵魂不灭”。人的感觉、观念、思想、情欲、意志、行动等,不过是他的机体的种种性质和运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神学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才创造了所谓灵魂、灵性、非物质性、不朽等概念。其实人都是要死的,神学扬言人死后灵魂还能继续活着,是极端荒谬的。他还驳斥了神学家宣扬的所谓意志自由的观点。他指出神学家不断鼓吹人是自由的,这也是虚伪的。因为神学既然说决定人的意志的灵魂是上帝所赋予的,那末他们所说的人的意志自由,实际上就是上帝的意志自由。 霍尔巴赫在认识论方面也贯彻了唯物主义路线。他继续和发展了洛克的经验论,即感觉是认识的来源的学说。他说,“由于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我们头脑中引起的这些依次的变形就成了原因本身,它们并且在心灵中引起新的变形,这些新的变形叫作思想、思考、记忆、想象、判断、愿望和行动,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感觉为基础的。”这样,他排除了洛克的所谓第二性的质的主观性和内省经验的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86页。 ② 同上书,第196页。 ③同上书,第197页。 ==========第220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215 唯心主义因素,也否定了笛卡尔的所谓“天赋观念”说。他也驳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认为贝克莱把整个宇宙看成只存在于我们想象之中,使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成了问题,这是“诡辩”,是“狂妄的观念”。 他运用这种认识论对神学的一些命题作进一步批判。认为观念是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外物的反映,那末上帝概念显然不反映任何实在对象。所以,宗教表象不是任何实在事物所引起的,而是虚构的。这也同样证明,所有我们的思维活动都是外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的结果,所谓超越于肉体的灵魂是不存在的。最后,人的意志、意识、思维是对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结果,决不是上帝所赋予的。因此,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必须扫除宗教障碍,“只有驱散宗教的烟雾和怪影,我们才会发现真理、理性和道德的泉源…。”总之,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斗争中起到了相当大的历史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应该指出,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这点也必须给予彻底批判。 ==========第221页========== 216 第六章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 的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德国市民一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多种体系的总称。 德国资产阶级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十八世纪最后三十年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初年,这是德国资产阶级初步形成的阶段,适应这一阶段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是由康德创始而由黑格尔充分发展的德国古典唯心论。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唯心论向法国唯物论进行反扑和攻击,是历史上唯心论的复辟,然而它又是富有内容的。这也就是说他们在唯心论哲学基础上,推进和系统化了辩证法。 第二阶段:由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年至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这是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准备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适应这一阶段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是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费尔巴哈以唯物论清算德国古典唯心论。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在他的哲学中还包含着唯心的历史观和伦理观。恩格斯指出:“他(指费尔巴哈一编者)作为一个哲学家,也停留在半路上,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 ==========第222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17 半截是唯心主义者”。①这也就是他的哲学中的保守性的表现。 由此可见,德国古典哲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它的发展史也同任何时代,任何图家的哲学史一样,是唯物论同唯心论两军对战的历史。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同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斗争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 恩格斯指出:“在英国从17世纪起,在法国从18世纪起,富有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就在形成,而在德国则只是从19世纪初才有所谓资产阶级。”②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德国,仍旧是一个封建专制制度的国家。这时,它不仅远远落后于英国与荷兰,就是与法国相比,也是非常落后的。 这时,德国由于许许多多的王公和小领主的封建割据,在经济上政治上长期处于极端分散的状态。这种分散的状态的长期存在,是与十六世纪以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恩格斯说:“从那时起(指从十六世纪起一编者),德国有整整三个世纪从那些能独立地干预历史的国家的行列中消失了。”@ 十六世纪初,以闵采尔等为领袖所发动的全国规模的伟大农民革命战争(一五二四一一五二五)虽然沉重地打击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 32页。 ② 恩格斯:《德国的制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2页。 ③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恩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 47页。 ==========第223页========== 218 欧洲哲学简史 了封建专制制度,但终于被镇压下去了,封建势力的得逞,严重地阻挠了德国历史的进程。十七世纪封建王公之间的三 十年战争(一六一八一一一六四八年)的结果,德国不仅没有得到统一,反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分裂局面,出现了三百多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这种状祝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末。在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打进德国,虽然一一举消灭了许多封建公国,并对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所促进,但德国还有三 十多个大小不同的公国存在着,严重地阻碍着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的成长。各王公都是具有无上权威的残酷的专制者,各公国都设有自己的敲诈勒索的关卡。王公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即使残酷地搜刮和剥削也仍然满足不了他们的支出。国外没有大宗的贸易,国内市场非常狭窄,商业的主要顾客只不过是那些王公贵族和军队。虽然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这在德国只起到了破坏手工业的作用,而没有引起大工业的兴起。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宗教教会和封建意识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扼杀着一切进步的思想,这里根本没有言论和出版的自由。这一切不仅严重地阻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全国规模的统一,而且也使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对封建统治者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这个历史时期的德国“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① ① 恩格斯:《德国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34页 ==========第224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未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19 十·八世纪末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欧洲,特别是震撼了当时摇摇欲坠的德国。德国资产阶级最初表示欢迎这次革命,黑格尔称这次革命是“雄伟的日出”,“时代的来临”。 但是,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了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这种发展的实际斗争”。①这就是说,先进的英法等国家“做过的事情”,即资产阶级革命,德国资产阶级都只是在思想上考虑、向往,却不敢在实践上采取革命的行动。当法国革命发展到雅各宾专政时期,特别是法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已经很突出,很尖锐的时候,德国资产阶级看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力量,看到他们大规模的斗争和激烈的革命行动,又被吓破了胆,它害怕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的崛起,更甚于害怕封建地主阶级。它担心如果德国也和法国一样,开展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无产阶级将会在斗争中壮大起来,掉转枪口对着资产阶级开火。因此,它不但不敢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结成联盟,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反而翻转过来,恶毒地诬蔑和咒骂起革命了。黑格尔诬蔑这次革命是主观精神不了解现实合理性的“激动”,是人类精神不合理的表现。他甚至歪曲历史,硬说当时法国还落后于普鲁士,普鲁士是历史发展的顶峰。 随着法国革命对德意志各邦的巨大影响,德国到处发生 ①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2页。 ==========第225页========== 220 欧洲哲学简史 工人罢工以及农民、手工业者暴动。在美因兹还出现类似法国雅各宾俱乐部的“人民之友社”之类的革命组织。许多革命社团纷纷展开活动,也迫使德国各邦包括普鲁土在内的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某些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对削弱德意志的封建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非常薄弱。软弱性、怯懦性和妥协性是它的突出的特征。资产阶级虽然愿意发展资本主义和统一全国,然而又因其害怕和敌视人民,不敢以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愿望,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和最大公国普鲁士的武力统一全国上面。 由上述可见,德国资产阶级是一个没有出息的阶级,它既向往革命又害怕革命,它敌视人民而向封建势力靠拢。德国资产阶级的这种内心的矛盾及其懦弱、妥协的特征,在他们的各个时期哲学家的体系中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了。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唯心主义是为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和维护德国专制制度提供理论根据的。它是对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反动。但是那种认为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全部实质除了反动,简直不能奢想它还会有什么进步因素,这种眼光短浅的观点,则是错误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既看见了它的反动方面,也看见了它的革命方面。恩格斯对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和十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大相径庭的境遇作了对比,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同一切官方科学,同教会和国家进行公开的斗争。他们的著作要拿到 ==========第226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21 国外去印刷,而他们本人随时准备进监牢。相反,德国的哲学家却是一些教授,是国家任命的青年导师。他们言词迂腐晦涩,语句笨拙枯燥的著作是公认的教科书,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竟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却以他们的锐利而深刻的眼光,看出德国哲学家的晦涩枯燥的词句里隐藏着革命的因素。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恩格斯说:“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①当然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两个哲学革命之间的差别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这两个哲学革命在坚决性和彻底性上如同泾水和渭水般的差别,是两国资产阶级强弱不同,和在毅力、勇气方面悬殊差别的明显烙印。 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中经费希特、谢林,而由黑格尔完成的。德国哲学革命的功绩就在于它推翻了旧的形而上学体系,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恩格斯说:“和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一起并继它之后,近代德国哲学产生了,而且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顶峰。它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② 德国哲学革命与那个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密切相关。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是自然科学研究已经进展到向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敲响了旧形而上学的丧钟的时刻。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5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7页。 ==========第227页========== 222 欧洲哲学简史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许多卓越的成就,明显地证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辩证地发展着的,因此,动摇了僵死的形而上学观点。十八世纪末,自然科学家开始系统地探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较机械运动形式更为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的一些现象,从而作出许多重大的发现:物理学中关于能的多种存在形式,如热、光、电等的研究,化学中关于质变与量变的依赖关系的发现,生物学方面进化论的提出。十九世纪初期科学研究又向前迈进了,如生理学研究动植物机体中的变化过程,胚胎学研究机体的胚胎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地质学研究地壳逐渐形成的过程等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在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适应科学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辩证法观点。恩格斯说:“近代德国哲学一开始就是以这种精神进行活动的。康德一开始他的科学生涯,就把牛顿的稳定的、从有名的第一次推动作出以后就永远如此的太阳系变成了历史的过程,即太阳和一切行星由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过程。同时,他已经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太阳系的产生也预示着它将来的不可避免的灭亡。”① 德国哲学革命不仅与自然科学发展所揭示出来的辩证发展密切相联,而且也与历史上所显露出来的辩证发展的客观过程密不可分。 但是,这些哲学家们的体系中的辩证法思想是被用来作出他们的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的,并且是被建立在唯心主义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1页。 ==========第228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23 观点之上的。因此,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完成科学发展提出的这个伟大历史使命。站在近代德国哲学顶峰的黑格尔也没有解决这个任务。不过,应当看到,黑格尔的功绩,在于他提出了这个任务。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至于黑格尔没有解决这个任务,在这里是无关紧要的。他的划时代的功绩是在于提出了这个任务。这不是任何个别的人所能解决的任务。”①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乡莱茵省出现了许多工业中心,而 一八三四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资产阶级已形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已经到来.了。十九世纪 四十年代欧洲革命的中心移到了德国。这时作为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代表费尔巴哈机智而勇敢地批判了宗教和唯心论,特别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论,恢红了唯物论应有的权威。 第一节 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伊曼努尔·康德(一七二四一一八.○四)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康德生于-个手工业者的家庭里。他在哥尼斯堡念完了中学和大学,历任哥尼斯堡大学讲师、教授和校长。他直到终年没有离开哥尼斯堡一步。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1一22页。 ==========第229页========== 224 欧洲哲学简史 康德的学术活动以一七七○年为界线,以前为“前批判时期”,以后为“批判时期”。在所谓“前批判时期”里,康德特别注意研究自然科学,在哲学思想方面,他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还抱有较大的信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两本著作中:一七 五四年写的关于潮汐摩擦的著作,提出月球和地球相互引力作用影响它们转动速度的思想,一七五五年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假说。这个假说的哲学意义,在于它推翻了牛顿所谓太阳系自从被上帝第一次推动以后就永不停止的运动着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观点,而把太阳系的形成看成为客观物质历史发展的结果。恩格斯说:“康德关于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①但是,康德在前批判时期,就已经具有着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观点。 康德在所谓“批判时期”,明确地站在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立场。这时他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再是自然科学,而是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他完全变成一个不可知论者。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主要阐述在他的三本著名的哲学著作中:《纯粹理性批判》(一七八一),它系统地表述了康德关于认识问题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的基本观点,《实践理性批判》(一七八八),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54页。 ==========第230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木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25 它阐述了康德的道德哲学,进一步发挥了他的先验论,《判断力批判》(一七九○),这是康德研究美学和有机界合目的性的著作,是先验论体系的完成。 列宁深刻地揭示了康德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指出:“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当康德承认在我们之外有某种东西、某种自在之物同我们表象相应存在的时候,他是唯物主义者,当康德宣称这个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超验的、彼岸的时候,他是唯心主义者。在康德承认经验、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时,他是在把自已的哲学引向感觉论,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觉论而引向唯物主义。在康德承认空间、时间、因果性等等的先天性时,他就把自己的哲学引向唯心主义。”①康德要限制人的认识能力,把世界划为可认识的世界(“现象”世界)和不可认识的世界(“物自体”),其目的就是要在认识的范围以外给宗教、信仰留下地盘。康德也是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认识论公然称为“先验论”的哲学家。康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不可知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但他的体系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如康德所提出的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和所承认的“自在之物”的存在及作用于人的感党而产生表象等等。 康德哲学的这种调和与妥协的精神,正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的反映。康德的哲学只不过是德国古典唯心论的开端。康德以后,经过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和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93页。 ==========第231页========== 226 欧洲哲学简史 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最后到黑格尔发展成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康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 康德的社会政治思想是反动的、妥协的和自相矛盾的,它充分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德国资产阶级既向往革命,又不敢采取实际行动的这种软弱性和妥协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康德是他们(指德国资产阶级一编者)的利益的粉饰者”。①这是对康德的政治立场的最深刻的揭露。所谓“粉饰者”就是说,康德主要是通过他的哲学学说论证市民阶级(即德国资产阶级的前身)的利益,为市民阶级向封建贵族妥协和屈服的政治路线制造舆论,而这种哲学舆论,歪曲了事情的真相,把不合理的说成是合理的,把卑鄙的说成是高尚的,把不可调和的矛盾硬要加以调和。 康德表面上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些民主主义的观点,诸如公民自由、法治和共和国等概念,但他又认为贵族等级制度还可以存在,共和制度和法治只不过是我们永远盼望实现,而又不能实际上实现的一种理想。马克思指出,康德认为,共和国作为唯一合理的国家形式,是实际理性的基准,是一种永远不能实现但又是我们应该永远力求和企图实现的基准”。②他既主张改善现状,承认社会发展的可能 ①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第213页。 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65页。 ==========第232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27 性;但他又反对群众斗争,只赞成在现存政府领导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康德咒骂说:“法国革命是同灾难和罪行分不开的,所以有理智的人,决不打算重复这类经验”。还认为“一个(有错误的)国家宪法的改革有时会是必要的,不过只能由君主通过改良的方式来实现,而不能由人民群众即通过革命的方式来实现。”他还幻想“永久和平”的世界乌托邦,主张建立一种合乎正义的国际关系,以实现永久和平。他的这种幻想表现在他对普鲁士统治阶级的军事冒险采取批判态度,但又竭力维护私有制。他根本不可能理解,不推翻私有制,就不可能达到永久和平。康德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要人们忍受不合理的现状,把政治理想的实现推到所谓人们死后所进入的“彼岸世界”。他公开宜称:对于君主和国家,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即使他们违法乱纪、胡作非为,臣民也“只能表示抱怨,而不能做任何反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康德站在德国市民阶级立场上,提出了一条对封建统治阶级不能斗争只能服从,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的妥协屈从的政治路线。 康德的伦理道德观亦明显反映了他向封建势力妥协屈膝。在伦理道德观上,他提出了一个基本概念,即“善良意志”。这个“善良意志”的“善良”,康德认为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善良意志”之所以“善良”并不在于它所产生的效果,而是在于它本身的“善良”。相反,如果把“善良”行为当作是能满足某种欲望和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那么,这种“善良”就是有条件的。如以“说谎”为例,如果认为不说谎之所以为“善良”,是由于考虑 ==========第233页========== 228 欧洲哲学简史 说谎会产生不良后果,这样来理解的“善良”则是有条件的。反之,如果认为不说谎之所以为“善良”,是由于不说谎本身是对的,这样来理解的“善良”就是无条件的。康德把有条件的行为原则叫做“假定命令”,把无条件的行为原则叫做“绝对命令”。认为只有从“绝对命令”出发的行为,才算做是道德行为。而从“假定命令”出发的行为,即使是合法的,也不能算是道德行为。因而,康德把“绝对命令”看做是道德的最高原则,人们应按“绝对命令”办事,应为义务本身而尽义务。这也就是说“绝对命令”指的是要人绝对地、无条件地这么办,不讲任何价钱,不考虑任何效果。“绝对命令”这个原则是普遍的,任何人都具有的,是“先验的”,而不是从经验得来的,它是永恒不变的。康德的伦理道德观,显然是完全错误的。他割裂动机和效果的关系,片面强调动机,否认效果,也就是否认社会实践,这是唯心主义的。毛主席指出:“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①因为“真正的好心,必须顾及数果”。®同时,他把道德原则看成是“先验的”、普遍的、不变的,这就完全否认了善恶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性质,完全否认了阶级社会里人的思想意识的阶级性。这样,康德的“善良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的。因而,康德自己明确表白:他的“善良意志”,在经验世界里是无法实现的,只能在经验以外的 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 第825页。 ②同上书,第830页。 ==========第234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29 “彼岸世界”,才能实现。从而他又设想存在着主宰赏罚的上帝的存在,这就充分表明了软弱无力的德国资产阶级向往“革命”,而又不敢革命的情绪。马克思指出:“18世纪未德国的状况完全反映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只谈‘善良意志’,哪怕这个善良意志毫无效果他也心安理得,他把这个善良意志的实现以及它与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之间的协调都推到彼岸世界。康德的这个善良意志完全符合于德国市民的软弱、受压迫和贫乏的情况”。@这样康德的哲学不仅给宗教信仰留下地盘,而且还使信仰高于知识,彼岸世界高于感性世界,这就充分暴露了他的通向宗教神学的赤裸裸的信仰主义。 二、康德的先验论的认识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近代哲学家中,休谟和康德就属于这一类”。② 康德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批判哲学”。其所以叫“批判哲学”,就因为他的哲学出发点是要在进行实际认识活动之前,对人类认识能力作一番批判的考察,看看人的认识能力本身对于认识对象亦即客观事物是否会作出什么变化,认识能力究竟能不能如实地认识客观事物。康德企图脱离认识实 ①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11一212页。 ②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16页。 ==========第235页========== 230 欧洲哲学简史 际历史过程,预先确定人的认识工具本身的能力和界限。这种对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人的认识能力总是同它所认识的客观事物相联系的,总是和实际认识过程相联系的。离开了和自已所认识的客观事物的关系,离开了实际的认识过程,无所谓认识能力本身。列宁指出:“不能离开理解(认识、具体研究等等)的过程去理解”。“为了要理解,必须从经验上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升到一般。为了学会游泳,必须钻到水中。”① 毛主席教导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②“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③康德的认识论是先验论的,是唯心论的。 康德脱离认识过程和实践,来确定认识能力的大小,不过是妄图虚构理论来限定知识的能力和界限而已。康德考察认识能力的所谓界限时,首先割裂现象与“自在之物”的联系,并宣扬不可知论。 康德把人们的认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能力)一“感性”、“知性”和“理性”。 康德哲学在开始的时候,承认有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并且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产生感觉经验。这些思想,是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他把在此所讲的 ①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0-221页。 ② 毛主:席:《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264页。 ③同上书,第265页。 ==========第236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31 客观物质世界,称之为“物自体”(或叫“自在之物”)。但到此为止,康德就不再前进了,并自相矛盾的说:“虽然我们一切知识都随经验而开始,但是并不能说,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而来。”但是他认为,自在之物刺激我们感官引起的感觉,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并且只是一些主观的表象、现象。这些表象是在经过先验的感觉形式一一空间与时间加以排列整理,·我们才有关于表象、现象在空间上的并列和在时间上的先后的感觉。在康德看来,表象、现象主要不是由物来决定的,而是由主观参加创造而建立起来的。也不反映自在之物的本来面貌。 我们知道,任何东西都是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客观的形式。而康德和我们根本相反,他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客观形式,而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时间和空间的形式。他认为不通过时间、空间的这个先天就有的形式,那么我们也就不能形成感觉。康德认为感觉都是些现象,他所说的现象都是主观的。康德认为通过时间、空间得到的感觉、表象都不能反映物自体,物自体都是不可知的,是我们感觉认识所认识不到的,我们认识到的都是主观现象。列宁在揭露康德先验论的反动性时指出:“僧侣们所创造的、为无知而又受压制的人民群众的臆想所支持的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以外的存在物,是一种病态的幻想,是哲学喉心主义的谬论,是不良的社会制度的不良产物。”① 康德认为在感性阶段所得到的感党现象是些特殊的、零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79页。 ==========第237页========== 232 欧洲哲学简史 碎的和缺乏彼此联系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性,还不是知识。要把这些现象、对象提到认识的较高一级的阶段,即知性阶,认识的主体就要利用一套本身固有的“先天的思维形式”即因果性、必然性、普遍性等范畴或“纯概念”,将从“感性”阶段而来的感性材料加以进一步的综合、整理,同时做出判断,从而使现象带有科学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因此,康德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自然界是处于规律性、必然性、因果性之外的。康德说:“自然的普遍法则只能先天的被认识…决不能依靠经验在自然中寻求自然的法则…”对康德的这种“先验论”的认识论,列宁深刻指出:“‘人把规律给予自然界”这个康德主义一马赫主义的公式是信仰主义的公式。”①康德认为人为自然立法,就是把感性和知性结合起来,这样就得到了他所谓科学知识。而实际上也还只是物自体的现象,而不是物自体的本来面貌,不是物自体的本质。当然,康德在这里已看到,感觉和思维的质的区别及其联系。他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但是他对感觉与思维的关系作了形而上学的解释。 总之,康德无论在第一步的“感性”也好,或者在第二步的“知性”也好,都是人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是主观的,而不是来源于实践,是先天就有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过程除了感性和知性之外,还有理性阶段。理性阶段是认识的最高阶段。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55页。 ==========第238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33 在康德看来,感性的东西,是零碎不全的,通过知性阶段,把那些零碎的东西加以联系、整理,成为科学的知识,带有普遍性、必然性,比感性的东西系统化了,但这还不是最高的。要把“知性”所把握的各种知识、原理,再加以“综合”、“统一”,把它们整理为最高的系统,就是理性阶段。理性要求超出“现象”范围而达到对,“本质”的认识、达到对“物自体”的认识。康德说:“在理性以外,我们没有再高的能力来把直观到的材料加以制作,从而把它放在思想的最高的统一性之下了。”康德认为,“现象”中的东西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完整的,然而理性所追求的东西,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最完整的统一体。 康德认为“理性”具有三个统一的观念形式。这就是,具有关于整个世界的“宇宙学”、关于灵魂的“心理学”、关于上帝的“神学”,三个综合的、统一的、先验的基本观念形式。但是康德认为这三个基本观念形式,对世界、灵魂和上帝应当提供出但又提供不出综合完善的表象。这是由于这些观念形式所提供的综合的、统一的表象找不到现实的经验依据。所以它们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推翻。他说当人们运用这些观念对世界、灵魂和上帝作论断时,就会出现两个在逻辑上都可以成立的,但又不能被经验加以证实的相互对立的论断。他认为这是“一种属于纯粹理性的自然的和不可免的矛盾。”康德把这种互相对立的论断叫作“纯理性的二律背反”,并错误地认为是无法解决的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他以“宇宙论”观念为例,来证明他的关于理性的矛盾的观点。“宇宙论”的观念在对整个经验世界作论断时,就会得 ==========第239页========== 234 欧洲哲学简史 出四对矛盾的论断:(1)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2)世界上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和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复杂的,(3)世界上一切都是由自由统治的和世界上一切都是必然性的而没有自由, (4)世界的最初原因是有的和世界的最初原因是没有的。康德认为,既然当人的最高认识能力一理性,要求超出“现象”的范围而认识“物自体”时,会碰到上述这些矛盾,这就表明“物自体”是人的认识所根本达不到的,表明人的认识是有限度的,物自体是不属于认识的领域,而属于信仰的领域。这样,康德就为科学和信仰划分了地盘。康德认为,关于自由意志、上帝存在到灵魂不灭,虽然在现象界得不到证明,但是在物自体领域即在实践理性领域里,由于道德上的信仰可以得到承认。理论理性做不到的,实践理性能够办得到。这样,康德就抬高了实践理性的地位,认为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 康德的“二律背反”的观点说明他揭露了世界的辩证规律和思维的辩证法,但由于康德的形而上学观点的限制错误地把它看作如同逻辑上的自相矛盾而予以抛弃了。康德是形而上学者,与辩证法是格格不入的。正如恩格斯指出:“要从康德那里学习辩证法,这是一个白费力气的和不值得做的工作”。①列宁也曾经这样写道:“康德主义=形而上学”。②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31页。 ②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 第110页。 ==========第240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35 总之,康德歪曲地提出了认识论的问题,他脱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认识问题,反对唯物论的反映论,宣扬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的先验论,以此来论证不可知论,限制知识和科学,为宗教信仰争夺地盘。康德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是企图把人们引向中世纪的反动的、愚昧的僧侣主义。 康德哲学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遭到唯物论者从左面来的批判和唯心论者从右面来的批判。从右边来批判康德哲学的,有费希特、谢林。到十九世纪下半叶,在资产阶级哲学中出现新康德主义流派。这个流派从右面修正了康德哲学,抛弃了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的唯物论观点。而机会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继承了康德主义者的严重地脱离实际,超阶级伦理观,特别是唯心论的先验论以及其它观点以修正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当前,批判康德的先验论的认识论,对于肃清刘少奇、林彪所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等反动观点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上从左边批判康德哲学的,有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由于他们是站在旧唯物主义的立场来批判的,所以都是不彻底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彻底批判和战胜康德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康德哲学作了系统的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这部著作是我们批判康德哲学的强有力的武器。 ==========第241页========== 236 欧洲哲学简史 第二节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及其合理内核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一七七○一一一八 三一)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的代表。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也是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家。 黑格尔生在伏腾堡省斯图加特城一个高级官吏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伏腾堡政府财政处副官。他一七九三年毕业于图宾根大学,一八○一一一八○七年间在耶拿大学当教员,在此期间写了《精神现象学》,论证了意识和存在的同 一性的唯心主义原理,奠定了他的唯心主义体系的基础。马克思称它是“黑格尔哲学底真实的产地和秘密”。①一八一 二一一八一六年间完成了他的主要著作之一《逻辑科学》。一八一八年普鲁士政府聘请他为柏林大学教授,成了公认的普鲁土国家的哲学家。在此期间,他发表了《法哲学原理》,书中公然表明“哲学主要是或者是为国家服务的”。他大肆吹捧普鲁士政府。这部著作中表现了他的反动的社会政治观点,提出了“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的命题,以美化反动普鲁士政府,但其中含有新东西必然产生,旧东西必然灭亡的辩证法思想。须知这种合理的思想是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所明确地揭示和引伸 ①马克思:《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第123页。 ==========第242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37 出来的。那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在发展的进程中,以前的 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已的合理性多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① 黑格尔的哲学,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的矛盾性格的反映。黑格尔哲学中的重大成就一一辩证法,是反映着德国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反映着他反对封建关系的情绪。但是,黑格尔哲学的另一方面,即唯心主义的方面,则反映德国资产阶级向贵族、封建主妥协、屈从,反映着德国资产阶级在实践上软弱无能。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显然也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中的许多卓越的发现。但是,这些发现是被黑格尔以唯心主义观点加以反映的。 一、黑格尔的社会政治思想 黑格尔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保守的以至反动的。黑格尔是 一个对社会政治问题发生兴趣的人。他说“我们不象希腊人那样地把哲学当做私人艺术来研究,哲学具有公众的,即与公众有关的存在,它主要是或者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他极力用他自已的哲学来吹捧普鲁士政府,为普鲁士政府服务。他成为当时公认的普鲁士官方哲学家。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7页。 ==========第243页========== 238 欧洲哲学简史 黑格尔对待法国革命的态度基本上和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态度是一致的。在革命开始时,他还表示欢迎革命,但当法国革命发展到‘雅各宾”党专政时期,他就转而害怕以致憎恨人民群众的革命活动。他诬蔑人民“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他们的行动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等等。黑格尔还是私有财产的积极辩护者,他认为法律的本质在于保护私有财产,道德的本质在于承认私有财产,而要维护私有财产,则需要国家的暴力,他认为贵族是社会上的第一等级,在管理国家方面,应起主要作用。资产阶级可以参加国家管理,但应该受限制。黑格尔这种思想,鲜明地代表当时向封建贵族妥协、谄媚的德国资产阶级的观点。黑格尔坚持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阶级调和和妥协的政治路线,提出:“人民与贵族阶级的联合,为独立,为自由,为消灭到来的无情暴君统治的伟大斗争,其最高发动是自精神内开始。”他这里所指的人民是指资产阶级。从这一条政治路线出发,他把普鲁土政府捧上了天,说普鲁士国家是历史发展的顶峰,“人们必须崇敬国家,把它当做地上的神物。” 但是,黑格尔不是直接地以宗教形式,而是间接地以科学的形式米论证神创世说。这样一来基督教教义中简单的神创世说就带有更加混乱和荒唐的形式了:同时,黑格尔为了为资产阶级争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吹嘘什么“国家成长为君主立宪制乃是现代的成就”恩格斯指出:“当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一书中宣称君主立宪是最高的、最完善的政体时,德国哲学这个表明德国思想发展的最复杂但也最准确 ==========第244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39 的指标,也站到资产阶级方面去了。”①黑格尔抱着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和普鲁土军国主义的观点,吹捧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他对东方各民族进行恶毒诬蔑,诬蔑中国人是被绝对观念抛弃了的民族,不能再得到发展。只有德意志民族才是最后被选中的民族,它是最优秀的民族,它高于其它一切民族,有权统治其它民族,它是历史发展的顶峰,历史发展到此便终止了。黑格尔竭力鼓吹英雄史观,说什么“一切伟大的历史人物一这种人自已的特殊目的关联着‘世界精神’意志所在的那些重大事件。他们可以称为英 ● 雄,…”“历史上这一个向前进展的‘精神’,是一切个人内在的灵魂影但是它是不自觉的‘内在性’,而由那些伟大人物带到自觉。他们周围的大众因此就追随着那些灵魂领导者”,黑格尔的反动的社会政治观点,以后为德国法西斯主义和其他帝国主义所利用。 二、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是所谓“绝对精神”。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一种宇宙精神,它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世界上任何现象,不论是自然界,社会现象或是思维现象都是由万能的“绝对精神”产生的。实际上绝对精神是上帝的别名。 他认为,康德的主观唯心论“会引起普通常识的抗议”。 ① 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6页: ==========第245页========== 240 欧洲哲学简史 为了避免人家的抗议,他就把主观唯心主义发展成为客观唯心主义,他称为“绝对唯心论”。正如他自已所说的:“存在的根据不在它们的自身,而在于一个普遍神圣的理念里。这种对事物的看法,同样亦是唯心论,但却有别于康德的主观唯心论,而应称为绝对唯心论。” 黑格尔建立自己的绝对唯心论时,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康德、费希特、(他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哲学的出发点,不应该是物自体,而必须是所谓“第一的和绝对的无条件的基本原理,”即“自我”。“自我”产生“非我”。)谢林(他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最高的本源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也不能同时是主体和客体,而是绝对的同一。因此,他的哲学叫“同一哲学”。)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不可知论时,批判了康德割裂现象与自在之物的联系,以及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观点。黑格尔认为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正是依据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黑格尔反对不可知论,主张自在之物的可知性。所以黑格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不过黑格尔所说的事物的本质,乃是存在于事潮内部的绝对精神。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黑格尔那里,…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思维能够认识那三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①恩格斯这里所说的“思想内容”就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16页。 ==========第246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41 是指黑格尔“逻辑学”中的纯思想、纯概念。其所以说它们“一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就是说这些纯思想,纯概念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已经是思想性质的东西。按照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说的认识论,人的思想概念都是同实践、经验完全不相干的东西,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早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有了的。这是同唯物论的反映论正相反对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所主张的黑格尔的先验论时,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杜林先生的相反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把事情完全头足倒置了,从思想中,从世界形成之前就永恒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① 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时,发展了康德所揭示出来的辩证法因素,并指责了康德拒绝承认世界的本质具有矛盾的过度温情主义。他说:“康德这种思想认为知性的范畴所引起的理性世界的矛盾乃是本质的,并且是必然的,必须认作是近代哲学界一个最重要的和最深刻的进步。但康德的见解是如此的深远,而他的解答又如此的琐屑,他的解答只出于对世界事物的一种过度的温情主义。他似认为世界的本质不应具有矛盾的污点,只好说是矛盾仅是由于思想的理性或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32页。 ==========第247页========== 242 欧洲哲学简史 心灵的本质。恐怕没有人能否认现象界会呈现许多矛盾于观察的意识之前。” 必须看到,黑格尔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是为了取消康德关于“物自体”是客观存在的,并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感觉的唯物主义观点,以便畅通无阻地贯彻唯心主义路线。列宁指出:“他揭露了康德的二重性、不彻底性,揭霉了康德的那种可说是在经验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动摇,并且黑格尔完全是而且纯粹是从更彻底的唯心主义观点 ● ●● 进行这种论证的。”① 黑格尔认为,费希特的“自我”产生“非我”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片面的、不客观的,而谢林的那种超越自我与非我之上的“绝对同一”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虽然较客观,但又嫌其无差别,无矛盾,不能说明有差别、有矛盾的世界。因此,黑格尔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原理。与谢林不同,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同一在思维的基础之上的。思维与存在是矛盾的同一,由这种思维与存在的矛盾的展开而产生了有矛盾的世界,这就是说黑格尔是以辩证的思维方法作为建立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的工具。 黑格尔的哲学是哲学史中最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恩格斯说:“黑格尔的体系包括了以前的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巨大领域,…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 ①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 卷,第180页。 ==========第248页========== 幕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43 法哲学、桌数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①黑格尔体系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力求找出贯穿这些领域中的发展线索。这是他的一个功绩。 黑格尔之所以要建立这样一种体系,是由于他为了适应他生活的时代,生产实践、政治变革和科学发展业已提出的,以新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取代旧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历史趋势,以使其唯心主义体系具有科学的形式。但是,他的辩证法是为其唯心主义体系服务的,因而是头足倒置的辩证法,即唯心主义辩证法。革命的辩证法被窒息在唯心主义体系中。 黑格尔以辩证法为工具建立的唯心主义体系,是对绝对规念的自我认识过程的描写,是从抽象存在开始,直到绝对观念达到完全自我认识,取得绝对真理而终结。其实,黑格尔的体系是以唯心主义观点,把人类认识的一般过程,即把人类思维从存在到本质,然后到真理的运动过程所作的描写。这是把人类认识过程加以歪曲、夸大和神秘化的产物。马克思指出:“黑格尔陷入幻觉,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②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 10页。 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普,第103页。 ==========第249页========== 244 欧洲哲学简史 (一)“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阶段“逻辑学”是阐述关于“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第一阶段的纯粹精神、纯粹思维的运动和发展。在这个阶段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没有出现,世界上只有所谓“绝对精神”即理性思维在自我运动和发展。“绝对精神”在“逻辑学”中经过“存在”、“本质”、“概念”三个阶段。“存在论”是《逻辑学》的第一阶段。“存在”(“有”)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过程中最初表现出来的一个概念,也是全部“逻辑学”的始点。“有”即“存在”,黑格尔所讲的“有”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的存在,而是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和任何内容的最直接最抽象的概念。显然,这样的“有”,是绝对空虚的,不具体的。这样的“有”实际上等于“无”。根据这样分析,黑格尔就从“有”的概念推论到了它的反面“无”的概念。比“有”和“无”更高的概念是“生成”。在“生成”的概念中包含“有”的性质,同时也包含4无”的性质。所以说“生成”这个概念,就是“有”和“无”两个概念的统一。“生成”的结果就使某物具有一定的“质”。“质”然后又过渡到与它相反的概念“量”。比“质”和“量”更高的概念是“度”。“度”是有质的量,是质与量的统一。从而就转化为“本质”。“本质论”是《逻辑学》的第二阶段。它比存在深刻些和具体些。“本质”是各种不同“规定”的同一,后来这同一性中暴露出差别,最后发展成矛盾。这一阶段和“存在”阶段不同,各种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如“本质”和“现象”,“同一”和“差别”,“原因”和 ==========第250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國古典哲学 245 “结果”等。他认为“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就是“现实”,由“现实”就转化为“概念”。 “概念论”是《逻辑学》的第三阶段。“概念”创造一切“存在”,并赋予一切“本质”,“概念”是比“存在”和“本质”更高的阶段。由“主观概念”,“客观概念”,“绝对观念”组成。“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叫“绝对观念”,它是整个纯概念最后一个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由它决定,它是第一性的东西,自然、物质是第二性的东西,所有前边的概念都包含在里边,它是最有丰富内容的观念。 “绝对精神”发展到“绝对观念”时候就不能再停留在纯思想、纯概念的范围,它要表现于外,异化为物质、自然,向外转化为与它自身相异的反对方面,转化为自然界,也就是说,“绝对精神”“外在化”了,或“异化”了。这便进入了自然阶段。 (二)“自然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二阶段“绝对精神”在自然阶段中表现为披上了自然的、物质的外衣,成为有外壳包藏着的精神、概念了。因此,在这个阶段中,“绝对精神”是在自然、物质背后秘密地进行活动的。 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虽然说到了阶段性以及这一现象与另一现象间的关系,但他认为物质、自然本身是不发展的。自然界的这些阶段、现象本身之间是没有内在联系的,没有统一性的,因而实质上是彼此不相干的。自然界的对象的出现,只不过是绝对观念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规定性的 ==========第251页========== 246 欧洲哲学简史 体现而已。黑格尔认为,这个发展并不是物质本身发展,而是背后的精神在操纵它发展。因为物质本身是死气沉沉的,如果说有运动有变化也只是重复旧的东西,因而物质本身是没有辩证发展的,只有精神才有辩证发展。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在自然界中经过下列三个阶段:“机械性”、“物理性”和“有机性”。在“机械性”阶段中,自然界是一种零星的、分散的物质的混沌状态。所渭“物理性”阶段,则是行星和单个的物体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火山爆发、雨、声、光、热、磁等现象。第三阶段是“有机阶段”。“有机阶段”包括“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动物有机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人的出现表示“绝对精神”超出了自然阶段而进入了精神阶段。 (三)“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三阶段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在脱离了自然,进入了精神阶段以后,自然界就被精神所遗弃,成为失去精神支持的一种毫无生气的东西。它是一具僵尸,一潭死水。因为精神克服物质,成胜物质,然后自己又恢复精神自己。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在“精神”阶段中发展也经过 三个阶段:“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如法律、道德、国家),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最后部分即“绝对精神”。“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宗教和哲学 三种形式来认识自己。宗教高于艺术,哲学又高于宗教,因为哲学是以适合于精神自身的形式即概念来认识自己,这个最后的“绝对精神”在通过曲折漫长的发展阶段之后,完完 ==========第252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47 全全地回复到了它自身,它现在已经达到了完全自觉、完全认识自己的阶段。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绝对精神”最终的、最高的体现。哲学史就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历史。他认为只有他自己的哲学是绝对真理,它包括了以前一切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绝对精神”在他的哲学中最后地最完满地认识了自己。最后,黑格尔还断言“绝对精神”在普鲁士国家里得到了最完备的、最终极的体现。他认为普鲁土国家是历史发展的顶峰,在这里一切矛盾和对立都得到了统一,发展也就停止了。这样一来,黑格尔便背叛了自己的辩证法,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东西都是矛盾发展的,在认识领域也是矛盾发展的,因此,不应有什么止境,不应有什么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发现。可是黑格尔为了建立自己的完满体系,便认为他自己的体系是无所不包的体系。 以上就是黑格尔所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大基本阶段的大概情况。黑格尔认为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是最根本的,是第一性的:第二、第三两阶段即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他说,“逻辑学”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灵魂”,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却只是“应用逻辑学”。 总之,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保守的、反动的,是为普鲁士王朝作辩护的。 三、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 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是保守的、反动的,但是, ==========第253页========== 248 欧洲哲学简史 在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中却含有深刻的辩证发展的思想。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次—一这是他的巨大功绩一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①列宁也指出:“黑格尔提出两个基本的要求:(1)《联系的必然性》和(2)《差别的内在的发生》。非常重要1!据我看来,这就是下面的意思: 1.某个现象领域的一切方面、力量、趋向等等的必然联系、客观联系,2.‘差别的内在的发生’,是差别、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②由此可见,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绝对精神”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发展是按三段式即否定的否定的方式进行的,发展的源泉是“绝对精神”内在的矛盾,黑格尔说:“矛盾,这其实是推动世界的东西,说矛盾不可思议是可笑”。通常对事物所抱的温情态度,只关心如何使事物不自相矛盾,却常常忘记,这种办法是解决不了矛盾的。列宁说黑格尔的这段话“说得好极了!1”“这种讽刺真妙!(庸俗之辈)对自然界和历史‘抱温情态度’,就是企图从自然界和历史中清除矛盾和斗争”·⑧“绝对精神”在发展中进行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认识是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1页。 ②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 第95一96页。 ③同上书,第141页。 ==========第254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49 到复杂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以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一致。黑格尔有一段很概括的说明:“认识是从内容进展到内容。首先这个前进运动的特征就是:它从一些简单的规定性开始,而在这些规定性之后的规定性就愈来®丰富,愈来愈具体。因为结果包含着自己的开端,而开端的运动用某种新的规定性丰富了它。…因此,不应当把前进的运动看做从某一他物到另一他物的流动。…在继续规定的每一阶段上,普遍的东西不断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其辩证的前进运动而丧失了什么,丢下了什么,而且还带着一切收获物,使自己的内部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列宁非常赞赏这段话,他说:“这一段话对于什么是辩证法这个问题,非常不坏地做了某种总结。”①黑格尔哲学中概括说有下列种种重要辩证思想: (1)关于世界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思想。 (2)关于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思想。 (3)关于矛盾是发展内在源泉的思想。 (4)关于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思想。 (5)关于发展的形式是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6)关于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和具体化的思想等等。他的这些辩证法思想,是他的哲学的进步的革命的方面。特别是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三个规律,是黑格尔作为思维规律,而以唯心论的形式首先阐述出来的。这是很大的贡献。 ①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巢》第38卷,第250页。 ==========第255页========== 250 欧洲哲学简史 黑格尔哲学中合理的部分,在其“逻辑学”中最多。在其“自然哲学”中,特别是在其“精神哲学”中合理的思想则非常贫乏,而其反动倾向则膨胀增大了。列宁说:“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是绝妙的。还有一点: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享实!”①黑格尔越是在脱离实际的最抽象最思辨的领域里,越敢发挥革命的思想,这个“矛盾”的事实,是德国资产阶级幻想革命,而不敢采取革命行动的生动写照。这些都表明了他虽然看到了这些客观事物矛盾的发展,可是,他却唯心主义的把它曲解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 四、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与 辩证法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坊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普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网 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论的性质,表现在他所说的辩证发展不是指客观的物质世界,而是指“绝对精神”、“绝对观念”辩证发展,是概念的纯逻辑推演过程。在他看来自然界 ①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 第253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 ==========第256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折学 251 是一潭死水,它本来是不发展的。在他那里,一切都被颠倒了,客观世界的真实辩证发展过程被他用神秘的歪曲的形式,描写为纯粹抽象的精神、思维、概念、观念的自己发展过程。这亦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保守所在。 因此,黑格尔据此制定的辩证方法,也只能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方法。他所制定的“辩证方法”根本不是教人去分析客观物质世界实际过程中的矛盾和发展,从而得出这些矛盾发展的规律和解决矛盾的方法,相反的,它的方法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去研究怎样从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推演出另 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的方法,是一种脱离实践而在思想中构造现实世界所应当服从的先天的“图式”、“型式”的方法。 总之,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和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结合在一起的,是为他的哲学体系服务的。 马克斯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①“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②因此辩证法在它的这种“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③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从属于他的唯心主义体系的,“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④为了“迎合”他的唯心主义体系,辩证法“就不得不背叛自己”。⑤辩证法的 ①②③④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第24页。 ⑤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20页。 ==========第257页========== 252 欧洲哲学简史 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不能不被唯心主义体系所“闷死”。①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本质进行了歪曲。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首先,辩证法的本质在于承认辩证发展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但是,黑格尔把辩证发展的范围只限制在精神、概念的范围之内,而且是头足倒置的,他认为是主观辩证法决定客观辩证法,而不是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其次,辩证法的本质在于承认辩证发展的永恒性,矛盾无时不有,承认辩证法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也是无止境地进行。但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体系却宣布了发展的最后终结。再次,辩证法的本质在于承认对立面的斗争是永恒不息的发展的基础。但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却把辩证法本来固有的一些最为重要的最为革命的原则,都加以歪曲了,因而也就不可能战胜形而上学。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与他的辩证法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辩证法本质的歪曲,是由他所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本人的保守和反动的政治主张所决定的。 由于黑格尔哲学具有方法和体系两方面之间的矛盾,所以革命的思想家总是吸取黑格尔哲学的进步的、革命的方面。而对于他的保守的反动的方面,则给予坚决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批判,抛弃了唯心主义外壳,吸取了“合理内核”。恩格斯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9页。 ==========第258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53 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①与此相反,哲学上的反动分子却大肆吹嘘黑格尔哲学中保守的、反动的方面,并以此作为向无产阶级革命派进攻的武器,而对它的进步的、革命的方面则不加分析地采取 一笔抹杀和完全反对的态度。当前比较流行的现代资产阶级流派新黑格尔主义,就是这样为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利益服务的。修正主义者,则是通过混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的手法,或者通过否定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部分来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目的。揭露和批判他们的阴谋和谬论,是我们无产阶级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三节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同宗教、 唯心主义的斗争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哲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是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代表。他的哲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内部激进派与保守派之间革新与保守,前进与倒退的斗争。 十九世纪三十一一四十年代的德国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大不相同。在三十一四十年代间,德国资本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8页。 ==========第259页========== 254 欧洲哲学简史 主义工业有比较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国内的统一市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日益壮大起来。资产阶级中激进的阶层,在一八三○年法国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提出了对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进行资产阶级改造,实现德国统一的主张,甚至还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要求。然而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却力图与普鲁士封建主妥协,他们希望在普鲁士的庇护下实现德国的民族统一。德国的无产阶级开始逐步走上政治斗争的舞台。一八四四年,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举行了起义,获得了全国的响应。在全国许多地区出现了工人的“饥饿暴动”和农民的自发暴动。在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德国出现了各色各样的社会政治团体,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团体,有代表地主利益的反动团体。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德国已经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華命形势在全国业已成熟。 与阶级斗争发展相适应,在思想和哲学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也十分尖锐。一八三一年黑格尔逝世以后,由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分裂为保守派和激进派,因此,在哲学上引起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黑格尔哲学“给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都留下了广阔的活动场所”。①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表现为黑格尔学派分裂为两个派别:老年黑格尔派(格布勒、兴里克斯)和青年黑格尔派(布鲁诺·鲍威尔、施待劳斯、施蒂纳)。当时费尔巴哈属于青年黑格尔派。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11页。 ==========第260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55 “老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拥护封建专制制度,效忠于普鲁土国家,并支持宗教教会。在哲学观点上则死抱着黑格尔哲学的反动方面,坚持反动的神学唯心论,抹煞黑格尔哲学的进步方面,抛弃它的辩证法。 “青年黑格尔派”反对老年黑格尔派的政治立场和哲学观点,在政治上倾向于资产阶级民主派,但又不敢进行公开的反封建斗争。他们反对封建的精神支柱一正统的宗教,但又不敢公开触犯当时的教会。 “青年黑格尔派”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他们几个代表人物在唯心论的圈子里争论。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由于对现存宗教进行斗争的实际必要性,大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返回到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他们在这里跟自己的学派的体系发生了冲突。”①费尔巴哈就是在反对宗教和唯心论的斗争中站到唯物论立场上去的一个杰出战土。 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他们还只是抽象地谈论一些哲学上的问题,进行一些哲学上的争论,对于当时社会中的现实问题,没有直接接触。到了四十年代,他们就开始投到反对宗教、反对封建贵族统治的政治斗争中去了。《菁年黑格尔派已经直接作为努力向上的激进资产阶级的哲学出现”了。@青年黑格尔派在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时,“为了迷惑书报检查机关才用哲学伪装起来。”® 青年黑格尔派虽然都反对宗教,反对德国的封建统治, ①②③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12页。 ==========第261页========== 256 欧洲哲学简史 但是,他们的内部也是有分歧的。 一八三五年青年黑格尔派施特劳斯出版了一本“耶稣传”,引起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一派同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一派的争论。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福音”传说是整个人类集体无意识创作的作品(施特劳斯的观点)还是个别人有意识的臆想(布鲁诺·鲍威尔的观点)。对“福音”的两种不同的解释不过是哲学上关于“实体”和“自我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施特劳斯是站在黑格尔的“实体”—绝对的客观精神的立场上,而布鲁诺·鲍威尔则是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出发的。两派争论得喋喋不休。施特劳斯抓住了黑格尔的“实体”,对它进行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解释。鲍威尔抓住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对它进行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解释。所以它们之间的争论,实质上是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之间的斗争。 青年黑格尔派极端仇恨和污蔑群众和群众运动,宣扬剥削阶级的英雄史观。胡说什么历史上一切伟大运动都“误入歧途”,“因为它们激发群众的私欲和热情”,诬蔑群众没有批判的思维的能力,还胡说人民群众“精神空虚”、“毫无生气”,是“历史发展的障碍”,只有他们这些“能批判地思维的个人”才是决定历史命运的“英雄”。列宁指出:“鲍威尔先生们鄙弃无产阶级,说它是一群没有批判头脑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新坚决反对这种荒谬有害的思潮。”①正当青年黑格尔派关于“福音”传说争论不休的时候, ①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全集》第2卷, 第7页。 ==========第262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57 一八四一年费尔巴哈的主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了。这个著作的问世,宣告了唯物主义的绝对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喋喋不休的争论。恩格斯指出:“这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出版了。它一下子就消除了这个矛盾,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①因此,费尔巴哈唯物论和无神论的产生,是当时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的重要 的方向。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八○四一一八七二)出生在 一个法学家的家庭里,一八二八年大学毕业后,任大学讲师。由于发表了批判宗教、神学的文章而被反动势力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一八三六年,费尔巴哈为了和“信神的世界”隔绝,并和“自然界”生活在一起,于是离开城市,隐居乡村。一八三九年写了《黑格尔哲学批判》一书,标志着他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观点最后分裂,标志着他相信人和相信自然的开始。费尔巴哈为社会的进步和启蒙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直接 的影响。 费尔巴哈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反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唯物主义路线。费尔巴哈主张“把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他说:“在一个一切以专制君主的慈悲和专横为转移的国家中,每一个规章都会变为朝令夕改的…无限制的君主国乃是无道德的国家”。但是,他反对以革命的政治变革的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13页。 ==========第263页========== 258 欧洲哲学简史 手段,而妄图靠爱来改变当时德国的政治现实。他在隐居期间,德国曾经发生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但他只是消极旁观,没有积极参加这次革命斗争。他自白说:“提到一八四 八年,…在这个时代我亲身经历到的一切政治和非政治的波动和会议中,我都是仅仅作为一个批判的观点或听者来参加进去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能以任何方式积极参加到徒然的,从而毫无意义的事情里面去。”所以,他并不了解这次革命的伟大意义。列宁指出:“费尔巴哈不懂得1848年的革命”。①恩格斯指出:“1848年的革命毫不客气地把任何哲学都撇在一旁,正如费尔巴哈把他的黑格尔撇在一旁一样。这样一来,费尔巴哈本人也被挤到后台去了。”②他在晚年曾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一八七○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但由于他严重脱离阶级斗争实践,所以他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始终没改变。过了两年,他就与世长辞了。 一、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及其基本内核 费尔巴哈把自已的哲学称为“人本学”或“人本主义”。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认为自然和人是自已哲学的主要对象。费尔巴哈说:“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 ①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拼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53页。 ②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14页。 ==========第264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59 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费尔巴哈本人由于错误地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所以,他为了把自己的观点和庸俗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就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他说:“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不是真理”,只有他的“人本主义”才是真理。列宁指出:费尔巴哈“所用的术语一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一是狭隘的。”“人本主义原理”‘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 费尔巴哈认为,全部人类认识的主要任务,在于理解人和自然。他号召说:“观察自然吧,观察人吧,你在这里会看见哲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对自然和人是怎样理解的呢?费尔巴哈说:“我所理解的自然界是一切感性的力量,事物和存在物的总和。…它不是什么神秘的、模糊的和神学上的东西。”在他看来,自然是“有形的、物质的、感性的”,自然根本就是物质的,物质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永恒存在着。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他认为,人是有形的物质实体,人不是某种超自然的非物质的精神实体,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自然是人的基础。他唯物地解决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的关系,认为思维与大脑是不可分离的。他说:“思维是高级的感性实体的必然属性”。 费尔巴哈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时,他首先批判了黑格尔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唯心论的解决。他在《未来哲学 ①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 第38卷,第78页。 ==========第265页========== 260 欧洲哲学简史 原理》和《哲学改造临时提纲》中,清楚和鲜明地表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就是存在,思维是主体,存在是宾词”。他把自己的观点同黑格尔对立起来,说道:“思维与存在的真实关系只能是这样的:存在是主语,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中产生的,而存在却不是从思维中产生的。存在是从自身中并通过自身而存在着:存在只能被存在所提供,存在的基础就在他自身中。” 可见,费尔巴哈如此鲜明地提出哲学根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唯物主义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他并没有达到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完全科学的解决。他是用“人本主义”的观点来对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所以,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之一,就在于他过多地注意自然界和作为自然实体的人,忽视政治和作为社会实体的人。费尔巴哈不是从社会的、阶级的方面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而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人。这必将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 费尔巴哈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时,同样是贯彻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的原则。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坚信世界的可知性。 费尔巴哈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他继承培根和法国唯物主义者的路线,以唯物论的反映论有力地抨击了康 ①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页。 ==========第266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61 德等唯心论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费尔巴哈认为,人的理性在认识自然中没有也不能有任何界限,因此,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有康德所谓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费尔巴哈认为康德的“自在之物”是臆造的“没有真实性的抽象”,不是真实之物。费尔巴哈指出,不仅康德而且整个“思辨哲学也都认为,自然是‘自在之物’即没有真实性的抽象,然而促使唯心主义破产的还是自然。”费尔巴哈坚信“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将被我们的后裔所认识。”列宁指出:“在费尔巴哈看来,“自在之物’是‘具有实在性的抽象物’,即存在于我们之外的、完全可以认识的、跟‘现象’没有任何原则差别的世界。”①费尔巴哈不怀疑世界及其规律的可知性,他坚信人类有无限的认识能力。他认为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则是无限的。他有力地抨击了怀疑论者和不可知论者,指责他们根据个人认识是有限的,从而做出世界是不可知的结论。他说:“个别的人所不能的事,人们集合起来就会知道的,会作到的。”费尔巴哈宣称:“我的知识,我的意志是有限的,但是我的局限性并不是别人的局限性,更不必谈到人类了,对我说来是困难的事情,对别人说来则是容易的,对一个时代说来是不可能的不可理解的事情,对另一个时代说来则是可能的和可以理解的了。我的生命是与有限的时间联系着的,而人类的生命则是无限的。”费尔巴哈在反对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 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09页。 ==========第267页========== 262 欧洲哲学简史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他认为他的哲学恢复了感性的权威,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公开的感性哲学。” 费尔巴哈认为,物质、自然界是我们认识的唯一对象,而感觉则是我们认识的源泉。在费尔巴哈看来,感觉不仅是我们认识的源泉,而且也是由人们意识“过渡到客观世界的唯一手段,”正是由感觉把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才能使主体通过感觉去反映和认识事物。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的问题,费尔巴哈不否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他很有风趣地指出,如果理论思维是不必要的,那末动物也可成为物理学家。他说:“我们用感觉读自然之书,但理解它却不能用感觉。”他指出经验和感觉的认识是有限的,因为它是与个别的、单 一的现象发生关系。理性作用在于把感觉分散地和零星地提供的材料联系起来,思维是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来反映事物。在整个认识中,思维和感觉是相互补充的,思维常常参加到感觉中,不可能有无意识的感觉,正如不可能有“无感觉的”纯思维一样。在这些个问题上,费尔巴哈批判了那种思维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唯心论,也批判了康德割裂理性和感性的二元论。 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所谓“绝对真理”,“世界哲学发展顶峰”的观点时,指出,绝对的东西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整个哲学不可能在一个哲学家身上体现。他说:“只有人类的总和一才能认识自然界,人类只能生活在协作的人类中。”个别个体的知识永远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则是无限的。他说,整个人类在一个个体中的这样体现, ==========第268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63 是绝对的奇迹,是世界的末日。费尔巴哈颇有风趣地指出,所谓从纯粹的抽象的观念异化出自然,就等于让童贞的处女生出自然一样荒诞无稽的。因而,他明确说:“谁不扬弃黑格尔哲学,谁就不扬弃神学”。换句话说,要摧毁宗教神学,就必然要摧毁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对此给予了应有评价,指出:“只有费尔巴哈才是从黑格尔的观点出发而结束和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费尔巴哈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数的批判。同时也巧妙地拟定了对黑格尔的思辨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① 但是,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有很大缺点的。由于费尔巴哈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他没有在黑格尔哲学的神秘主义外壳中,看出“合理的内核”,即革命的辩证法思想,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的体系,并且干脆把它抛在一旁。但是仅仅宜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数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他不善于从绝对唯心主义的粪堆中分别出珍珠颗粒来。因此他非常“轻视黑格尔这只奄奄一息之狗”,并把他的哲学扔出“门外”,宣布黑格尔哲学毫无用处。在这一点上,他象把“小孩连同浴盆中的水一块泼出去一样”。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77页。 ②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 14页 ==========第269页========== 264 欧洲哲学简史 费尔巴哈对社会生活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他不了解实践对人们认识的作用,所以,费尔巴哈不能揭露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因而就不可能彻底地摧毁唯心主义。 总之,费尔巴哈在批判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中,明确地阐述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以及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物主义观点,推翻了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这就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正如列宁指出的:“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划时代的’世界历史作用,就在于他坚决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决裂,宜扬了唯物主义”。① 二、费尔巴哈的无神论及其“爱”的宗教 费尔巴哈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武器,不仅抨击了唯心主义,而且也十分尖锐地批判了宗教。他从同黑格尔哲学彻底决裂而转向唯物主义时起,对宗教的批判越来越尖锐,这在他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表现尤为突出。 列宁指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特别从1836年起,开 ·始批判神学,转向唯物主义,到1841年,唯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完全占了上风(《基督教的本质》)”。② 费尔巴哈为什么对宗教进行尖锐的批判呢?恩格斯指 ①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80页。 ②同上书,第576页。 ==========第270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65 出:“政治在当时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①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所以主要的斗争就转为反宗教的斗争”。②因为与宗教斗争“间接地也是政治斗争”。③ 费尔巴哈首先揭露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他指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产生的基础和根源。这种依赖感首先是表现在恐惧的感觉上,这种感觉是由于人对自然界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愚昧无知所产生的。依赖感不仅表现在人们愚昧无知的恐惧上,而且也表现在快乐爱情上。人不仅崇拜那些只能带来灾难从而使人感到恐惧的对象,而且也崇拜那些对人有益,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有助于人的生存的对象。因此,费尔巴哈指出:“依赖感是宗教的心理基础和主观的基础的唯一正确的普遍的名称和概念。” 费尔巴哈把宗教分为二类:一是自然教(多神教),是基督教(一神教)。按照他的意见,这二种宗教虽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产生原因,但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本质,也就是神即上帝。 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便是宗教的对象和客观基础。他指出:“自然界不仅是宗教界原初的和固有的对象,它也是宗教的固定的基础,是宗教的永不消失的根本原因。 在基督教中,上帝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从人之中抽象出来而置于人之外的人的本质,“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12页。 ②③同上书,第12页。 ==========第271页========== 266 欧洲哲学简史 质”,“上帝是人的镜子”。所以,费尔巴哈说: “神学就 是人本学。”上帝的本质不仅是人的抽象的本质,而是神化了的自然界的本质。 费尔巴哈在揭露自然宗教和基督教的共同本质时写道,“把客观的本质看作主观的东西,把自然界的本质看作有别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看作有别于人的,非人的东西,一这就是神的存在,这就是宗教的本质,这就是神秘主义思辨的秘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援引了费尔巴哈上述这段话之后,加上了“很好!”“绝妙的地方!”①的评语,同时指出:“费尔巴哈所说的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注意。”② 费尔巴哈揭露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和宗教的本质,从而打击了神学家们所宣扬的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万物和人类的谬论。费尔巴哈指出,不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人,恰恰相反,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他还大胆揭露了宗教对人民的毒害,指出宗教是虚伪、骗人、谬误、矛盾和诡辩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他号召要和宗教作不调和的斗争。费尔巴哈的无神论思想启发了人们的头脑,他对宗教的批判,对于启发当时人们反宗教、反教会的统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他虽 ①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一74页。 ②同上书,第74页。 ==========第272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未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67 然揭露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但没有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他主张通过教育的手段,启发人们的头脑,以达到消灭宗教。因此在这方面,他仅仅是跟“空话”、幻想作斗争,而没有限产生这些幻想的社会政治条件作斗争。所以,他也不能最后地消灭宗教。 他的关于宗教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①马克思在论述费尔巴哈时还指出:“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②然而他不懂得“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③ 费尔巴哈在把宗教还原于世俗的基础之后,企图重新建立地上的宗教。他认为宗教按其原义来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性爱、友谊、同情等等感情上的一种‘联系’。因此费尔巴哈虽然批判了宗教,但他并不打算根本废除宗教,他只打算废除有神、有上帝的宗教,建立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为基础的“爱”的宗教。同时他还认为,新的哲学也应当研究宗教,研究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他在《未来哲学原理》中指出:新的哲学和宗教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它本身就是宗教。”所以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 ①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页。 ②③同上书。第4页、 ==========第273页========== 268 欧洲哲学简史 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在宗教中。”①很显然,他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淡,从而把宗教说成是与人类共存亡的永恒现象,这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阶级压迫的产物,它并不是永恒存在的,随着阶级的消灭,宗教也将逐步被消灭。宗教和人的感情关系,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尤其是男女之间性爱关系,是一种与人类共存亡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自从人类存在以来就存在,并将随之人类的发展而永远地存在下去。事实与费尔巴哈的说法,恰恰相反。现存的宗教绝大多数都是卑视和束缚男女之间的性爱关系,基督教大肆宣扬禁欲主义,让人们固守贞洁等。所以,宗教和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是对立的。 三、费尔巴哈的人性论及其伦理观 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观点解释社会现象时,形成了一套抽象的人性论。这种人性论是他的唯心史观的理论基石。 费尔巴哈首先提出“人的本质”,即人性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他是从不同方面给予回答的。 第一: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身所同化的东西。第二:认为“人的本质”是两性关系,是人的情欲。第三: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智、情感、意志。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24页。 ==========第274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69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人性)的不同回答,贯穿着 一个特点,就是完全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和阶级关系,仅从生物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明抽象的一般的人性。因为以人所同化的养料来规定人性,那末就无法解释许多社会现象。按照两性关系来规定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就有着不同的两性关系。按照理智、情感、意志来规定人性,同样也是错误的,因为这些心理形式,都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①总之,他的这些关于“人性”的论述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历史的客观实际的。 费尔巴哈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的道德伦理学说一“幸福论”。 费尔巴哈认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天生的本性,应当成为一切行为的基础。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对已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永远是爱!),这就是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余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准则推出来的。”②因此,费尔巴哈就用他醉心的“爱”来为人类建立一个合乎他心愿的善恶准则,来为人类谋求“幸福”的生活,所以他把他的伦理著作标题定为“幸福论”,在他看来,只有发挥了人类天赋的“爱”就可得到“幸福”。 在“幸福论”开头就说“凡是活着的东西就爱,即使不 ①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260页。 ②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29页。 ==========第275页========== 270 欧洲哲学简史 爱自己和自已的生命,它希望生活,因为它生活着,它希望存在,因为它存在着,但要注意它所希望的,只有健康和幸福,因为从有生命,有感觉,有愿望的生物的观点看来,只有幸福的存在才是存在,只有这种存在才是被褐望的和可爱的存在。” 按照他的见解,爱和追求幸福的规律,是从任何有机体中产生的,因为它“活着”,它就有爱,也就追求幸福,那怕是最低下的生物,甚至是幼虫都不例外,人们的愿望所以大,只因为人的肌体更为复杂。可见,他的全部“幸福论”是建立在生物学的观点上的。他亦谈到:“只有社会的人才是人”,然而他心目中的人仍然是生物个体,人与人的关系还是自然的关系。恩格斯关于费尔巴哈对于爱的崇拜曾指出:在抽象而费解的黑格尔主义的长期统治以后,费尔巴哈这种“对于爱的过度崇拜”,“使人们的耳目为之一新。”“它是反对已经变得不能容忍的‘纯粹思维’的专制的。”①但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尖锐的时代里,他竭力宣扬和提高这样一种抹煞阶级对立,否认阶级斗争的资产阶级人性论,这就降低了他对于上帝,对于传统宗教的批判所起的革命作用。 同时,费尔巴哈还认为:凡是合乎个人幸福,即合乎个人利益的任何行为,都是善的多反之,凡是同个人幸福有矛盾的,即不合乎个人利益的任何行为,都是恶的。很清楚这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道德。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13页。 ==========第276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71 的道德原则,实质上就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的。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道德是完全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管他自己多么不愿意或想不到是这样。”①费尔巴哈的道德原则,在德国一八四八年革命的前夜,就暴露出它的反动性。费尔巴哈认为爱是万能的,它能够创造奇迹,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一切问题。显然,在阶级社会里宣扬这种超阶级的爱,企图用超阶级的爱去调和阶级矛盾,抹煞阶级斗争的作法,是非常反动的,这实际上就是作了统治阶级的帮凶。所以,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深刻指出:《在费尔巴哈那里,爱随时随地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可以帮助他克服实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一一而且这是在一个分成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的社会里。这样一来,他的哲学中的最后一点革命性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老调子:彼此相爱吧!不分性别、不分等级地互相拥抱吧,一大家一团和气地痛饮吧!”② 在一百二十来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的敌人,叛徒、新老修正主义者,大肆宜扬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抹杀全世界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抹杀各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攻击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学说,诬蔑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宜扬“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等反动论调。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31页。 ② 同上书,第31页。 ==========第277页========== 272 欧洲哲学简史 刘少奇、林彪、邓小平步新老修正主义者的后尘,大肆散布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阶级斗争熄灭论”,对抗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以达到他们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我们必须给予彻底的批判。 总的说来,费尔巴哈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对唯心主义和宗教进行了批判。他对于哲学基本问题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解决是唯物主义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乃是他的哲学的“基本内核”。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一种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因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他的社会历史观和道德伦理观,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费尔巴哈是他们与黑格尔之间的“中间环节”。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我们还欠着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①但是,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赞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可是他们始终没有成为费尔巴哈的信徒。他们在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之后,立即用批判的武器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中吸取了它的“基本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的宗教伦理杂质和唯心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无产阶级伟大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4页。 ==========第278页========== 第六章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273 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全面地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列宁指出,“马克思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① ①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 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86-387页。 ==========第279页========== 274 第七章 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十八世纪后半叶开始,欧洲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结果,使大批农民和城乡手工业者破产,投入城市成为雇佣劳动大军,城市人口剧增,出现了许多大工业城市,英国变成了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这样,社会越来越迅速地分裂为两个明显对立的阶级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它们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同时,法国爆发了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不仅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而且也是“劳动者和被压迫者阶级同剥削者阶级进行真正革命斗争的伟大典范”。①资产阶级借助于劳动人民的力量摧毁了封建王朝,粉碎了欧洲反动的封建专制国家的武装干涉,“把全部封建遗迹从法国地面上一扫而光”,②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在十 九世纪初开始了工业革命,使法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陷入了极端贫困之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开始突出 ①列宁,《论人民公敌》,《列宁全集》第25卷,第42页。 ②马克思:《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4卷,第332页。 。。 ==========第280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75 起来。 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英国和法国及整个欧洲在经济和政治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统治。随之而来的,是新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巨大生产力和社会财富,都落到资本家手里,而广大劳动人民却遭受着更加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恩格斯说:“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的阶级。”①“社会愈来趣迅速地分化为大资本家和无产者”。②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代替了资产阶级、一般劳动群众同封建贵族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法国的资产阶级在革命初期提出来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在革命过程中,日益暴醒出它的虚伪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富有和贫穷的对立并没有在普遍的幸福中得到解决,反而由于缓和这种对立的行会特权和其他特权的废除,由于减弱这种对立的教会慈善设施的取消而更加尖锐化了多现在已经实现的脱离封建桎梏的‘财产自由’,对小资产者和小农说来,就是把他们的被大资本和大地产的强大竞争所压垮的小财产出卖给这些大财主的自由,于是这种‘自由’对小资产者和小农说来就变成了失去财产的自由”。⑧ ①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55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58页。 ⑨,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19卷,第208页。 ==========第281页========== 276 欧洲哲学简史 “‘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①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但资产阶级企图用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在英国,从十八世纪起,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就占了统治地位,在法国十九世纪初出现了反动天主教哲学以及形形色色的主观唯心主义毒素,在德国,唯心主义也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还公开鼓吹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胡说贫穷是由于人的过度增长造成的,从而把一切社会灾难说成是永恒的命定的自然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与此相反;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基本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批判了资产阶级辩护士的反动谬论,提出了改革社会的种种方案。列宁说:空想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② 早在十六世纪初,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和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都已宣传过早期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就有梅叶、摩莱里和马布利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出现了巴贝夫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是在大革命中“表达过无产阶级要求的”。@巴贝夫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广大无产者的愿望和革命情绪的集中表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法国革命产生了超出整个旧世界秩序的思想 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19卷,第209页。 ②)列宁:《两种乌托邦》,《列宁全集》第18卷,第35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54页。 ==========第282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77 范围的思想。1789年在〔杜会小组)中开始、中途以勒克莱尔克和卢为主要代表、最后以巴贝夫密谋的失败而暂时遭到失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共产主义的思想。”①巴贝夫(原名弗兰苏阿·诺厄尔,一七六○ 一七九 七)很小就成为孤儿,有一个时期曾做过童工,他的青年时 代,大半是在流浪中渡过的,后来当过土地测量员的助手。巴贝夫从法国革命一开始,就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义务,主张分配公社的土地。一七九○年因鼓动反对“间接税”而入狱。 巴贝夫在革命时期站在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场上而反对贵族,同时,他也批判一七九一年的宪法的虚伪性,指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形式上的“纸面上的”平等,是“华而不实的法律虚构”。他说:形式上的平等是“虚伪自私的捍卫者,是把贫富对立的状态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 巴贝夫指出,革命并没有进行到底,因为没有一点保证人民幸福的措施,恰恰相反,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迫使人民流尽自己的血和汗,而让一小撮人发财致富。革命必须继续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消灭不平等,恢复普遍幸福。巴贝夫说:“法国革命只是另一次更伟大更隆重的革命先声,而那次革命将是最后的一一次革命。” 巴贝夫宣布平等是自然的第一要求。这是“人的主要需要,一切合法团体的主要关键。”巴贝夫在《平等派宣言》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52页。 ==========第283页========== 278 欧洲哲学简史 中说:“…我们要求平等地活着和平等地死去,正象我们平等地诞生一样。”一切不平等的原因是私有制。“不幸和奴隶状态起源于不平等,而不平等则起源于私有制。因而,私有制是最大的社会灾难,这是真正的社会罪恶。” 巴贝夫认为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共有制和共同劳动,是永远铲除不平等和一切偏见和灾难的唯一手段。主张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巴贝夫还提出了实现这种社会制度的途径问题。他预定革命以后建立临时革命政权,这个政权在建立共产主义以前的整个过渡时期内负责管理国家。这应当是和国民议会时期雅各宾专政相类似的革命专政。 巴贝夫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幼稚的。他认为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暴的平均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特点,恩格斯在谈到巴贝夫的共产主义体系时,指出:“当时的共产主义自身还是非常幼稚非常肤浅的”。①这种共产主义是以小生产者的劳动为主的法国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反映,他们都以落后的生产方式为出发点,这是他的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巴贝夫的这些观点虽然带有空想性,但是反映了法国工人阶级的真正的需要,它已经认识到它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所以巴贝夫完全有权利被马克思称作为第一个“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奠基人。②他认识到历史的真正意义,他 ① 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金集》第1卷,第577页。 ②马克思,《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4卷,第334页。 ==========第284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79 以敏锐的目光揣测了社会中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他站在群众的最前列领导群众勇敢地进行斗争。巴贝夫由于破坏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革命活动和捍卫工人阶级利益,受到了法国资产阶级残酷迫害,他所领导的“密谋组织”被破获,本人再次被捕,并于一七九七年九月二十七日被判处死刑。 作为十九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代表则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第一节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圣西门、傅立叶 从十八世纪末起到十九世纪整个上半纪,欧洲从没有一个国家象法国这样,不仅本国经历着各种政治运动、社会运动以及各种事件,而且使整个欧洲都传播着社会主义的思想。 这个时期是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开始的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法国起了极其显著的领导作用。 空想社会主义者一圣西门、傅立叶在法国展开了他们的理论活动。 一、克劳德·昂利·圣西门 圣西门(一七六○一一八二五)是十九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中最早的一个,他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年青时随 ==========第285页========== 280 欧洲哲学简史 法国军队去美洲参加过美国人民的独立战争。他的军人生活就是在美国革命这样一个崭新的环境中度过的。因此,在圣西门的生涯中,旧的封建传统同新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影响十分离奇地交织在一起。因为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者的著作中,还没有鲜明地描画出这个新世界的轮廓,而在美国他才首次清楚地看到它。对圣西门影响最大的是一七八九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决定了他对阶级的看法、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对革命的态度。恩格斯曾说:“圣西门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①革命一开始,他对革命采取了同情和支持的态度,公开宣传政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组织群众欢迎国民议会,要求废除贵族和僧侣的一切特权。然而,他很快离开政治斗争,投入了一项新的、当时最有利可图的事业,即从事国有财产的投机买卖活动,并且发了一笔财。接着,他就利用这笔钱和当时最杰出的学者直接交往,学习和研究各种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十九世纪初,开始独立进行研究和写作活动时,他已经是一贫如洗了。晚年生活贫困,依靠朋友接济,从事著作。圣西门为了论证他的政治立场和社会理想,对哲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把“万有引力”看作是支配世界的普遍规律,认为从“万有引力”的观念中可以产生出对一切现象的或大或小的直接说明,因此,他把自己的哲学叫做“万有引力”。他坚决反对传统的宗教神学,主张用“万有引力”的观念代替神的意志,他指出宗教不是由神建立的,而是人类 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19卷,第210页。 ==========第286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81 的一大发明,是由于人类理性不够发展而不能解释和克服所遇到困难的结果。他还指出以往和现有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僧侣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它丝毫不能促进“穷人阶级”的命运的改善。他认为世界的统一性表现在支配世界的统一规律即普遍吸引的规律中,一切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地发展着的。关于规律性思想是他的学说中一个很重要部分。 他还认为历史是由学者创造的,只有天才人物才能给人类造福。在他看来,“法国居民虽是一种物质力量,并且热烈地希望恢复秩序,但是他们只有依靠天才的人,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得到改造。”然而,这种有天才的人是极少数的。他还认为发现天才的人也必须是天才,因为“只是有天才的人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援助。”总之,伟大的天才人物是人类的救星,而这种最伟大的天才的人物就是哲学家,圣西门认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天才。这就充分暴露了他的唯心史观,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他的世界观中起重要作用的。他尖锐地批判了现有的社会制度一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很长时间处于不断危机的过程中,这种制度已经过时了,它是过渡的、暂时的、是不完整的制度,它是一种多“丑恶的社会体系”。他认为在这种社会体系下有 三个主要弊端,“即专横、无能和阴谋”。因此,它将为更新的制度所代替。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不合理性,也在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处于最贫困、受压迫的地位。相反,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人都过着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因此 ==========第287页========== 282 欧洲哲学简史 说这个世界是颠倒的。 他幻想建立一个未来的社会,就是组织新的社会体系。在这个社会中是能最迅速和最充分地改善社会中最贫困阶级的道德状况和物质状况,这个社会应当是一个对最大多数人最有利的社会。他强调。“人民的幸福是社会组织的独一无 二的目的”。 在他提出来的未来社会中应该“人人都劳动”,在那里没有人压迫人,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所有的劳动者都自愿结合成为联盟,结合成为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意识方面的联盟。因为如果没有按照一切社会成员共同劳动的原则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任何政治措施都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他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没有统治阶级,社会上的一切阶级都是劳动者阶级,各阶级结成联盟互相帮助。所有的人,所有的阶级都从事有益的劳动,他把这种社会制度称为工业制度,他把所有劳动者都称为工业家。 这个未来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实业制度”。它的基础是所谓“新基督教”。他主张在“新基督教”的基础上改造整个欧洲的社会制度,因此,他把自已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称做“新基督教”。他所说的·“实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完全不同,可以“使人处于一种能经常使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保持一致”,并有计划地管理社会工作。他认为未来社会,只能由有知识和有能力的代表一科学和工业来领导,具体说,就是由学者和工业家掌握政权,精神权力集中于科学院,世俗权力集中于工业家委员会。他认为能担任领导工作的“工业家”,是企业 ==========第288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83 主一资本家。他认为只有企业主即资本家才能担任领导者,工人只能做执行者。这说明“在圣西门那里,除无产阶级的倾向外,资产阶级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①而工业家委员会和科学院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有计划的领导。恩格斯指出:“这样的见解是完全适应于大工业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在法国还只是刚刚产生的那个时代的。”② 他反对以平均主义原则对财产、劳动、消费品进行分配,这是他比过去空想社会主义进步的地方。 他主张未来社会里是由这样三个阶级构成的。 第一,是学者。这个阶级的力量就在于他的智慧和才能,这一阶级的学者们都应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全社会。第二,是财富私有者阶级。他有财富生产手段,他的力量就在于他们有资本一财产为全社会服务。 第三,是劳动阶级。没有财产的劳动者。这个阶级的力量就在于他的劳动,在于他的创造性的劳动力。 他主张在未来社会中,把这三个阶级结合起来,他认为这样便可以使这三者都能够有为了全社会的利益发挥个人才能的余地。他也不主张消灭私有制,但是他主张的私有制并不是象资本主义制度那样,而是一种类似国家资本主义的制度。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工业家、企业主虽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但是他的私有利益服从公有利益。社会的利益,国家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6页。 ②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0页 ==========第289页========== 284 欧洲哲学简史 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决定资本家的生产方向、生产规模,使个别工业家和企业主的生产活动受国家的监督。在这样的社会里,私有者的利益是服从于整个社会公有利益的,·而国家和社会保证社会大多数成员一最贫困最受压迫的工人阶级的生活需要。 在他看来,在未来社会中,虽然还有贫富的差别,但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一致,.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冲突,这是和谐 一致的和平社会。过去国家政权用来维持秩序的旧职能就可以逐渐消灭,变成只是领导企业的工作,对人的管理变成为对物的管理;政治组织的主要任务,只是组织造福于人类的开发地球的工作。“政治学就是关于生产的科学,也就是目的在于建立最有利于各种生产的事物的秩序的科学。”这就是说原来意义的国家可以废除了。恩格斯对圣西门这一思想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指出:“圣西门宜布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这种思想,即…废除国家的思想,已经明白地表达出来了。”① 由于圣西门认为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对改造资本主义为工业制度一社会主义制度一的方法和手段便完全陷于幻想。他主张以和平的途径改造社会,不主张暴力革命,认为革命只是对破坏或消灭一些东西有好处,而对创造新的东西是无能为力的。他认为暴力手段这是坏事情。他说“社会所要求的变革,应当用和平方式实现,推备提出改革方案,无论如何不得具有可能再度引起暴乱性质,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56一257页。 ==========第290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85 改革家决不应当依靠刺刀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他所主张的改造社会只有用和平方式,就是通过宣传来帮助人们意识的发展,使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因此,他再三强调所谓“人类之友可以运用的唯一手段就是宜传。”甚至他向社会的上层一国王、资本家呼吁,证明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很有好处的,这就暴露了圣西门的唯心主义。除此以外,他还没有把无产阶级和资本家分别开来,他也不相信工人阶级力量,以为“富有的工厂主是人民的首领…是劳动人民的直接的及天然的首领。”因此,允许企业主领导生产。他亦没有提出全部生产资料社会化的问题。 总之,圣西门和他的学生们,都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完全用和平方法来建立,认为只要用说服的方法才能征服世界。 圣西门死后,他的信徒们发展了他的学说,提出了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和私有制,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更主要的是向消极方面堕落下去,他的弟子就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解释成为一种宗教学说,并企图把这个学派组成为一个类似以新的教皇为首的教会。 他们摒弃了圣西门的自然科学观点,闭口不谈他对官方宗教的批判,甚至以“篡改”他的著作的办法来歪曲他的观点,把他的“新基督教”提到首要的地位,从而建立了一个“爱的宗教”,具有特殊仪式、教阶制度、特殊服装等等特殊宗教教派。这种“爱的宗教”是取消阶级斗争的思想,他 ==========第291页========== 286 欧洲哲学简史 们在一八三○年的革命中,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动,采取了敌对的立场。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圣西门主义很象一颗闪烁的流星,在引起思想界的注意之后,就从社会的地平线上消失了。”① 二、法朗斯瓦·马利·沙利·傅立叶 傅立叶(一七七二一一八三七)和圣西门一起都是法国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最有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 傅立叶的哲学是以批判以往的哲学理论开始的,他坚持世界可知论,坚决反对不可知论。他把不可知论叫做“黑暗的哲学”,叫做旧的精神上的蒙味主义的灾难,他还指出不可知论的害处,就是不相信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和谐的社会制度。 傅立叶的整个理论工作就是批判“文明制度”一一资本主义社会,并提出建立一个新的和谐的社会方案。 恩格斯曾指出:“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是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②还指出:“傅立叶是在正确地认识了过去和现在之后才按照自己的看法想像未来的”。®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是傅立叶学说 ①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1卷,第577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57一25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 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58页。 ==========第292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87 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恩格斯说:“我们在傅立叶那里就看到了他对现存社会制度所作的具有真正法国人的风趣、但并不因此显得不深刻的批判。傅立叶就资产阶级所说的话,就他们在革命前的狂热的预言者和革命后的被收买的奉承者所说的话,抓住了他们。他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世界在物质上和道德上的贫困,他不仅拿这种贫因和以往的启蒙学者关于只为理性所统治的社会、关于能给一切人以幸福的文明、关于人类无限完善化的能力的诱人的约言作对比,而且也拿这种贫困和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华丽的辞句作对比:他指出,和最响亮的词句相适应的到处都是最可怜的现实,他辛辣地嘲讽这种词句的无可挽救的破产。”①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幸运的对立物,是颠倒世界,是社会地狱。”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则是产生一切灾难的根源。 他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发展,工人不是自由地参加劳动,而是由于贫困和饥饿的威胁,才被迫参加劳动的。劳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 傅立叶还认为,商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行和灾难的直接渊源和最集中的表现。恩格斯说:“他以巧妙而诙谐的笔调描述了随着革命的低落而盛行起来的投机取巧和当时法国商业中普遍的小商贩气息。”②他认为商业的罪恶,使“文明社会”的经济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人为的停滞,二 ①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1页。 ②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57页 ==========第293页========== 288 欧洲哲学简史 是引起萧条的丰足。它束缚生产的发展,使人民陷入灾难的深渊。所以,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一部分人的幸福是建筑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和灾难、不幸和死亡上。资本主义的原则就是“为了要有富翁就要有贫民。”所谓“文明”,实际上就是“富者对贫者的战争”。“因为文明制度的法律就是要使贫困永世长存的”,所以,“文明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压迫制度。他还认为大生产本应为技术革新开辟道路,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大生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却引起混乱,引起经济危机的发生。他看到“贫困是由富裕本身所产生的。”他第一个指出:一八二五年英国发生的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他把它叫作“多血症的危机”。他还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性,他说当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建立以后,资产阶级向人民允诺的自由、平等、博爱一点也没有了,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一点不比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好。 他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的奴役性,攻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婚姻关系,指出:资本主义家庭妇女所处的是奴隶地位,婚姻已变成一种商业投机,一些人利用它获得金钱财富,妇女被当作商品,成为罪恶买卖的对象,婚姻中没有真正的爱情,夫妻互相欺骗,因此,通奸和淫乱是它必然的结果。傅立叶深刻地批判和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反动的阶级本质。恩格斯说过,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对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进行这种批评的只有德立叶一人。”① ① 恩格斯:《“傅立叶论商业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59页。 ==========第294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89 对于未来社会,傅立叶从这样一个原则出发: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种偏好某种劳动的欲望,绝对的懒惰是没有的。恩格斯说:“正是傅立叶第一个确立了社会哲学的伟大原理,这就是:因为每个人天生就爱好或者喜欢某种劳动,所以这些个人爱好的全部总和就必然会形成一种能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力量。…当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工作的时候,劳动就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成为一种享受。”@ 他认为应该用一切办法来满足人们的欲望,让人们的一切欲望能发挥出来,限制人们的要求,这不仅是无益,而且是反动的。因为人们的欲望本身并不是过错,这些欲望本身完全是健康的、必儒的,是社会制度使人们健康的欲望变成罪恶。因此,他主张建立这样一个未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保证所有的人能够和谐地结合,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把未来社会的组织单位,叫做“法朗吉”,它是一种生产和消费的合作组织。“法朗吉”中主要劳动是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占第二位。 “法朗吉”是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从人性论出发,认为每个人生来就爱好劳动,天生的懒惰是没有的。“法朗吉”的成员,人人都参加劳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从一种劳动自由地转到另一种劳动。这样,满足了人们趋向于活动多样化的愿望,就不会对劳动产生厌烦的感党,而把劳动当作一种享 ① 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78页。 ==========第295页========== 290 欧洲哲学简史 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合作组织与雇佣劳动制度是无缘的。合作组织的全体劳动者都是它的成员。但不应当认为是一种平等制度,他是坚决反对平等的“幻想”,他认为其他的社会改造方案的基本缺点正在于它们追求平等,在他看来,经济平等和自由是不相容的,和谐的制度中决没有平均主义的情形。在每个“法朗吉”中应当有富人穷人。 他坚决主张在“法郎吉”中不仅有各人的不同爱好和不同的劳动专业,而且应当在可能条件下允许资本的数额不同。这种财产不平等,他认为不会使“法郎吉”中形成对抗和内部纠纷,他深信在和谐的制度下,贫富之分不会是冲突的原因,富人和穷人将能美满地和睦共处。而资本家是“法郎吉”的股东,他享受一切优待和便利,也要参加一些劳动。在“法郎吉”中仍保存着阶级划分。由于“法郎吉”比私人企业能提供更多的收入。这样就可刺激资本家向“法郎吉”投资。 “法郎吉”并不废除私有制,它把劳动的收入分为十二份:六份作为劳动的报酬,四份作为资本的报酬,二份作为对于高才能的报酬。因此,他认为劳动者在“法郎吉”中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资本家的大量股票却获得较少的收入,资本家如果不愿自己的收入依“法郎吉”经营成绩的好坏而变动的话,可以要求定息。 傅立叶和十六一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十分注意“法郎吉”的外部环境和生活。“法郎吉”的成员集体住在一所公共大厦里,这大厦他称为“法伦斯泰尔”。在 ==========第296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01 它里面,既有会议厅、图书馆和公共食堂,又有住宅和工场。在“法伦斯泰尔”中有不同质量,不同价格的住宅,食堂亦供应不同.“等级”的早餐和午餐等,这些特征正是由于保存资本家和资本利润而自然产生出来的。 总之,在傅立叶空想计划里,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提出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相近的原理。但还由于他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所以,还有不少小资产阶级特征。首先,和谐制度的基本思想之一,即资本与劳动和平合作思想。在他所说的这样社会中,社会的一切阶级,都会忘记相互的仇恨,富人和穷人不再存在阶级的仇恨。产生这种仇恨的原因也一起消灭了,这正是反映了资产阶级所幻想的阶级调和的美梦。 其次,他亦没有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财产的问题,他的方案的基本思想,只是通过合作组来挽救小私有者免除资本主义对他们的威胁,这是小资产阶级典型的空想。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傅立叶主义还有一个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彻底的地方,就是它不主张废除私有制。”①因此,他坚持用和平方法走向未来社会,坚决反对革命的方法。他根本不懂得阶级和阶级的斗争实质,而是把他的和谐制度建立在人性论即所谓“情欲”的基础上。因此,在他的空想计划中,不仅要调和穷人和富人、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即所谓使资本家成为劳动者,而且让资本家具有取得利润不参加劳动和生产上享有特殊待遇的权利。这就实际上说明他的“和谐制度”仍 ①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1卷,第579页。 ==========第297页========== 292 欧洲哲学简史 然是-一种私有制度,而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傅立叶的政策方案是“非共产主义的”。①傅立叶的理论由于鼓吹阶级调和,宣扬和平改造社会,反对暴力革命,早在三十年代,特别在四十年代就起了反动的作用,他的信徒们都堕落成为“资产阶级的空论家”。②傅立叶的理论虽是有许多小资产阶级特征,但它对十九世纪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影响。他的理论反映了(虽然是通过空想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压迫的抗议,因此是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所以,恩格斯对他的学说中有用的、先进的部分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他有权利在科学社会主义先趋者中间占着光荣的地位。 第二节 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欧文马克思、恩格斯说:“欧文是英国共产主义的代表”,③他“不仅宣传了‘坚决的共产主义’,而且…实行了共产主 义”。④ 罗伯特·欧文(一七七一一一八五八)是一个小手工 ① 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2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44页。 ③同上书,第236页。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63页。 ==========第298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93 业者兼商人的儿子,他从十岁起就开始独立谋生,在一家小商店当学徒,因为善于经营,在二十岁时就当上了一家纺织厂经理,从一八○○年起他就负责管理苏格兰的纽拉纳克地方的一家大工厂,在那里的活动使他远近闻名。他的任务是要“发现一种方法,借以改善贫苦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同时又有利于企业主。”在一八一五年提出了一个“根除”工人失业空想计划,主张组织劳动。一八二○年他的理想社会体系具备了完整的形式。“转向共产主义是欧文一生中的转折点。”①一八二四年他到美国建立“新和谐”的共产主义移民区,这次实验花了他大部分财富,结果完全失败了。一八二九年回到英国,仍积极参加工人的运动。恩格斯指出:“当时英国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社会运动、一切实际成就,都是和欧文的名字联在一起的。”②一八三四年,在他主持下,英国各工会联合成立全国总的工会联合会。一八三二年,他还试办了一个劳动交换商场,用劳动券交换产品,以避免商人的中间剥削。这些试验,当然都失败了。 欧文的思想是从法国唯物主义出发的。他继承了爱尔维修等人的“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教育万能”的观点。在欧文看来,“人所接受的知识是从周围事物中得来的,其中主要是从离他最近的前辈们的榜样和教育中得来的”,所以,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都是由环境决定的。社会上存在的一切罪恶也是由社会制度产生出来的。因此,要消灭罪恶就应当消灭其赖以产生的环境一社会制度。既然人们的性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60页。 ②同上书,第26l页。 ==========第299页========== 294 欧洲哲学简史 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欧文从这里得出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结论。他攻击了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他说:大不列颠现在拥有这样大的、新的、不断起作用的生产力,比以前差不多成千亿年轻力壮的有最好的劳动才能的人的生产力还大。生产力这样巨大的增长,本来应该给社会创造大量的财富,应该使社会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反,生产力的巨大增加,不仅没有给社会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破产、悲哀、不幸。由于资本主义的胜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成为金钱的关系,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完全看作发财致富的手段。 欧文说:在这种关系下人的幸福生活是不可能保证的。资本主义的主要原则是贱买贵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敌对的、欺骗的、敲诈的关系,是企图损害他人发财致富的关系。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对抗性的、含有敌意的关系、人压迫人的关系。他还指出:贫苦阶层他们的劳动创造的一切财富,现在被新的竞争者一机器一驱策到了完全受压迫的地位。他一再说,现在人们所过的生活甚至比原始社会人的生活更痛苦,工人阶级遭受的痛苦比任何时候更多。所以,不可能有比现在在各个国家里所存在的资本主义制度更坏的社会制度了。 他提出一种新制度来代替旧制度。旧制度是建立在糊涂见解的基础之上的,充满了欺骗与无知,贫困与压迫,暴行和罪恶。而新制度则是建立在真理和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合理制度,它的目的是保证所有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幸福。 ==========第300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95 在这个新制度中欺骗狡诈将无立足之地,在这个新制度中将不会有贫困和惨无人道的现象,将不会有奴隶、农奴,也不会有剥削。 欧文提出来新社会制度的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在这种制度下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将是一致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不会再有差别。新制度将消灭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混乱局面和无政府状态,它将破天荒第一次组织起有计划的经济活动。 他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劳动公社,它的人数不超过二一三千人。欧文还详细设想了公社的外貌:中央正方形建筑中包括学校、食堂、图书馆和会议厅,四周是住宅、托儿所、医院,在这些正方形的建筑群的周围有花园,外面是工厂、牧场、农场和田地,中间栽有一行行果树。公社中积累只是为了防备欠收,或为了和邻近公社进行交换,公社的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积累,而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在公社中工农业劳动是互相结合,社员既从事工业劳动,又从事农业劳动,但比较偏重农业劳动,公社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从而也就消灭了城乡之间的矛盾,把城市和农村生活中的优点结合起来。公社中没有阶级区别,但欧文却根据年龄来划分“等级”,按不同年龄分配不同的工作。例如:二十至二十五岁的青年(“第五等级”),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队伍,二十五至三十岁的“第六等级”主要职责是保卫和分配公社的财富,三十至四 十岁的“第七等级”,负责公社的管理和领导生产,等等。公社根据各人的能力和公共利益,分配给每个人的工作,根 ==========第301页========== 296 欧洲哲学简史 据他们的需要,分配劳动产品。因为公社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机器,生产的财富是足够的,每个人都能领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也不愿意超过需要而多拿一·些。 欧文认为“在这种社会划分和如此相适应的制度下,每个人所受的训练和教育将使他们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尽量发展本人的才能和力量”。 欧文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认为教育是决定性格的环境的重要部分。 恩格斯指出:“罗伯特·欧文接受了唯物,主义启蒙学者的学说,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已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个方面的产物。”①在未来社会中教育是和生产密切联系着的,生产本身就是教育的一个要素。他认为儿童除了接受一般教育外,还要学会生产的本领。每一个人都应当受到全面的教育,以便随着年龄的不同担负各种不同的社会工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意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② 他的理想公社管理系统非常简单,各种职务由各种不同年龄的人分别担任,公社的行政权属于社员大会选举的理事会,各种专业的领导权属于各该专业部门工作者选举出来的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59页。 ②同上书,第317一318页。 ==========第302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97 人员。他们最终理想是自治公社和自由联合,在欧文看来,这将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必须指出,欧文所说的环境并不是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而是指社会的道德观念,即人们接受教育的环境。他根本不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是产生一切社会现象(包括法律、习惯、教育)的基础,更不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他完全站到了先验论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上去了。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分析和批判,并指出:“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一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有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杜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欧文不懂得:“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①欧文的“劳动公社”虽有积极的意义,但它是完全脱离政治斗争的,它只局限在公社面积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建筑物的设计等纯粹营业的性质上,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欧文的共产主义就是通过这种纯粹营业的方式,作为所谓商业计算的果实产生出来的。它始终都保持着这种实践的性质。”② 欧文坚决反对用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方法来实现这个新的社会制度,而主张用和平方法来解决。他和圣西门、傅立 ①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页。 ②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60页。 ==========第303页========== 298 欧洲哲学简史 叶一样认为,只要人民认识了他所发现的“真理”,富人和穷人都会接受它,因为它对富人和穷人都一样有利。富人和穷人可以和平合作,共同进入新社会。欧文认为,只有统治者才有权力来进行这种改革,所以他一再向统治者呼吁,向英国国会和女皇,向欧美各国政府呼吁,希望他们赞同进行这种改革。他认为如果采取他的改造社会的计划,对统治阶级是有利的,这样可以减轻很多的赋税,还由于减少了失业的人,就不会受到穷人的威胁,也不会由于穷人的威胁而感到恐惧。他还警告统治阶级,如果不解决失业的话,那么失业的大军会不断增加,结果会产生大的灾难,就会爆发革命,就会推翻统治阶级,动摇它的基础。恩格斯对欧文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虽然在实质上要超越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但在形式上仍然以极宽容的态度对待资产阶级,同时在许多方面都对无产阶级很不公道。”① 当然,欧文的这些劝说或者威胁,根本丝毫亦没起作用,却证明他的学说的空想性。因为,他不懂得失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是不能够缺少劳动后备军的,而且失业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发展客观所必然造成的现象。列宁在《论合作制》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批判了这种空想:“为什么说自罗伯特·欧文以来所有的旧日合作社提但者的计划都是幻想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估计到阶级斗争、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推翻剥削者的阶级统治这样的根本问题,而幻想用社会主义来和平改造现代社会。因此我们很有理由 ①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第525页 ==========第304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99 把这种合作制”的社会主义当作彻头彻尾的幻想,把以为只要实行居民合作化就能使阶级敌人转变为阶级朋友、使阶级战争转变为阶级和平(所谓国内和平)的幻想,当作浪漫主义的,甚至庸俗的东西。”① 欧文学说到一八四八年以后,就变成了一种反动的资产阶级思潮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是直接从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论哲学出发的。法国唯物论者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客观世界和经验中得来的,是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需多大的聪明即可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②必须使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成为合理的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正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学者一样,也要为全体人类建立合乎理性或人性的社会。但他们心目中的“理性王国”是与启蒙学者追求的资产阶级理想化的国家根本不同,在他们看来,合乎理性的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他们把社会主义同样看作是理性的表现,看作是思想的产物。这种合乎理性的社会所以还没有出现,在他们看来,只是由于真正的理性尚未被天才的人物发现出来,尚未被人们正确认识,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是毫无关系的。只有他们才凭借自己的天才头脑, ① 列宁:《论合作制》,《列宁全集》第33卷,第42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7页。 ==========第305页========== 300 欧洲哲学简史 偶然侥幸找到了社会主义真理,制定了合乎理性的社会计划。所以,实现社会主义,就是按照他们的思想去构造现实。他们也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对待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产生看作是无条件的,与人类历史发展无关的事情。 这样,人的头脑里产生出来的理性,成为支配世界的唯 一尺度。只有少数天才人物、“先知先党”者,才能认识这种理性。这就使他们陷入了历史唯心论。恩格斯批判地论述了他们这种唯心论的“天才论”。恩格斯说:“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至于天才人物是在现在出现,真理正是在现在被认识到,这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进程所必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纯粹是一种饶幸的偶然现象。这种天才人物在五百年前也同样可能诞生,这样他就能使人类免去五百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①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历史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而是由个别的天才决定和创造的;社会发展没有必然的客视规律,完全是偶然性决定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他们自己就是发现真理、创造历史的天才。 必须指出,由于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秩序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已经开始暴露出来的时代,它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②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是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宜言》第55页。 ==========第306页========== 第七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301 “作为现代无产阶级的多少发展了的先驱者的那个阶级的独 立运动”Q@)的理论表现的继续和发展。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 了以前空想共产主义的缺点,他们把理想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上,明确地把自己的理论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理论对立起来。并且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情景做出了许多猜测,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想象。所以,《共产党宣言》称他们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②说他们的著作,“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③ 同时,空想社会主义对于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的结论,例如消灭私有财产制度,消灭雇佣劳动制度以及把国家变为单纯管理生产的机关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对立”。④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序言中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 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⑤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总的说来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正如列宁指出:他们虽然“批评资本主义社会,指斥它,咒骂它,幻想消灭它,幻想有比较好的制度出现,劝导 ①恩格斯:《社会上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19卷,第20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56页。 ③同上书,第55页。 ④同上书,第56页。 ⑤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一八七O年版序言的补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566页。 ==========第307页========== 302 欧洲哲学简史 富人,说剥削是不道德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闻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双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置。”①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一切和空无”上面,他们根本不了解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作用,否定阶级斗争,根本没有估计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指出:“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外,没有人会武断地说:不遭到抵抗,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不用铁腕来对付旧世界,就可以获得胜利。”②所以,它们的社会主义是“非政治的社会主义”,®“不经过斗争就实现社会主义”。国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批判的空想的杜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⑥ ①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 全集》第19卷,第7页。 ②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银行国有化问题的发言?》,《列宁全集》第26卷,第363页。 ⑧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列宁全集》第4 卷,第152页。 ④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全集》第2卷,第2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56页。 ==========第308页========== 303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空前大革命 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作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一现代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主义压迫与剥削,要求自身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逐渐成为掌握世界未来命运的伟大的革命政治力量。 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活动家卡尔·马克思(一八一八—一 一八八三)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八二○一一八九五),为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科学杜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三个部分组成的。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切哲学中唯一科学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伟大理论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同时产生的。 ①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 全集》第19卷,第5页。 ==========第309页========== 304 饮洲哲学简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十九世纪中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① 十九世纪上半叶,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以及在美国,资本主义都在飞速发展。由于资产阶级贪婪地剥削,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生活极为贫困。一八二五年,由英国开始的并迅速波及到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生活越来越没有保障。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起来,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也日益壮大和觉醒起来。无产阶级运动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运动由资本主义分散的破环机器的斗争,进入到有组织的罢工和武装起义。 一八三一年和一八三四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先后两次发动了武装起义。特别是一八三四年的武装起义,无产阶级提出争取政治权利的要求,这表明无产价级的政治党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八三八年一·一一八四二年,英国第-一次发生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即宪章运动,是又一次无产阶级争取阶级的政治权利的斗争。一八四四年,封建专制的德国的西里西亚爆发了纺织工人的武装起义。起义锋芒直接指向德国资产阶级。西里西亚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意识发展的新阶段。如 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37页。 ==========第310页==========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空前大草命305 果说英法两国的无产者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后,才形成与资产阶级直接对抗的阶级力量。那么德国无产者却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就已经成为一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革命的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西里西亚起义一开始就恰好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起义结束时才做到的事,那就是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① 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压迫与剥削,争取自身解放的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充分表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中升到了首要地位。但是无产阶级革命起义却遭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血腥镇压,大批革命战土倒在血泊之中,革命起义遭到了失败。历史的教训告诉了无产阶级,革命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革命的理论指导,没有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就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创立科学的革命的理论来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实现工人运动的理想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运动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在参加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创立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科学的回答了工人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完满地实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着手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时,清晰地看到那些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论调的虚伪性,也看到社会主义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深感这些问题再也不能不加考虑了。恩格斯说:“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 ① 马克思。《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83页。 ==========第311页========== 306 欧洲哲学简史 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协调和全民幸福的学说完全是撒谎。所有这些事实都再不能不加考虑了,正如作为这些事实的理论表现(虽然是极不完备的表现)的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不能不加考虑 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对他们所称做的“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体系”,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社会主义体系进行了考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些思想家看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对立,并积极主张消灭这种阶级对立,同时还提供了许多启发工人党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这种社会主义学说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由于这些思想家的生活地位,他们只看到无产阶级是个受苦最深的阶级,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看不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因此,他们反对无产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主张向资产阶级求得同情,以使无产阶级得到解放。他们虽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恶果,但不能说明这种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及其必然性。总之,整个看来这种理论是空想的,是建立在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和唯心史观的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深切感到,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这就是说,必须将它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说:“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②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3一24页。 ②同上书,第17页。 ==========第312页==========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空前大革命 307 这个现实的基础是怎样的呢?以什么观点和思维方法来观察和发现这个现实的基础呢?对于这些问题,则必须到当时科学认识所积累的事实材料及其最新成就中,到新的社会历史材料中去找答案。而这时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研究方面,也迫切要求创立新的观点和思维方法,以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十八、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发现,特别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三项伟大科学发现,从各个方面沉重地打击了形而上学思辨方法,明显表明自然科学中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在一八三八年到一八三九年间,施旺和施莱登关于生物机体细胞结构的发现,判明整个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是从细胞的繁殖和分化中发育起来的。这个伟大发现不仅表明植物界和动物界的有机联系,而且也表明有机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从而有力地打击了那种认为植物界与动物界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的观点。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关于能量转化的发现,表明一切在无机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所谓力,如机械力、热、光、电磁、化学能等等都是普遍运动的各种表现形式、运动形式。这些运动形式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转变为另一种。因此,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发现,对所谓自然界中存在着孤立的力,存在着所谓热素,无余量“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是又一个沉重的打击。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达尔文关于物种进化的发现,证明今天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有机自然界,包括人体结构在内,都是少数原始单细胞胚胎的长期发育过程的产物,他推翻了所谓物种不变的观点。 ==========第313页========== 308 欧洲哲学简史 总之,这个时期自然科学中一系列伟大发现,有力地证明自然界各种现象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和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发生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发生的。新的科学成就表明科学发展已与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自然科学发展迫切要求哲学为其创立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科学的大踏步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黑格尔为其体系的需要,就企图解决这个任务,并且在他尝试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和揭示其内在的联系过程中,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方式。这当然是黑格尔的巨大功绩。然而作为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企图是流产了。他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这个任务。因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他的辩证法思想虽然含有合理的部分,但是一切都被弄得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而且他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形而上学羁绊。非常明显,黑格尔的方法不能被直接用来发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及其历史必然性。既然如此,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并不是导致十八世纪的纯形而上学的、完全机械的唯物主义。”①因为那种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正为新的科学成就和历史材料所唾弃。并且它在历史领域内背叛了自己。它是以天真的革命精神笼统地抛弃以往的全部历史,不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因此,它与发现人类历史运动过程的规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2页。 ==========第314页==========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空前大革命 309 律的任务是根本不相容的。 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科学发展和发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的需要,就必须把唯物主义向前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创立出崭新形态的唯物主义。资产阶级是不能解决这样重大的世界观问题的。况且这时,那些已经取得政治统治的资产阶级,已由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变为镇压革命力量的凶手,在哲学上,他们抛弃了唯物主义而投靠到唯心主义阵营方面去了,其哲学上的进步发展过程已告终结。关于资产阶级由进步、革命到保守、反动的转变及其原因和结局。毛主席作了深刻的揭示:“历史上…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它们的对立面,…无产阶级,逐步壮大,并同它们进行斗争,越来越厉害,它们就逐步向反面转化,化为反动派,化为落后的人们,化为纸老虎,终究被或者将被人民所推翻。”@ 后来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德国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阶层的思想代表一费尔巴哈,坚决反对已经变得不能容忍的官方暂学的“纯粹思维”的专制,冲破了德国唯心主义长期宠罩德国的沉闷空气,重新把唯物主义推上宝座,使人耳目为之一新。这是费尔巴哈的不朽的伟大功绩。但是费尔巴哈创立的所谓未来新的哲学并没有超出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局限性,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还增添了软绵绵的宗 ①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毛泽东选集》第1088页。 ==========第315页========== 310 欧洲州哲学简.史 教伦理观的杂质。无疑这种唯物主义同样也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根据。值得提到的是,从1848年起德国的所谓“真正社会主义”却沉溺在费尔巴哈的令人厌恶的泛爱的空谈中,他们主张靠“爱”来实现人类的解放,而不主张在经济上、政治上采取革命的手段,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这种从“有教养的”人们中象瘟疫般传播开的“真正社会主义”,妄图以假乱真,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引向歧途,给科学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完成世界观中这样一项伟大的革命,既不是资产阶级也不是那些随着大工业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的阶级所能做到的,而只能由作为大工业产物并掌握世界未来的唯一的革命的阶级一一无产阶级来实现。无产阶级没有以前所有的阶级的局限性,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完全相符合的。因此,无产阶级运动已成为唯物主义发展的最肥沃的土壤。 在当时的情况下,正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要求发现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的任务,急待把唯物主义向前推进,创立新的唯物主义来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唾弃唯心主义和所有一切离开唯物主义的错误倾向。他们在总结、概括丰富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吸取了其合理的内核,摈弃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中唯心主义的和宗教伦理的杂质,吸取了它的基本内核,从而把它们向前发展,创立了科学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关于科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其原因和条件,毛主席作了精辟的概括:“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 ==========第316页==========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空前大草命311: 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① 既然新的唯物主义的任务就在于发现人类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停留于科学的自然观的变革上,而是将关于自然观的科学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将它推广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以创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而历史早已为科学的历史观的创立提供了条件。恩格斯指出:“但是,当自然观的这种变革只能随着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证的认识材料而实现的时候,一些在历史观上引起决定性转变的历史事实已经老早就发生了。”②这些历史事实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十九世纪中叶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的发展。这一斗争公开地宣布是为改变这一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不能不去发现这一阶级斗争与物质利益、生产、经济关系的联系。一句话,必须去发现阶级斗争的物质原因,而当时高度发展起来的生产为这种发现提供了条件。由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分工也进一步扩大,从而使社会生产各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生产由孤立的个人行动变成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变成为许多工人共同的产品,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 ①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275页。 ②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3页。 ==========第317页========== 312 欧洲哲学简史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各生产部门加以对比,去其各具体生产部门的特点,以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结果发现一般生产乃是它们共同的基础,并确定一般生产也是人类生存的一个经常的和必要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揭示出任何社会的阶级斗争与物质利益的联系和阶级斗争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意义作了如下的表述: ·“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空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已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箕能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班根到芪都是应由这个蒸弼菜说明的。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浆,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瑰在,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象以往那栈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楼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① 马克恩、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进一步分折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资本主义剩 ①恩格斯:《对〈反杜林论>正文所作的补充和修改》,《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701页。 ==========第318页==========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空前大革命313 余价值这一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科学的现实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时,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有价值的成就,特别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所制定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唯一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毛主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伟大意义写道:“生活在十八世纪未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于辩证法曾经给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法。直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后来,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又发展了这个伟大的理论。这个理论一经传到中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变化。”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空前的大革命,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过去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上。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人民群众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是为广大劳苦群众首先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它们既轻视实践脱离实践,又妄图对世界作出包罗万象的解释,把哲学看作 ①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278一279页。 ==========第319页========== 314 欧 “科学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进到哲学中来,从而使人们的认识建立在真正现实的基础之上,把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与独断论的观点毫无共同之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哲学,·都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这个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的一切领域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是由一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由于是为社会上一小部分人服务的,所以竭力掩盖其阶级性和党性,宣扬虚伪的“客观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公然申明自已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优越于它以前的一切哲学,它是唯一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它的出现标志着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是哲学发展中的空前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在工人运动中的广泛传播,引起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阶级的仇恨和反对。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在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斗争过程中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且也是在同敌人进行斗争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继续把这一科学世界观向前推进和发展了。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把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理论一旦传到中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中引起了极 大的变化。 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第320页==========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空前大革命315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指导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批判了孔孟之道、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并不断战胜了国内外反动派和各种机会主义,引导中国人民由胜利走向胜利,在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教导说:“马克思主义在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作斗争中发展起来,而且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①在今天,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批判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正是我们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一项重大的战斗任务。 ①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第219页。 ==========第321页========== 后 记 为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读儿本哲学史的号召,我们在大连红旗造船厂党委和辽宁大学党委的领导下,编写了《欧洲哲学简史》。在编写和修改过程中,先后听取了省内工农兵群众和专业工作者的意见,特别是得到了京、津、沪三地的工人理论队伍和一些大专院校同志们的许多极有启发的意见。在此,我们谨向这些同志致以深切的谢意! 由于水平所限,加之成书仓促,本书一定会有许多不妥和错误之处。我们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出,以便进一步修改。 编者 一九七五年九月 (WK) B5 62 ==========第322页==========